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紅色聖城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17日 13:14
打開延安的城市地圖你可以發現,延安城處在群山環抱之中,風景秀麗幾座大山分別從城市的東、西、北三面環繞在城市的周圍。山上一些當年中央紅軍遺留下來的舊址,給這些原本青翠的大山涂打上了一層紅色的歷史印記。
片名:延安——紅色聖城
“延安有寶塔,巍巍高山上。高聳入雲端,塔尖指方向。紅日照白雪,萬眾齊仰望”這是陳毅同志於1944年春天寫的《延安寶塔歌》,寶塔山的確是那個時代的不少人嚮往的地方。
寶塔山位於延安城的東南,東川河與南川河的交界處。原名為嘉嶺山,在山腳至今刻有當時的延安知府,宋朝名臣范仲淹所題寫的山名,山上的寶塔為唐朝所建,原來是嘉嶺山寺院的舍利塔,原名為“鎮骨菩薩塔”。1937年以後中央紅軍來到延安,該塔成了延安的象徵,才把它改名為“延安寶塔”,嘉嶺山也就隨著人們對寶塔的稱呼改稱了寶塔山。
從寶塔山上下來向北不遠,就是景色秀麗的清涼山。清涼山位於延安城的西北部,東南與寶塔山相對,清涼山原名太和山,是歷史上頗具影響的道教勝地,古剎廟宇碑林石刻遍佈山上的每一角落。
與寶塔山相對,位於寶塔山西面的是鳳凰山,1937年紅軍從長征陜北以後,出於延安在陜北地理位置考慮,中共中央決定把總部從陜北北部的吳起鎮遷到這裡。鳳凰山也是中共中央在延安的第一個落腳點。在鳳凰山麓住了不到一年,1938年8月日軍十余架飛機突然轟炸鳳凰山,為了確保安全中共中央又把總部從鳳凰山遷到了距現在延安城北2.5公里的楊家嶺,楊家嶺原是明朝工部尚書楊兆祖的宗室陵寢,原名叫楊家陵,中共中央搬到此處後,把它改名為楊家嶺。這裡兩面環山,中間是一條小溝,位置十分隱蔽,很難被經常來延安轟炸的日軍飛機發現。來到楊家嶺後,在楊家嶺南側的山腳下修建了中央大禮堂和辦公樓。楊家嶺成了中共中央當時最具規模辦公地。1940年以後,由於辦公人員和機構的增多,中共中央決定在延安城西北7.5公里,楊家嶺的北面的棗園再修建一處辦公地,以緩解辦公緊張的局面。今天看起來寂靜美麗的棗園是中共中央在延安修建的最後一處辦公地點。
公元1937年到1947年,歷史把延安這座古老的城市推到了決定中國命運的前沿。延安城也由一個普通的地理名詞,衍生出了更新的含義。
歷經戰火的延安城,1949年以前幾乎成為一片廢墟,1949年以後延安人開始重新建設自己的家園。今天徜徉在延安城裏,你會時時感覺到這座位於黃土高原古老城市正煥發著現代、青春的氣息與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