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滬城——上海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4日 16:23
上海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相對於她一百多年城市發展的經歷,她的名稱,出現至今才不過幾百年的歷史。我國古代地理書《越絕書》中記載:婁縣東十里有長人坑從海上來”,被認為是對上海這一地區的最早描述。
婁縣位於今天嘉定西部地區,這裡在遠古時代曾經還是一片海洋。崗身是上海發現的最早的海岸線,距今只不過7000年左右的歷史。上海這塊土地,就是由長江、錢塘江、吳淞江帶來的泥沙,經過千百年的沖積而形成的。這表明古人已經知道,上海這塊土地過去是一片海洋,只是他們不懂沿海地區有泥沙沖積形成陸地的現象,還誤以為這裡是從海上長出來的,才錯誤地把這裡叫成了“海上”或“上海”。
現在大家對上海得名最普遍的看法,與一條叫“上海浦”的河流有關。我國古代,人們習慣上將北方稱為上、南方稱為下。歷史上,在吳淞江的出海口附近,曾經有一條支流,由於從這條河流向北一直可以通往海洋,人們於是把它叫做“上海浦”,“浦”就是“江、河”的意思。我國宋朝建在這裡的縣城,恰好處在原上海浦的西岸,這樣上海便成了這座縣城的名字。因此,我國宋朝建立的上海縣,可以看成是上海這一地名出現的重要標誌。
我們知道,今天上海同時又被人們稱做“申”、“春申”、“滬”,它們又有哪些典故或者故事呢?歷史上,在我國戰國時期,今天上海地區曾經先後歸屬吳國、越國以及楚國的領地。當楚國滅掉越國以後,楚烈王即把今天江蘇省全部,上海以及浙江省北部一帶地區分封給了當時的春申君黃歇。這樣, “申”、“春申”才開始逐漸演變成上海的別稱。
而上海的簡稱“滬”,則據説與吳淞江上一種古老的捕魚工具有關。吳淞江起源於太湖,向東流經上海市區後被稱做蘇州河,是上海歷史上一條重要的河流。在今天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的民俗博物陳列館裏,我們還能見到這種古代吳淞江的漁民用竹子編成的捕魚工具,就叫做“滬”。上海簡稱“滬”,就是由它轉化得名的。
相對於中國很多地名的歷史悠久,上海一名的由來,年輕並且簡單,她以其短暫而又飛速發展的歷程,一步步地成為了今日中國一個響亮的名字。
編導:朱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