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墾新篇——渠水清兮渠水濁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07日 14:47
在西部中國,古稱西域的新疆,一支230萬之眾的人類群落,50年的故事……
在今天的新疆庫爾勒,高聳著一座紀念碑——十八團渠紀念碑,碑的不遠處,是一條流淌了50多年的清澈的渠。
新疆這片深處亞歐大陸中心的土地,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內陸,是地球最乾旱的地區之一。歷史上,土地荒蕪,城市興衰,戰爭禍亂,經常都與水密切相關。河流,是文明的搖籃。在新疆的荒原,文明的搖籃是河,更是渠。河流,乃大自然神工鬼斧的創造,而渠,則是人力艱辛所為。吐魯番的坎兒井、林則徐的皇渠,無不是古人在茫茫荒原中刻畫的奇跡。所以,當20萬拓荒者的身影出現在無邊沙海之中的時候,奇跡註定將被再次創造。
十八團,50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的一個團,1950年初,部隊開進庫爾勒——這個天山南側的小鎮。孔雀河水從它的身旁緩緩流過,河的西岸,極目遠眺,是一望無際的亂崗沙丘。
當年,王震將軍曾親自來到庫爾勒踏勘荒地,在地圖上他從孔雀河的上遊,沿南疆公路到庫爾勒之間劃了一條紅線,他要求十八團將這條紅線變成造福一方的水渠。
僅僅一年的時間,淙淙的孔雀河水便從圖紙上奔流到了荒丘之中,這是兵團人墾荒初期完成最早的一條水渠,它灌溉了庫爾勒以西的10萬畝荒地。王震將軍以部隊番號命名了這條長達41公里的水渠。
十八團的英名隨著渠水長長的水流長長流淌,而隨著渠水年年流淌的英魂又何止十八團一個。
勝利一渠、二渠、三渠讓農一師的戰士們在阿克蘇站穩了腳跟,小海子水庫、多浪水庫、大西海子水庫則讓亙古荒原從此有了生命的源頭。
修了引水渠,再挖排水渠,排鹼水的渠。兵團墾區的荒地中,有大片的鹽鹼地,戰士們將引來的清清河水漫灌到田裏,從土壤表面向下洗掉鹼分,又在農田周圍開挖排鹼渠,把田裏滲出的渾濁鹼水排走。終於,他們用綿延不斷的排鹼渠,讓這些原本灰白的鹽鹼地上長出了生命的綠色。而全兵團挖排鹼渠的土方,更是足以築成一條從帕米爾高原,延伸到東海岸的萬里長城!
50多年來,兵團人修建水庫100多座,開挖渠道總長度達5萬多公里,可繞地球赤道一週有餘。他們用自己的艱辛實現了一個綠色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