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日記》系列之四《馴鷹人》
央視國際 2003年05月08日 15:46
作者 劉湘晨
很久很久以前
柯爾克孜人居住在遙遠的葉尼塞河流域
被稱作山林獵人
鷹在他們的捕獵活動中不可或缺
由於古老的遊牧文化的影響
柯爾克孜人長久將鷹視作
通天的使者
夏牧場遊走了一季的牧人吆著羊群在這一年的初秋回到了冬窩子,沒顧上安排別的事,老阿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困在黑屋子裏熬過了整個夏季的鷹抱出來放到了院裏的陽光下。在他這個歲數,除了眼花,最無奈的事是沒有辦法控制兩隻手的抖動,他還是不讓老婆和孩子們插手,自己動手給他的鷹縫製鷹帽。
阿吉夫婦共有五個兒子,長子和次子已先後成家,第三個兒子也在隨父親從夏牧場回來之後開始給他這一年蓋起來的房子上第一遍房泥。
老阿吉家養鷹的歷史傳到他已是第三代,到了阿吉這一輩人,給每一個分門立戶的兒子蓋一幢房子,隨送一些大小牲畜,再給一隻鷹,阿吉以為是自己對兒子們的責任,只是今年春天才從山崖鷹窩裏掏回來一口一口餵大的這只鷹讓他這個馴了一輩子鷹的人捨不得,他給這只鷹取了一個名字,叫黑眉毛特那爾。
成家蓋房子,是一個柯爾克孜男人一生中的大事;吆著羊群再有一隻鷹,就該是山裏人最讓人羨慕的日子了。這些天,阿吉家三兒子的心裏比九月的暖陽更讓他這個初長成的柯爾克孜漢子陶醉。正在三兒子吆著兩個弟弟上房泥的時候,老阿吉帶著家裏另一隻養了近二十年的鷹來到了一片山前開闊地,經常看到有鷹在這一帶的上空盤旋,老阿吉埋下了專用於捕鷹的夾子,希望在兒子搬家的時候能捕到一隻鷹送給他。
從草色未盡的夏牧場急匆匆地趕回冬窩子,最緊迫的事是趕在大雪之前打完牧草,這是山裏牧人大小牲畜一個冬天的飼料。
整個夏季忙於放牧,回到冬窩子,牧人們一有空就會馴鷹,一人拉著填著草的狐狸皮套子跑,一人放鷹去追,以保持鷹的捕獵本性和技能。據説,柯爾克孜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在使用這種馴鷹的方法了。
在兒子們馴鷹的時候,風從大片的雲垛子底下貼著遠處連綿的山越刮越疾,裹挾著潮霧一樣細碎的涼意,讓人能感到冬天的腳步正從歲月深巷的盡頭漸漸邁過來。這樣的大風,能把戈壁灘的石頭掀起來,老阿吉不得不把原來埋的鷹夾子刨出來重新佈置。
隔個三五天,老阿吉總要來他埋鷹夾子的地方看看,喂喂鷹,以使它有足夠的氣力招引天上過往的鷹,老阿吉希望儘快能有個結果。細算算,這段時間過去也有二三十天了。
老阿吉一家所在的地方原是一片赤裸山地,短短幾年間,圍起柵欄垛起石圈子,再開了渠引水,乾涸得石頭都能裂開花的一片莽野變成了連綿幾百畝的草甸子。從夏牧場回來攥著大釤鐮揮了二十多天,到了今天這個早晨,阿吉家的最後一車冬草也就拉完了。
大雪未落之前,還不是把羊圈在圈裏候冬的時候,擠完羊奶把羊群吆出去,是阿吉家每天早晨的頭件大事,大片的山前荒漠長著芨芨、沙蒿和其它荒漠植物,牲畜們很愛吃。
能不能具備最好的捕獵能力,是看獵鷹能不能最終適應野外環境。阿吉帶著鷹親自馴,讓即將分門立戶的三兒子拖著狐狸皮套子跑,實際上,他是想把自己一生馴鷹的絕技交給兒子,希望兒子將來馴鷹的水準不致于有損他這個馴鷹世家的名聲。
