王鐸手稿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24日 18:03
藏品名稱:王鐸手稿
收藏者:王明
藏品來歷:這件東西應該是明代書法家王鐸的手稿真跡,我從小與王鐸家的後代在一個村中長大,關係甚好,這幅王鐸的字畫就是在我開了自己的裝裱店後,王鐸家的後人贈送的,用民間的説法是:用寶物壓店,就可以生意興隆,人平安。自己的感受是:寶物有價,人情無價。
藏品特徵:這是一幅王鐸的手稿冊頁,共十頁,每頁大約有一百二十多字,寫得自然隨意,行雲流水一般,體現了王鐸的革新精神。但是字的間架結構卻十分講究,點劃之間都耐人尋味,充分體現書者深厚紮實的傳統底蘊。通覽手稿全文,圈點修改之處甚多,我們也可以從中一窺王鐸嚴謹治學的態度。在冊頁最後還附有洛陽郭雲松撰寫的王文安公小傳。
相關背景資料:王鐸、河南孟津人,生於1592年卒於1652年。曾於明末官至東閣大學士。入清後他降清,順治年間又授予禮部尚書。他是清代傑出的書法家,書法史上的革新人物。王鐸的書法用筆極其雄強有力,結體卻又極力造作。他非常勤奮地臨習了大量的歷代名家書法,最終形成了自己沉雄孔武的面貌。後人對他獨特的臨帖方式津津樂道。學王鐸書法的人很多,近代竟成為一種風氣,日本人尤其崇拜他,認為“後王勝先王”。(先王:王羲之。後王:王鐸)。王鐸似乎是個相當有爭議的人物,但議論的大部分都是褒其書藝、貶其人格,而在日本王鐸似乎是中國傳統書壇裏的王羲之第二。二戰之後的日本書壇王風勁吹。於是國內也開始注意王鐸,八十年代中後期及九十年代初期似乎是學王鐸的全盛期。
鑒定專家: 史樹青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
專家評述:因為我們作詩起碼三次換稿,第一次是草稿、第二次是清稿、第三次是清稿的改稿。作一首詩郭老這麼做,郭沫若就這麼幹,魯迅也是這麼幹。街上賣的魯迅手稿都是清稿,這個稿我感覺是個清稿的改稿。就是當初作的詩零碎的沒有都是抄的,抄的線裝簡子。然後又在改,這裡邊讀這個詩的人是個外行,跟王鐸沒關係。這是清稿的改稿還沒定稿。定稿還在後頭,所以這個問題是王鐸的東西沒有錯,我看詩裏邊的好些話都和這有關係,它有一首詩叫“南方避亂、復歸徽州”到南方避亂了、跑了,北軍可能是清朝軍隊往南打,清朝軍隊往南攻,他還跑到南方去了,還逃了、避難了不在北京了跑了。後來從南方兵事過去了之後,從南方又回到了徽縣住了,沒在北京住。所以這些問題都可以考證王鐸的事例。我看這詩不是王鐸晚年的詩,而是王鐸中年的詩。甚至有的詩,還是在清早期。(清軍)南下的時候,甚至沒到這個時候,就差不多了。
專家鑒定團估價:700000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