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本期內容

鹽都自貢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7日 13:16

  提起四川省自貢市,很多人不會感到陌生,她是一座因井鹽生産而興起的城市,同時,她還有著一個響亮的稱譽——鹽都。

  片名:鹽都自貢

  自貢的採鹽歷史非常悠久,最遲在南北朝時期,這裡便開始開鑿鹽井了,自貢這個名字就是由當地兩大鹽井(自流井、貢井)的首字合併而成的。

  但自貢並不是四川唯一齣産井鹽的地區,在這張四川井鹽産地分佈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除了自貢外,還有一些人們熟悉的名字(南充、樂山),能從她們中脫穎而出成為井鹽産地的代表 ,自貢一定有著一些不尋常的記憶。

  在井鹽開發的早期,受當時生産技術的限制,鹽井的深度只有十幾米,各地鹽産量都很低。到北宋時期,自貢地區出現了採用新工藝鑿成的卓筒井,井口不大,卻可以深入地下幾百米。同時,隨著鹽井向地下的不斷延伸,一種新的能源——天然氣也被開採出來,用它煮鹽的效率要遠遠高於傳統的煤炭煮鹽,一口天然氣火井最多可以同時煮上百口鹽鍋。卓筒井的出現,使自貢地區鹽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鹽井數量和鹽産量迅速增長,領先於其它地區。

  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個龐然大物就是一口卓筒鹽井,它開鑿于1835年,深度達到了1001.4米,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井——燊(“深”音)海井,也是鹽都自貢的標誌之一。

  有了先進技術和豐饒的資源,自貢又幸運地迎來了發展的良機。

  從太平天國到抗日戰爭時期,不足百年的時間,長江中下游先後兩次陷於戰亂,湖南、湖北兩省百姓賴以生存的淮鹽不能上運,於是政府下令“川鹽濟楚”,以自貢井鹽為主的大批川鹽順長江東下,直銷湖北全省和湖南嶽陽、常德等地,僅在湖北一省每年就銷售一億多斤。自貢也由此一躍成為四川最大的鹽産地,贏得了鹽都的美譽。

  當年,這條釜溪河就是自貢井鹽外運的主要通道,滿載食鹽的商船從這裡出發,源源不斷地運往雲南、貴州、湖南、湖北等省的200多個州縣,巨大的財富也隨之滾滾而來。

  這座高大氣派的建築是清代的西秦會館,當時自貢的陜西鹽商為聯絡同鄉、聚會議事而集資修建了這座會館。在它的重頂飛檐、雕梁畫棟之間,我們又深深感受到了昔日鹽都所擁有的富足與繁華。

  有史以來,自貢地區共鑿鹽井約1.3萬口,總深度相當於鑿透了400多座珠穆朗瑪峰。

(編輯:李菁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