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的最後一站——宜都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0日 09:16
宜都位於湖北省西南部的長江南岸,清江緩緩流過鄂西的八百里山水,在這裡匯入長江。李白詩《渡荊門送別》中“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于宜都,形容的便是清江注入長江的情景。
宜都古稱夷道,因其縣城瀕臨清江,而清江古稱夷水而得名。公元210年,劉備改此地為“宜都郡”,含“人傑地靈,宜於建都”之意。[圖]今天,宜都已經成為長江出三峽後的第一條大支流清江在流過423公里後與它交界處的一個熱鬧城市。而宜都的中心,其市政府所在地是歷史悠久的陸城區。[圖]陸城原本由橫豎交叉、橫貫城市的兩條街為古城的基礎。也就是今天的東正街和西正街。
相傳三國時期,劉備為了給關羽、張飛報仇帥大軍攻吳,東吳大將陸遜聞訊後主動請纓,在宜都築城大敗劉備,這便是三國中有名的夷陵大戰。由此陸遜在此所築之城被人們叫做陸遜城,日子久了簡稱陸城。
陸城北門臨清江,門上題字“北瞰清江”。如今北門已經不在,而北門的位置上有一座並不高大的中式木樓標示著它的方位。提示路過的人再看一眼即將匯入長江的清江水。如今這座兩千年前的古城只留下一個名字和清江邊被江水無數次拍擊的斷壁殘垣,這整齊壘砌的石墻無聲訴説著陸城昔日的光輝與榮耀,見證著歷史的變遷。
[圖]沿陸城北門向西是鄰蘇巷,這裡有名是因為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楊守敬在此度過了他生命中的前40年。他的輿地學即歷史地理學與李善蘭的算學、王念孫的小學並譽清代三絕學,其代表名著有《水經注疏》、《水經注圖》等10余部。同時他還是造詣頗深的金石學家和國內外公認的書法大師。晚年楊守敬因敬慕蘇東坡,自號鄰蘇老人,於是這條他住過40年的老巷便名為鄰蘇巷,而鄰蘇巷30號正是他的故居。楊守敬故居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築,故居北面清江可以遙望清江與長江的匯合,一座不大的民宅有如此好的視野,不枉一代大學者在此40余載。
不論是夷陵大戰時的宜都、楊守敬居住時的宜都、還是今天的宜都,都積累著自己的歷史,它處於清江與長江交匯處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註定了它會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一座發展與被人注目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