三兒子新房的內外墻已經上了泥,最後幾塊窗玻璃也託人去縣城買好、劃好拿回來裝上了,只等褪褪潮氣,人就可以搬進去了。當媽的開始為一個即將分家的兒子做準備,相鄰的人家也來搭把手,老阿吉家今年五、六月間剪的羊毛能給兒子縫十八床被褥,這是一個開始獨立支撐門面的柯爾克孜人家所不能缺少的。
除了放牧,山裏的柯爾克孜牧人還有一半農人的日子,一場大雪延續幾個月的冬季已經不遠了,老阿吉把他的駱駝綁成一串開始碾場,駱駝蹄子之下是這一帶山地惟一能生長的青稞,那是老阿吉家幾匹馬一個冬天的精飼料。
老阿吉夫婦一輩子生了七個孩子,嫁出去的兩個女兒不算,娶媳婦立戶的兒子已經輪到第三個了。照柯爾克孜人家的習俗,兒子出門的被褥必須由母親親手縫製,當媽的高興,孩子們的長大成人是父母的驕傲,多少也有些心酸,像是什麼東西撒開手就永遠失去。老人家用了紅毛線來給兒子縫被,細細密密地縫過去,也把縷縷的心思縫進去。
羊群頭晚上回到圈,阿吉發現少了三隻羊,讓三兒子天沒亮就爬起來出去找,忙了一大早沒找到,三兒子倒是發現父親埋的鷹夾子有了收穫,他打發弟弟掉頭去叫父親。
阿吉跨下馬,還沒來得及拴馬,一眼就看出抓到的是一隻好鷹。在當地,柯爾克孜人把天下的鷹歸為十三大類二十幾個品種,其中,特那爾是最極品的鷹,它的特點是爪子之間有一個眼兒,能穿過去一根火柴棍,當年老阿吉的祖父曾養過相同品類的一隻鷹,以捕捉六十隻狐狸、十幾隻羚羊和不計其數的野兔子在整個中亞地區名噪一時,有人願意出十頭牦牛換,這麼多年過去再次捉到這種鷹,實在是一個養鷹人一生的榮幸,老阿吉興奮地以為這是祖上的無限榮耀和對自己家族的眷顧。
老阿吉決定把跟隨自己十幾年的那只鷹放歸自然。圍著老阿吉父子繞了兩圈,這只鷹最終飛走了。
三兒子如期開始搬家,老阿吉夫婦也在給兒子搬東西。其實,要搬去的新家就在老阿吉的屋後,這件事和這個過程卻是一個柯爾克孜男人必須經歷的人生內容。三兒子很興奮,最興奮的事是在他搬家的這一天,也意味著從此他可以擁有自己的獵鷹了,對於一個養鷹世家的後代來説,這才是整個家族對他身份的一次正式確認。為此,他對他的父親將永遠充滿感激。
隨著秋意的深濃,遙遠山地的每一縷風都透出越來越濃的腥氣。稍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那是狼和狐狸身上的氣味,荒野之間的每一棵樹都變成了燃燒的火炬。這個時候,柯爾克孜的每一個男人都會在夢裏醒來,能看到成群的火紅色的狐狸從門前跑過。
據説,金雕在全世界都有分佈,惟選擇老阿吉家所在的莽山一帶産蛋,這裡因此被稱為金雕的故鄉,養鷹馴鷹在當地形成風氣。每年秋末冬臨,這是養鷹人的節日,柯爾克孜人特有的圍獵從這個時候開始。
在圍獵即將開始的時候,相鄰牧村一個婚禮的叼羊也在進行,漠野之間,呼叫聲和馬蹄攪起的煙塵久久不散,這使得圍獵的男人們更有了一種激情肆溢的心境。
圍獵的隊伍在叼羊的馬隊之後出發了,其中就有老阿吉和他的三個兒子。不知道會不會有所捕獲,年近七十的老阿吉絲毫不比年輕人的馬蹄子慢,他渴望著應該屬於他這個家族的一份榮耀。
在圍獵活動中
老阿吉二兒子和三兒子的獵鷹
各捕獲了一隻狐狸
(電視散文原創作品,版權歸中央電視臺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