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本期內容

話説民郵——民信局的出現(上)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8日 16:03

  在我國古代,普通百姓之間傳遞書信十分困難,通常只能靠託人捎帶,可是輾轉傳遞,不僅速度緩慢,而且容易遺失。這種狀況直到明朝出現了專門的民間通信機構之後,才有了根本的改善。

  明朝出現的這種民間通信機構被稱為民信局,這個叫法主要是為了和以往官辦的驛站相區別。我國從秦朝起就建立了全國性的驛站通信網絡,大小驛站遍佈全國各地,用來傳遞官府的公文,但這種官辦的驛站被明令禁止寄送私人信件。而民信局則正好相反,它是一種由個人出資興辦的商業性組織,只替私人寄送信件或是匯款。

  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民信局出現在浙江寧波,由於明朝的商業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發展,東南沿海一帶形成了一些繁榮的城鎮,寧波憑藉臨江靠海的交通優勢,成為當時的商業中心,吸引著各地的商賈。隨著流動人口的猛增,寧波和外地的書信往來也日趨繁忙,於是專門經營通信的民信局便應運而生了。

  民信局的出現,大大方便了普通百姓的通信活動,而且他們的經營範圍廣,收費又較低,深受人們的歡迎,因此發展得非常快。到清朝的同治、光緒年間,民信局進入了全盛時期,從起初以寧波為中心的沿海區域,逐漸延伸覆蓋到了內陸地區,遠達黑龍江、甘肅和新疆等地,全國有大大小小的民信局不下數千家,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民間通信網。

  根據經營區域,這幾千家民信局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地信局,業務區域僅僅限于某一個地方或是一、兩個省,一般雇傭腳夫或民船運送書信、物品;另外一種是輪船信局,主要有北洋、長江、南洋三路,他們利用輪船寄遞信件,往來于沿江沿海的各埠之間,營業範圍較廣。

  這些民信局之間沒有隸屬關係,在各自的業務區域內經營,彼此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因為沒有一個民信局能夠覆蓋全國各地,所以當一個信局接收的信件需要送到經營區域以外的地方,它就會和相關的信局進行協商,確定互相交換寄送郵件的辦法,並在約定的時間結清雙方的帳目。

  在這許許多多的民信局中,還有一些特殊的信局,他們沒有局限于本土的業務發展,而是把經營的觸角伸向了大海的另一邊。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