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春秋爭霸 > 正文

《春秋爭霸》(十)回首春秋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8日 17:18)


  歷史上的春秋時代,歷時300多年,100多個諸侯國家,競相爭霸,戰爭不斷。表面上看,諸侯國的強弱變遷,乃至霸主的興替,全部取決於戰爭。但實際上,戰爭只是一層表象而已。

  地處東南方向的吳國和越國,在文化和經濟方面遠遠落後於北方的中原。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這裡大量的河湖分佈,氣候條件過於優越,易於生存的人類反而不如北方較為艱苦條件下人們所創造出來的輝煌文明。

  而楚國同樣地處南方,也曾經被視為蠻夷之地。楚國一心北上,而諸侯卻無心南下,這就造成了楚國相對的安全,自身高枕無憂,而卻不斷地給別人帶來威脅。


  另一個長時間處在安全傘下的國家是秦國。關中平原與中原之間有重山阻隔,唯一的關隘函谷關,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因此,秦國所有的戰爭失利都不是發生在秦的本土。最著名的敗績發生在崤山,是出征返回時遭到晉國的伏擊。

  正因為秦、楚、吳遠離中原,才又造成它們的君主都擁有一個永恒的夢想,這個夢想被楚莊王表達得淋漓盡致,那就是公元前606年在周天子的都城外閱兵示威,問鼎中原。

  而最危險的國家則要首推地處中間的鄭國和宋國了。從地理上看,它們正好處在楚國北面進軍的必經之路上,又是秦晉等國東進的絆腳石,所以,今天我們能夠清楚地總結那個鄭宋兩國國君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為什麼大量的戰爭會集中在這個地區發生?

  齊國之所以最早興起,臨淄城裏舉袂成幕,揮汗如雨,可見多麼繁榮,實際上也是齊桓公的相國管仲胸懷曠世之才,充分挖掘了山東一帶豐富的魚、鹽和鐵礦資源,使齊國國力大增,為齊桓公在戰場上贏得霸權奠定了基礎。

  而吳國一旦學會了像中原人一樣用兵車打仗,便驟然變成所向披靡的強國,竟連楚國這樣的大國都被它所滅。至於韓趙魏三個晉國下面的小小封國,之所以能夠三家分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計量上進行改革,擴大了一畝土地的面積,農民可以在更大面積的土地上耕作而少繳稅賦,大大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這一切都説明,春秋時代的文明水平畢竟還是較為薄弱的,諸侯的存亡與強弱,更大程度地取決於地理和氣候的條件,以及哪怕是一點點技術水平的演進,這些都會在諸侯實力的強弱天平上增加重重的砝碼。

  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故事,一場名叫春秋爭霸的古老戲劇……

  (編導:藍強 攝像:關利華)

  2月4日(星期五) CCTV-10 18:05(首播) 23:35(重播)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