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散盡話屯堡》系列一 “普定設衛”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4日 09:13
明朝初年,朱元璋為鞏固邊陲,將二十萬大軍和一百多萬移民發配貴州屯田。這些移民的居住地被稱為屯堡,這些移民也被稱為屯堡人,是他們改變了貴州的歷史進程。
普定是貴州省安順市的舊稱,這一名稱最早出現于元朝。〔圖〕當時已經有了“貴州”這一地域名稱,但不是一個獨立的省。普定屬於雲南行省,是當地土司管理的一個府。下設四個州,其中一個州叫“安順”。直到清康熙10年,才由“安順”取代“普定”成為這一地區的名稱。
這裡地理位置邊遠,四週環山,自古與內地交往較少,這種情況直到元末明初才得以改變。起因是一場被後世史家們稱為“太祖平滇”的戰爭。明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81年,已經降附大明王朝的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被謀臣脅迫, 在雲南舉起叛旗。九月,明太祖朱元璋決心平息叛亂,作為這場戰爭的總指揮,在出兵之前他親自設計了進兵雲貴的線路。《明史》上説朱元璋分兵兩路。一路由永寧南下,攻烏撒;另一路是大部隊,由遵義南下,經由貴陽攻打普定(即安順市)。兩路軍隊合圍曲靖。30萬明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攻克普定。普定坐落于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上。北邊的三岔河屬長江水系,南邊的北盤江是珠江的上遊。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粵蜀之唇齒的稱譽。
對於急於統一大西南的朱元璋來講,這裡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1382年2月,普定戰事初平,朱元璋即命令在貴陽建置貴州都指揮使司,統一指揮分屬於川、滇、湖廣三省的貴州地域範圍的軍事行動。並在普定設普定衛。把這裡作為“平滇”戰爭的大本營。
首任普定衛指揮使是一位叫顧成的湖南湘潭人。他是跟隨朱元璋多年的一員勇將,“平滇”戰爭開始後是他擔任明軍前鋒。第一仗就拿下了普定這一入滇的咽喉要地。現在安順城中的民主路原來叫顧府街,就是因為顧成宅第建於此街而得名。
如今的民主路是安順最繁華的商業街。與民主路交叉的中華路,就是連接內地與雲南的交通要道。六百年前,朱元璋的部隊就是穿過這裡,直取昆明,最終贏得“平滇”戰爭的勝利。普定設衛之後,明軍以這裡為中心,開通了通往雲南、四川的驛道。沿途廣設軍屯、驛站,屯兵20萬。
對整個西南形成鉗制之勢。那麼20萬人的供養問題如何解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