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本期內容

屯戍西域——唐代安西四鎮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3日 17:40

  中國歷史上稱新疆和它西邊的部分地區為西域,意思是西部的疆域。

  在西域屯墾戍邊是自漢武帝開始歷代政權治國安邦的國策。

  歷史上,經營西域卓有成效的當屬兩漢、盛唐和清代。

  “假如有通往東方的道路,那就是庫車……假如有通往北方的道路,那就是庫車……”這是一首維吾爾族詩歌中的兩句,這裡的庫車就是歷史上的龜茲。

  它北通烏孫;南連于闐;東西有絲綢之路中道貫穿,龜茲處在西域中心的十字路口上,是唐代著名的軍事重鎮。

  和漢代的屯墾戍邊不同,唐朝在西域建立了十分完善的軍政管理機構,以都護府為最高行政機關,都護府下設軍鎮。

  其中,以安西都護府所轄的龜茲、于闐、疏勒、碎葉最著名,在歷史上被稱作“安西四鎮”。

  而龜茲排在安西四鎮之首,唐朝把安西都護府設在龜茲,當時龜茲的駐軍有三萬人。和平時期,這三萬將士有組織地進行屯田和放牧。

  唐朝對屯田的管理非常嚴密,按照開墾的土地,每5000畝設一屯,屯兵500人。不用軍官擔任管理者,而是從士兵中選拔“善農者”為屯官和屯副。

  四鎮中,龜茲駐兵屯田的面積最大,有“安西二十屯”之説。按照每屯5000畝算下來,唐朝守軍在龜茲共開墾十萬畝土地,建成了當時西域最大的屯田基地。

  唐代的于闐就是現在的和田,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南沿,是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鎮。唐朝以于闐為中心守衛和控制西域南部的國防線。

  唐代的疏勒鎮位於今喀什市東28公里處的汗諾依古城遺址。是絲綢之路中道和南道的會合之地。

  這裡還保留著一座唐代佛寺的殘跡。

  一千三百多年前,這周圍三萬多畝的土地上,駐守著3500名唐朝士兵。他們屯戍的營地在歷史上叫做“疏勒七屯”。

  安西四鎮中的碎葉鎮被中國人記住是因為它與一個更偉大的名字相聯絡──它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

  唐朝在碎葉的守軍多達一萬人,共屯田十萬多畝。由於唐代在安西四鎮的長期屯墾,減輕了唐中央政府大量的軍費開支。

  並且大大增加了耕地面積,使龜茲、疏勒、于闐所在的今庫車、喀什、和田成為南疆地區的主要綠洲。

(編輯:李菁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