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淮畔尋古??豆腐的起源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5日 14:30)


  在中國,很少有人沒吃過豆腐。千百年來,這種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價格低廉的大眾食品,一直是國人常吃常新的家常菜。古時候人們又把豆腐稱作“小宰羊”,意思是説豆腐的顏色像羊脂一樣白,味道像小羊羔的肉一樣美。那麼,這種像羔羊一般的美味到底起源於何人何處呢?

  “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這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的記載。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16歲時他承襲父爵,受封為淮南王。可是,身為王室貴族的劉安怎麼會和尋常菜肴發生聯絡呢?

  俗話説:“江淮熟,天下足”。説得就是江淮流域氣候溫和,土壤肥沃。2000多年前,劉安的封地恰好在物産豐沛的淮河中游,今天壽縣淮南一帶的廣闊土地正是當年劉安的天下。

  百姓的富庶讓一向喜歡讀書鼓琴的劉安心情舒暢、閒情頗多。他網羅天下才俊之士,著書立説,終於寫就了聞名天下的《淮南子》。

  不過劉安並沒有滿足於這樣的成就,他期望著能夠在國泰民安的盛世裏找尋到長生不老的丹藥。選擇一個幽靜之處是自然的,劉安把目光投向了都城壽春城北,那片綿延了20多平方公里的北山該是理想之地吧(圖)。後來,劉安和他的8位門客常年在北山談仙論道、著書煉丹,日子過得瀟灑愜意。久而久之,當地人便驕傲的把這座擁有八公、沾染了仙氣的山稱為“八公山”。

  劉安當然沒有練就使人不老的靈丹妙藥,倒是在煉丹過程中豆汁偶與石膏相遇,形成的豆腐造福了後世子民。不過在傳説中,當年淮南王可是得道成仙了的,甚至“余藥在器,雞犬舔之,皆仙”。這就是人們後來所説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劉安死後被葬在了他日夜煉丹的地方,而製作豆腐的手藝漸漸被八公山附近的農民傳播到四面八方。公元757年,伴隨着鑒真和尚東渡扶桑,豆腐製作工藝被傳到了日本(圖)。劉安煉丹的副産品??豆腐終於名播海外。

  如今用八公山豆腐製作的“豆腐宴”已經成為淮南地區獨具一格的上等宴席。而每年的9月15日淮南王劉安誕辰日這一天,淮南都會舉辦中國豆腐文化節,藉以紀念淮南王的功德。


  這眼泉叫“珍珠泉”,它位於八公山的北麓,澄清味甘,終年不竭,據説當年劉安煉丹用的就是這眼泉裏的水。直至今日,許多當地人做豆腐用的還是這眼汩汩噴涌了2000多年的泉水。八公山上最多時有130多個泉眼之多,很多人還在沿襲着祖先的方法做豆腐,他們相信這樣才能保持豆腐的原汁原味,世代相傳的高超技藝,更使八公山豆腐獨具特色,久盛不衰。

責編:王云云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