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本期內容

金界壕(上)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8日 17:38

  提起長城,人們馬上就會想到東起山海關、西止嘉峪關的萬里長城。然而,在內蒙古自治區的草原上也有一道長城,史稱金界壕,因為修築于金代,所以也叫金長城。與人們熟知的萬里長城不同,這是一道沒有城墻的長城。

  在內蒙古遼闊的土地上,東西南北縱橫走向有許多道起伏,這便是金界壕的遺址。它是金代女真人為了防禦蒙古鐵騎南下侵擾,而在在整個北方草原上修築的邊塞軍事防禦工程。

  與我們熟悉的明清時期的長城不同,金界壕不用磚砌,不用石壘,絕大多數都是就地取材,僅僅由夯土砌成。界壕是以挖掘成一道漫長的壕為主,壕塹深約4到5米,上寬8到10 米,壕底寬僅為4.5米;而挖掘壕塹時掘出的土石方,則堆積在壕塹南側,形成漫長的界堤。界堤最高的不過6到8米,一般的都只有3、4米高。遠遠看去就像是一條長龍橫臥在草原上一樣。

  金界壕作為軍事防禦工程,主要是利用壕和墻來抗拒騎兵的衝擊,而在界壕的內側每隔200多米的距離,就會修築方形的壕堡,壕堡內可屯住少量的士兵和武器裝備。

  而針對蒙古鐵騎善於馳騁、越障、疾速猛衝的特點,為了有效地削弱騎兵的戰鬥力,除壕堡外,在界壕內側每隔60或70米的距離,還修一邊堡,有士兵戍守、瞭望,60至70米是古時一箭可以射出的距離,因此也叫“一箭之地”。這樣一來堡與堡之間對射的距離為30或35米,這就意味著弓箭的殺傷力和命中率提高了一倍。土堡前後位置相錯,更可以左右開弓。後來在明代修築長城時有許多地方汲取了金界壕的特點。

  今天金界壕的遺跡主要分佈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還有一小部分在俄羅斯和蒙古。金界壕現存于地上所能看到的長度,約5500公里。以走向而言可分為嶺北線、北線和南線。

  三條界壕,宛如三條巨大的長龍,沿大興安嶺穿山越澗,橫臥于蒙古草原,雖歷經700餘年風風雨雨,界壕至今仍然清晰可辨,它記錄著了草原上烽火連天、硝煙瀰漫的歲月。

  金界壕從公元1123年開始修建,直到1198年前後才最終成形,其間歷時70餘年。由於為北方多風沙,建造期間界壕常被風沙所填平,失去作用,經常要重修或重建。而這土築的邊墻是否真的能阻擋住蒙古的鐵騎呢?

(編輯:李菁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