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地圖上的故事 > 正文

麗江??馬蹄踏出的城市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1日 17:30)


  1941年,當俄羅斯人顧彼得準備前往雲南一個名叫麗江的地方工作時,他竟找不到一個願意與同行的人。因為那時,在許多人眼中,麗江是一個遙遠得無法想象的地方。十年後,顧彼得寫下了《被遺忘的王國》一書,他的敘述為世人揭開了麗江神秘的面紗。

  1997年,雲南麗江古城正式被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産”,這是中國第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單的城市。麗江被顧彼得形容為“世界上唯一用泉水沖洗的城市”,有著聖潔的美麗。在這裡,小橋、流水、畫棟、雕梁,與中原人家的畫意詩情不謀而合。但古城的整體格局卻又以中軸線為中心,建造城郭的中原城市截然不同。它以四方街廣場為中心,道路向四圍散射,而漫射的街道又在不遠處的小廣場上交匯。這樣的格局與歐洲城市以廣場為中心的佈局極為相似。

  關於麗江古城的建設,民間流傳最廣的要數木氏土司建造古城的説法了。因為古代麗江世襲的統治者姓木,所以如果築城墻,就猶如在木字外加上邊框一樣,“困”對於統治者是不吉利的。於是麗江沒有城門和城墻。而事實上,麗江古城最初的形成,是源於滇藏間的茶馬貿易。這座徼外小城,是一座因茶馬貿易而自然形成的城市。

  從地圖上,我們不難看出麗江處在雲南與西藏的交界處。而曾經滇藏貿易便是由貫穿兩地的“茶馬古道”維繫著。在一般情況下,馬幫從滇南起程,到達麗江,便到了雲南段的終點。其後經過藏區的一段路途就不是一般馬幫所能完成的事情了。

  於是在麗江壩子裏便需要有一個“物資轉運站”。古城的地形北有金虹山,西有獅子山,中間有玉河水流過,東南是一片開闊地,在用水方便的同時,又便於放馬,是馬幫宿營和滯留的最佳場所。馬幫從最捷徑的路趕到宿營地,又從最捷徑的路踏上征程。古城中心的廣場是原來馬幫用來完成物資馬匹轉換的場所,而四週遍佈的則是供趕馬人購買生活所需和投宿的店舖、客棧。一個以廣場為中心的城市格局就這樣因茶馬貿易而自然地産生了。


  直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麗江古城中還有不少馬店、賣草場。就連古城街道的寬度也是按照馬匹的過往尺度來計算的,一般大街為兩匹馬相向行走並且每邊可容一人通行的寬度,而小巷則是一人一馬通行的距離。所以如果説現代公路的寬度,是以“幾車道”為設計標準的話,那麼麗江古城則是以“幾馬道”為標準的。

  今天,麗江古城依然保持著那份自遠古而來的寧靜,不過這裡最早的先民,卻是在兵戈鐵馬的戰爭中,開始了他們在麗江的生活的。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