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本期內容

軍墾新篇——新疆和平解放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06日 15:35

  在西部中國,古稱西域的新疆,一支230萬之眾的人類群落,50年的故事……

  1949年的初秋,對於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岳來説,是段極不平靜的日子,在全國戰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節節勝利,其中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在王震的率領下展開了向西北各省國民黨統治區的縱深進軍。先後贏得了扶眉、隴東、蘭州、秦嶺、寧夏、河西戰役的勝利,基本解放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4個省。並迅速挺進甘肅和新疆的結合部,進駐酒泉,逼近新疆東大門。

  1949年9月25日,陶峙岳率領國民黨駐新疆10萬官兵宣佈起義。

  隨即,王震率10萬大軍開進新疆,部隊由酒泉出發,西出嘉峪關,北穿星星峽,經哈密後分兵兩路:一路進駐天山以南各地,直至帕米爾高原;另一路進駐北疆各地。新疆和平解放。

  由此,十萬人的起義部隊,和十萬人的進疆解放軍,近二十萬曾經干戈的軍人面對中國最大的疆域也是最大的荒原。

  沒有比它再遼闊的疆域了,它佔去了中國國土的六分之一。地球上最高大的山群和最低窪的盆地都集合在這兒。天山如劍,把這片遠離黃河、長江的土地一分為二。中國最大的兩個沙漠——塔克拉瑪幹和古爾班通古特一南一北撂荒在天山兩邊。

  百廢待興,最窘迫的是缺糧。1949年新疆人均糧食産量只有195公斤,百年禍亂的新疆無力擔負20萬大軍的供給。關內調撥,運價高於糧價七倍。從蘇聯進口糧食年需300萬盧布。當時,新疆軍區的後勤部部長每月要用飛機從北京專運一趟銀元用於購糧。

  歷史給開國者提供了足夠的古為今用的資政通鑒,又有南泥灣生産自救的實踐和經驗,於是,剛從戰爭硝煙中走出來的軍人,征塵未洗,便將作戰地圖換成生産規劃圖,給戰馬套上犁繩,槍桿換成了鋤把,合圍中國的兩大沙漠——天山之南,東起米蘭,西到喀什,南至和田,北抵天山,農一師、農二師、農三師、和田農場管理局,環繞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形成合圍之勢。天山之北,農四師到農九師沿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布點設防扎寨安營。

  1954年10月7日,新疆軍區生産建設兵團正式成立。

  就這樣,20萬脫下軍裝的漢子們,在新疆的廣袤戈壁點燃了拓荒的篝火。

(編輯:李菁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