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07日 17:31
孫小梅:中央電視臺主辦這屆主持人大賽,有很多選手進入了復賽,我相信,他們當中很多人的理想就是要成功,而且在他們心中楊瀾是一個最成功的典範。
楊瀾:我們那時候被選拔,不是在多少億觀眾面前被選拔,所以沒有這種雙重的心理壓力。我看大賽最明顯的一個感覺就是:天哪!讓我選肯定選不上。
孫小梅:因為上一屆主持人大賽的復賽、決賽都是我主持的,我一邊在主持,一邊心裏在想:天哪!還好我不在上面。
楊瀾:大賽本身是提高人們對主持人這個行業的理解,對於那些沒有機會、沒有機緣進入電視行業,但是有潛力的年輕人來説是一個很好的展示機會,但是不是取得最高分的主持人將來就一定會成為一個最好的主持人?我是有保留的意見的。這個考試幾乎什麼都考了,還有才藝表演,如果要我去考才藝,我肯定完蛋了,真的,我覺得我沒有什麼才藝可以去表現。又需要外語,但是也許這個人將來主持的工作跟外語一點關係都沒有。我認為,不是每一個節目都需要主持人會外語;不是每一個節目都需要主持人會才藝;不是每一個節目都需要主持人能夠急中生智,有一些節目,就是像燉一鍋湯一樣是慢慢燉,不是炒肝尖、熘肝尖那麼爆炒出來的。比如説,我覺得綜藝節目很需要一個主持人有急智,突然話筒掉了,突然一個節目沒有接上,你就很需要有臨場應變能力。但是有一些節目,比如新聞調查類的節目,主持人也好,出鏡記者也好,90%的時間是在做幕後的調查工作,這件事情來龍去脈是怎麼樣,中間各個方面的人是怎麼説的,為什麼這個人在説謊等等,更多的是一種調查,是一種和各種人打交道的能力,是一種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能力,而這些能力,不是靠你在幾億觀眾面前兩分鐘的應變考題能夠表現出來的。
孫小梅:通過這樣的形式選拔主持人新秀,你覺得這個必要性有多大?
楊瀾:我認為,它會成為一個名牌活動,大賽也可以作為電視臺的活動來經營的,所以,我相信它是一個社會效益和廣告效益都很好的活動。第二,我認為給那些沒有足夠機會亮相的,或者沒有機會直接進入電視行業的,而自認為很有潛力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平臺,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起碼他能夠獲得經驗,並且讓人們關注他,也會給他帶來更多的機會。
孫小梅:你現在也是媒體的管理者和經營者,而且你也在製作電視節目,也在挑選主持人,你會不會通過這種大賽去挑選所需要的主持人呢?
楊瀾:我當然會很關注這些年輕人表現出來的特質,但是,我想只要有機會的話,他們都願意留在中央電視臺工作。現在隨着整個製作的機制變得更加社會化,可能更多的主持人會有更多的選擇的機會,到底以什麼樣的標準來挑選?我覺得首先是要聰明,有些人特別漂亮,特別端正,但是人們記不住他,他沒有特色、沒有個性,所以我覺得要有觀眾緣,這種東西很難解釋清楚,什麼樣的人有緣,什麼樣的人沒緣。但是我認為,聰明很重要。無論是一個現場,一個節目,還是一個專業,你都要有一種學習的能力和把握的能力,不能被動的被安排到一個節目裏,一定要有一種主動性,有某種進攻性,我覺得這種積極的心態非常重要。
孫小梅:看到國外的媒體,你有沒有跟你曾經工作過的國內的這些媒體來做一番比較呢?
楊瀾:我覺得有一個比較大的區別,就是説,在美國或者在歐洲,或是其它一些地方,我了解的主持人是完全跟着節目走的,並沒有單獨的主持人訓練班,把他們分配到各個節目當中去。主持人也不一定要伶牙俐齒,有些口才並不是很好的人,但是想問題想得很清楚,知道什麼時候問出合適的問題。另外就是新聞類的主持人和綜藝類的主持人分得比較開,當然新聞類的主持人也可能去客串情景喜劇,但是僅此而已,他不會要求一個主持人既做《60分鐘》,又要去主持綜藝晚會。主持人不能脫離具體節目的定位,而變成一門單獨的藝術,因為要求太不相同了。越來越多的主持人是一種專業性的主持人。比如説,做體育節目的評論員,光是受過播音的訓練,對足球、籃球、高爾夫球,你都一無所的話,你有再好的表情、態度 、語言都是不行的,專業需要積累相當豐厚的底子。主持人是有一些共通的東西,他們要比較善於交流和傳遞信息,但是除此以外,他們需要有很強的各自專業的背景。
孫小梅:我記得你曾經説過,希望自己做電視能夠一直做下去,能夠做到年齡很大。
楊瀾:那要看觀眾接受不接受。
孫小梅:其實現在在中國,尤其是在電視界,年輕漂亮的面孔還是佔大多數,尤其是女性,年齡大的時候就逐漸的淡出熒屏了。
楊瀾:不光是中國,其實亞洲地區,都有這樣的一個情況。像歐美這些地方,因為電視出現的時間,相對來説比我們更長一些,所以整個産業和行業,包括社會的心態都相對成熟一些。我認為挑選年輕漂亮的主持人並沒有什麼錯 ,但是我想,隨着一個社會不斷的成熟,隨着一個産業的成熟,是需要有一批比較資深的傳媒人出現在屏幕前面的。我覺得,中國會有這樣一批人在不斷的跟着時代慢慢地成熟起來,我希望能成為這當中的一個。
孫小梅:事業在你的生活當中佔了多大比例?
楊瀾:現在是非常不平衡地佔據了過大的比例。
孫小梅:你有一雙可愛的兒女,由於工作繁忙,他們經常見不到媽媽。
楊瀾:有一次讓我心裏很難過。我女兒已經三歲了,去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就拿她開心説:“你媽媽是誰呀,你知道嗎?”她説:“我媽媽叫‘楊瀾訪談錄’。”老師告訴了我,我很傷心。後來我跟她説:“媽媽叫楊瀾,《楊瀾訪談錄》是媽媽的工作。”她在電視上看到我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的是《楊瀾訪談錄》。我不是把事業與家庭協調得很好的一個人,但是我認為很多的女性是可以把它做得很好的。
孫小梅:電視機前有很多比我們年紀小一點的,要做主持人的朋友,我相信他們聽了你的話之後,會對他們非常有幫助。
楊瀾:中國,我覺得人才太多,機會也不少,但是不夠多,人均機會比較少。所以我認為,只要有機會能夠試一試,為什麼不?我覺得,人生很多時候就是要問自己:為什麼不?不是説你特別明確的要去做什麼,但是試一試又何妨呢?即使你沒有邁過這個門檻,也決不意味着,你與這個行業無緣。我希望有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加入到主持人或整個傳媒、電視這個行業中來。但是我想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所以準備好吃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