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環球頻道 > 動物世界 > 正文

野牛與獅子的較量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3日 16:20)

  這是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草原上經歷了一場大火的吞噬,最後的水源也已乾涸,萬物欣欣向榮的景象宣告終結。對牧場無盡的渴求令牛群不斷遷徙,不管野牛走到哪,獅群總是緊隨其後。憑藉多年積累起的知識和經驗,年長的領頭母牛能夠在森林中找到富含營養的牧草,並能在乾涸的水塘裏找到水。對一般食草動物而言,那些高高的粗纖維牧草實在難以入口,而野牛卻可以此為生。這樣,一個小型生態環境為野牛獨有,這對其生存至關重要。

  一群紅嘴牛椋鳥緊隨着牛群,清理它們身上的寄生蟲,併為它們提供早期預警。野牛用舌頭快速地將牧草捲入口中,然後用堅固的牙齒將其磨碎。野牛有四個胃,所以即便是在躺倒休息時,它們也可以進行反芻。獅子知道一旦氣溫升高,野牛就會來到水塘附近。野牛向水塘進發時,一頭年幼的牛犢掉隊了。獅子捕捉到了這一戰機,準備發起進攻。濕泥起到了降溫的作用,併為野牛提供了保護層,使其免受蚊蠅的滋擾。

  牛群受到攻擊,紛紛驚慌逃竄。混亂中,一頭牛犢被獅群捕獲,但未立刻喪命。聽到牛犢悽慘的呼救聲,母牛立刻趕回救援。野牛向獅子發起兇猛的反擊。幸好大樹就在近旁,獅子匆匆爬了上去。只要樹枝不被壓斷,它們便可逃過此劫。母牛催促着牛犢起身上路。但它受了重傷,已經奄奄一息。母牛及整個牛群無奈地接受了這一事實,最終棄它而去。

  獅子重返地面,將牛犢殺死。這一次,野牛不是惟一的輸家。作為獅群中的主要獵手,領頭的雌獅斷了前腿。另一頭雌獅的右後腿也受了傷。現在,獅群內部的這種群體優勢體現出來。在領頭的雌獅失去活動能力的情況下,其他的獅子擔負起外出捕獵並供養獅群的任務,受傷的雌獅恢復養傷。

  巡視完領地之後,雄獅們返回獅群。現在,儘管要供養三頭受傷的雌獅,但雄獅的加入使獅群捕獲野牛的幾率大大提高。奇怪的是,一段時間以來,獅群捕獲的野牛中,公牛居多。也許是因為公牛一般在牛群的外圍活動,而母牛和牛犢更靠中間,因而得到更多的保護。

  獅群等待夜幕的再次降臨。這次進攻需要雄獅和雌獅的協同作戰。一頭龐大的公牛被捕獲。獅群拚盡了所有的力氣,還是無法將它扳倒。儘管身受重傷,公牛最終還是趁亂逃脫了。第二天清晨,受傷的公牛離開了牛群。它找到一個水塘,用水和泥漿敷抹它的傷口。雄獅緊隨其後。它們知道夜幕降臨後,公牛會更加衰弱,那時將其扳倒就會容易的多。它們在水塘附近的一片樹陰下潛伏下來,耐心等候。

  牛椋鳥清理着公牛傷口四週的蛆蟲。氣溫越來越高,強壯的公牛越來越虛弱。夜幕降臨,雄獅將獅群召集到一起。它們需要集中所有的力量才能將這頭公牛扳倒。雄獅謹慎地判斷着當前的形勢。在非洲叢林中,一頭受傷的野牛無疑是最可怕的對手。它們派雌獅上前先試探一番。公牛輕易地將她趕跑了。雄獅從公牛的身後猛撲上去。它四肢騰空,將全身的重量死死壓到公牛身上。這場搏殺令雄獅精疲力竭,但回報也相當豐厚,足有一噸的牛肉供獅群享用。吃飽喝足後,雄獅發出雄壯的吼聲,向對手們宣告着自己對領地的佔有。

  乾旱侵襲着整個馬拉保護區,水塘迅速乾涸,變成泥地。野牛現在必須依靠雨季裏存貯下來的體內脂肪以度過難關。飲食上的多樣性也體現出來。豐美的牧草漸漸乾枯,它們轉而吃起樹葉和其他草料。牛群乾渴難耐,大踏步向河流走去。

