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草原——東烏珠穆沁旗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0日 14:54
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是我國著名的天然草場。不過近年來草原飽受土地沙漠化的困擾,只有偏東地區的東烏珠穆沁旗,由於受到了烏拉蓋河流域的灌溉仍保有著較好的草場,因而這裡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現存最好也是面積最大的草甸草原。
東烏珠穆沁旗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北部,大興安嶺西側,面積47328平方公里,比瑞士的國土面積還要大。而其中40061平方公里為草牧場。境內有烏拉蓋河向西南形成的30000萬平方公里的濕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在這裡隨處可見。400年來生活在這裡的烏珠穆沁牧民的遊牧方式和保護自然的觀念,使這裡基本保持著天然草原的原始狀態。
烏珠穆沁是蒙古民族一支古老的部落,“烏珠穆沁”的蒙語意為“葡萄山人”。原先這個部落在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脈葡萄山一帶遊牧。明嘉靖年間,由於漠北的蒙古部族間發生紛爭,葡萄山下的蒙古人被迫東遷,來到了錫林郭勒草原,為紀念故地,特別將東遷的部落定名為“烏珠穆沁”。這也就是現代烏珠穆沁草原名稱的由來。1956年這裡分設了東、西烏珠穆沁兩旗。
只有良好的草場,才能培養出優秀的馬匹。人們熟悉的蒙古馬便産自這裡。據史料記載,唐代突厥人所乘的突厥馬主要産在東烏珠穆沁的烏拉蓋河一帶。這種馬個頭不高,肥瘦適度,善跑,有速度快、耐久力強的特點,是騎兵中最好的乘馬。
今天在東烏珠穆沁旗的東北部,我們可以看到在平坦的草原上,有一段似是刻意的隆起,這就是可與長城相媲美的金代邊墻,也稱“金長城”或“金界壕”。當年金長城全長5000多公里,主要在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分為南北兩條,通過東烏旗境內的邊墻便是北部的界壕。雖歷經700餘年風風雨雨,邊墻至今仍然清晰可辨。只是兵戈鐵馬的聲響,早已被廣闊的草原湮沒,寧靜祥和取代了一切。
因為與蒙古接壤,在東烏珠穆沁旗可以看到中蒙口岸——珠恩嘎達布其,它與滿洲裏這樣常年開放的口岸不同,一年中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內開放。
除了有優質牧場,東烏珠穆沁旗還是個物産豐富的地方,內蒙古自治區三大鹽湖之一的額吉淖爾鹽池就在這裡,額吉是蒙語母親的意思,母親湖生産的大青鹽是內蒙古自治區食用鹽的主要産地。
在美麗的草原上馳騁,心中的期望只有一個,就是讓這樣的美麗能夠永遠留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