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邊城東興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0日 13:51)


  在這座橫跨中越邊境的北侖河大橋上,畫有一條紅白相間的線,它是一條莊嚴的國界線,劃分出兩個隔河相望的鄰邦。這條線的南側是越南的芒街,而北側,就是中國的東興,一個年輕的邊境城市。

  在中國的版圖上,位於廣西的東興可謂位置獨特,漫長的中國大陸海岸線由東北的丹東開始,綿延萬里到東興為止。東興東南瀕臨北部灣,西南與越南海陸相連。

  在清代,東興屬於欽州地界,這塊刻有“大清國欽州界”的一號界碑,記載了東興作為一個特殊地理坐標和邊界城鎮的歷史。1885年,清政府和法國在天津簽定的《中法越南條約》規定,中越兩國邊界從北倫河起,自東向西,以河心為界線,立石碑為標致,其中東興境內共有七塊。全段共立1至33號界碑。其中以河為界的,雙方各于已方河岸相對立石碑,以山為界的則雙方共立一塊界碑。刻有“大清國欽州界”的一號界碑就位於東興的北倫河畔。

  東興原來是個邊陲山村,由於地處中越邊境,近年來,隨著邊境貿易的開展而興盛。然而在街邊高樓間的這些的老建築,破舊中顯露出的西洋風格卻記錄了這裡更久遠的一段興旺。東興建於明而盛于清,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上世紀40年代,東興成為我國與東南亞、美、英、法等國的通商口岸,繁華一時。這些老建築正是那段時光的見證。


  沿北侖河西行,尋著一隻只滿載貨物的小船,就會看到一座幾十米寬的碼頭,寬闊的石階直抵江面,這就是有名的北侖河邊貿碼頭,它與一公里遠的越南芒街邊貿碼頭遙遙相對。兩座邊貿碼頭間的交往像搭建了一座橋梁,把東興和對岸的芒街緊緊連接在一起。

  橫跨北倫河之上的北倫河大橋,是連接中越兩國的紐帶,它記載著中越兩國關係的歷史。從1900年,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法國人在北倫河修建起一座鐵橋起,大橋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時斷時修。如今滿載著中國製造貨物來往穿梭的生意人,和在這裡留下“一腳跨二國”紀念的遊客在不覺中已經撫平了這座飽經滄桑的大橋上的創痕。

  寬闊的北侖河在腳下靜靜地流淌,只有邊民的船隻來往穿梭,激起漣漪。岸邊的東興依然古老而寧靜,然而那一片片新建的高樓就象關不住的春色,描繪出古鎮那寧靜下洋溢出的茁壯生機。

責編:王云云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