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門——和平門》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6日 13:07
時代變了,人們的衣著變了,思想也變了。原先那以防禦作用為重的城門,在人們眼中變成了只為成全交通便利而開的孔道。於是在宣武門與正陽門之間出現了一個新門,名曰:和平。
這張照片中央的那個門洞就是和平門,説它是城門很是牽強。也許是因為它修建於民國,那時的人剛剛摒棄了封建繁複的思想,一切建設都以便利、簡潔為先。
民國初年,城南的熱鬧是內城無法比擬的。不過原來人們要想走北新華街到南新華街的廠甸去逛廟會,必須要饒道宣武門,交通上不是那麼便利。於是1913年,有人便提出在宣武門與正陽門之間開個門洞以便出行。當時的總統袁世凱同意了此項提議,卻遭到前門外商人們的極力反對。理由是如果開闢新門,進出正陽門的人就會減少,人少了生意自然就會受到影響。於是他們找來了風水先生 ,妄稱開城門就泄了王氣,對袁世凱不利。袁世凱一聽,便立刻將此事擱置下來。
1925年馮玉祥的軍隊進駐了北京城,那項被擱置了12年的提議終於付諸執行。
1926年在宣武門與正陽門之間開闢了兩個券門式的門洞,命名為“和平門”,有冀望京城和平的意思。和平門連通了南北新華街,原本冷清的北新華街以下子熱鬧了起來。
不過,和平門建成沒半年,奉軍入關,張作霖進駐北京。和平門便改名為“興華門”,據説這是源於日本人的壓力。他們捕風捉影地認為和平門有“平掉昭和”之意,侵犯了日本昭和天皇,於是“和平門”便改稱“興華門”,取“國家興旺”之意。這恐怕是北京城裏唯一一件因為與外國皇帝在名字上犯了忌諱,而要改名的事兒了。不久後,有人告訴張作霖,被他殺害的李大釗,其女兒的名字就叫“李星華”,又是諧音,於是和平門的名字便又改了回來。而這一切都發生了在1927年。
而值得另外一提的是,因為和平門而被連通的南、北新華街也是因為一座新開的門被命名的。這座門就是我們熟知的中南海的大門——“新華門”。1913年,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便決定了中南海為大總統府的所在地,總統府的正門開在西長安街上。因為那時大清門改稱“中華門”,所以總統府的大門便叫做“新華門”了。
而從今天的地圖上看,除和平門外,在二環路東西兩側還各有復興門和建國門這兩個不在九門之列的名字。它們是今天北京繁華的商業地帶,那麼在過去它們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