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本期內容

北疆邊城——滿洲裏(下)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0日 14:53

  上個世紀80年代末,人們曾把沿海和內陸邊疆比作是中國對外經濟開放的兩條巨龍,深圳是南線上的明珠,而能與之媲美的北方經濟開放前沿,則要數呼倫貝爾草原上,有著“亞洲之窗”美譽的滿洲裏了。

  對於滿洲裏這座口岸城市,人們用三塊寶石來形容它豐富的資源。孕育了北方民族的呼倫貝爾草原是綠色的寶石,它是人們生活的沃土;而浩淼無垠的北方第一大湖——呼倫湖是藍寶石,當地人稱它為達賚湖。這裡為草原提供了稀有、豐富的水産資源;而位於滿洲裏東南的扎賚諾爾煤田則是黑寶石,它超過百億噸的煤儲量,位居我國北方煤炭之首。而在二十世紀初,也正是這些豐富的資源引來了侵略者覬覦的目光。

  1896年當中東鐵路上的滿洲裏車站建成後,俄國人便以候車室為中心,將近9平方公里的地段劃為“鐵路附屬地”,沙俄政府掌握了附屬地內的一切大權,清政府不得加以干涉。這樣一來滿洲裏儼然成為了一個“國中之國”。俄國人在扎賚諾爾開設煤礦,開採出的煤碳被源源不斷地運往俄國。而許多俄國、歐洲等地的生意人坐火車來到滿洲裏,他們築屋置地,將這裡作為貨物運輸的中轉站,通過中東鐵路深入到中國各地。一個歐亞貨物的集散地就這樣形成了。那麼,他們為什麼會選擇在滿洲裏呢?從這張今天的鐵路交通圖上我們可以看到,西伯利亞鐵路連接起了歐洲和亞洲,從俄羅斯的赤塔鐵路出現分支,一條繼續在俄境內,而另一條則進入中國,滿洲裏是第一站,隨後這條鐵路線穿過東北又與俄羅斯境內的鐵路相接。由此貨物可進一步通過海運,運往日本、韓國甚至更遠的地方。顯然滿洲里正好處在了這條國際陸海聯運大通道的結合點上,難怪它會被稱為“東亞之窗”。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滿洲裏這座邊境小城百年來從未平靜。在由沙俄掌控了30餘年後,1932年日軍佔領滿洲裏。

  1945年,滿洲裏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戰場。戰爭的硝煙籠罩著這座邊境小城。8月9日淩晨,蘇聯紅軍向駐守在滿洲裏的日軍發起進攻,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解放了滿洲裏。

  硝煙散去,歷史被碑文銘刻,滿洲裏作為我國首批沿邊開放城市,迎來了它嶄新的生命。今天滿洲裏口岸承擔著中俄兩國貿易60%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近1100萬噸的年過貨量,使這裡成為了我國最大的鐵路口岸。

  承載著遠古的文明,經過百年風雨洗禮,今天的滿洲裏已經成為蜚聲中外的口岸名城。它古老而年輕,美麗而富饒,中西文化交融的現代化國際貿易旅遊城市便是它今天的模樣。

(編輯:李菁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