  獅群中的一頭年輕雌獅産下一頭幼崽。由於錯過了産崽的高峰期,幼崽不值得單獨撫養。雌獅將其拋棄,任由它活活餓死。當牛群經過這頭死去的幼獅時,它們的反應極為怪異。幼獅身上的氣味喚起了公牛內心深處極度的憎恨。它們和母牛共同對幼獅發動攻擊。但幼獅毫無反應,這讓它們覺得奇怪。它們圍上來對屍體聞來聞去,甚至還舔舔。

  領頭的母牛引領着牛群過河。河水孕育了生命,但也暗伏着殺機。一些野牛掉隊了。雌獅們從側翼包抄過去,將掉隊的野牛與牛群斷開。實際上,它們將野牛堵在了河岸和河水之間。混亂中,一頭母牛摔倒在地,獅子們立即將她包圍。母牛出其不意地向河裏跑去,試圖涉水逃生。但不幸的是,水中正有幾隻鱷魚密切地注視着這一切。它們游了過來,截斷了她的去路。母牛被前後夾擊,對手是非洲大陸上最兇悍的兩種食肉動物。

  十二個小時過去了,母牛一直在這兩難絕境中苦苦掙扎。岸上,是八頭饑腸轆轆的獅子;水中,是六隻巨大兇狠的鱷魚。死亡只是時間的問題。誰將最終結果它,獅子還是鱷魚?她發出痛苦地低吼,但牛群相距太遠,無法趕回救援。母牛仍在繼續抗爭,她在水中進出已經不下14次了。母牛還有一線生機,它能在夜色的掩護下逃脫嗎?

  夜幕悄然降臨,似乎對河岸上發生的這一切渾然不覺。河水像被罩上一條巨大的毯子。最終,母牛精疲力竭,準備最後一搏。鬣狗和鱷魚也在伺機而動。到天亮的時候,母牛的屍體已經被獅子、鬣狗和鱷魚來回瓜分、所剩無幾。鱷魚早已飢餓難耐,如果能將殘骸拖入水中,那麼它們便可獨享。四十八小時過後,鱷魚扮演了最後的終結者,它們終於將殘骸拖入污濁的水中。

  曾經一度,非洲的大草原上和森林裏棲居着數以百萬頭的野牛。而今,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成為了它們僅有的活動場所。在非洲,野牛棲居在雨量充沛的地區,而這些地區也適宜人類進行農業開發。非洲人口已逼近10億。人們大肆砍伐森林,焚燬草場。野牛失去了生活的家園,而人類卻將其踞為己有

  在世界銀行貸款的支持下,非洲各國政府大力發展畜牧業,野牛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野牛可能會將一些疾病傳染給家牛,這被視作畜牧業最大的威脅。在打擊野牛方面,博茨瓦納的做法也許最為典型。為了擴大牛肉産量,當地政府在非洲最好的野生棲居地建起了長達3040公里的家畜帶。隔離帶建立的原本目的是將野生動物與家畜隔離,野生動物傳統的遷徙路徑也因此而遭到破壞。非洲大陸上的一些野生動物瀕臨滅絕。

  一旦野牛被家牛替代,大量的人工飲水點也要相應建立起來。周邊環境迅速惡壞。縱橫交錯的溝壑像毒瘤一樣侵蝕着土地。一度肥沃的草場變成了荒原。這一破壞過程被稱為荒漠化。

  現在大自然開始向人類發難。在英國一種被稱為瘋牛病的傳染病爆發,起因是家牛食用了由羊屍加工而成的混合飼料。為了阻止疾病蔓延,英國政府被迫屠宰並焚燬了一千萬頭家牛,損失高達數億英鎊。人們食用了病牛後,紛紛死去。隨着對瘋牛病了解的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人,出於健康、倫理及環保的考慮,不再食用牛肉。環保主義者致力於將一些被捕獲的野牛,人工飼養一段時間後,放回大自然。越來越多的牧場將目光轉向野牛。與家牛相比,它們無需人工飼養,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非洲各國政府逐漸意識到,游客們掏錢,絕不是來看一頭母牛,在岌岌可危的環境下,為生存而艱難掙扎。他們要看的是成群的非洲野牛,悠然自得地漫步在大草原上。

  想像一下,我們又回到一個新的世界。那裏的大片土地曾被破壞的貧瘠不堪,現在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被稱為“地球之肺”熱帶雨林,幾乎被四處氾濫的快餐業毀掉,而今又有了一線生機。野牛又重返北美的大片牧場。而在廣袤的大草原上,野牛和獅子將繼續生存下去,它們之間的生死大戰也將繼續上演。

責編:凌微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