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村往事(上)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09日 17:33)
在北京的西部地區,有一個叫田村的地方。雖説叫村,但這裡林立的高層建築,熙熙攘攘的人流,絲毫沒有田野鄉村的氣氛。可就是這片土地,曾經上演過一幕幕舊時的繁華,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軼事趣聞。
出北京二環路上的阜成門,西行不遠就到了田村。田村的歷史悠久。據記載元代時就已成村,到清乾隆年間已是“三街六市七十二眼井”的大村了。按舊時説法,田村還是一塊風水寶地,清代就曾把把西陵暫安處建在田村。暫安處是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陵園建築,供帝王及后妃在祭奠途中停歇。由於祭奠時的哭聲,所以這裡俗稱哭村或苦村,後來為了好聽,就叫甜村,叫來叫去,就成了現在的田村了。
明清時稱驛道為官馬大道、一條南起直隸省城保定府,北至邊關重鎮張家口的官馬古道自南而北,穿京城西郊而過,田村就在這條大道上。中原內地所需的軍馬和官馬多來自蒙古草原,每當秋冬之際,成群的馬匹便沿官馬道滾滾而來。另外,省城與張家口之間的政令傳達、公文往來也是通過官馬道傳遞,官馬道上時常可見身背公文的差役、信使快馬疾馳,絕塵而過。因此,這條南北大道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官馬道”。田村西門外的史家店便是當年官馬道上有名的車馬老店。田村還是過去京西古煤道上的重要路站,自明清以來,北京所需的煤炭大多來自京西西山的門頭溝。煤炭、石灰源源不斷馱進京城,而田村是必經之路。
兩條要道的交匯,田村自然成了南來北往,東西貫穿的交通樞紐。交通的發達也使它成為商業、經濟的繁華之地,內地出産的生活用品經由官馬道源源不斷運往口外,口外的皮毛、牛羊亦經官馬道進入中原。每逢春夏之交,飼養駱駝的人家都要把勞累一冬的駱駝送往張家口外的草原放養,待秋後養得膘肥體壯再返回口內。在田村每年進出場的駱駝都結隊而行,寒暑易節,周而復始。官馬道上,駝鈴叮噹,告示着人們季節的轉換與歲月的變遷。
當年的田村人煙稠密,市井繁榮,商號店舖鱗次櫛比,各業興旺。運煤車、辦公的官差、滿載貨物的商隊、駱駝隊穿梭於此。據説當年出阜成門往西至門頭溝,田村是最繁華的地方。但看中這塊土地還不僅僅是帝王后妃和往來的商旅。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