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映像——斯皮爾博格

  

  

斯蒂芬的藝術電影之旅


  1993年斯皮爾博格在47歲時終於憑藉《辛德勒名單》獲得了奧斯卡最佳

  導演獎。在三十多年的好萊塢導演生涯中,斯皮爾博格總是勇往直前,力求做到最好,拍攝一部能夠在電影史上留下光輝印記的作品一直是他耿耿於懷的願望,但這個願望這也使他在自己的事業生涯中付出了極大的艱辛。

  從《大白鯊》開始,關於他的影片粗俗、血腥,沒有任何藝術價值的指責從來沒有停止過,他的商業片票房越好,指責的聲音也就越大。

  實際上在斯皮爾博格早期的商業片中始終貫穿著人性的表達。《ET》是來自童年的傷痛和幻想,《奪寶奇兵》充滿了一個少年對於冒險生活的渴望,而《大白鯊》則是關於一個成年男性對於社會責任的態度。

  但是這些商業片中對於人性的探討還是受到商業因素的嚴重干擾,斯皮爾博格顯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為了證明自己不僅僅只會拍商業電影,他于1985年開始籌備拍攝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藝術電影。

  《紫色》根據愛麗思沃克獲得普利策獎的同名長篇小説改編,講述的是佐治亞洲的黑人姐妹西麗和耐蒂從小就被分開,多年後終於團聚的故事。

  《紫色》的故事不再象以往斯皮爾博格電影中那樣,有一個強烈的貫穿始終的戲劇衝突,而更多的是意識流式的生活展現。影片中的所有內容都是烏比格德堡扮演的黑人婦女眼中的世界,包括她看到的別人的生活。除了主角西麗在大部分時間裏成為沉默的在場者以外,大幅度的時間跨度也使得影片不再是令人感到喘不過氣的緊張,從而引領觀看者騰出時間對影片主題進行深入的思考。

  在場景的處理上,斯皮爾博格盡可能的使黑人婦女生活的空間與現實生活靠近,同時又充滿炙熱的情感。在那像被涂了油漆一般的喬治亞州的大地上,每匹馬都閃著光澤,每頭牛都膘肥體壯,每朵花都在盛開,生長于其間的黑人姐妹,象土地一樣淳樸,她們的歡樂與悲辛充滿了西部生活的質感。

  身為猶太人的斯皮爾博格在談到《紫色》時説,因為我是猶太人,所以我覺得我有資格拍這部片子,作為一個孩子即便我可能像所有孩子都會做的那樣誇大了這種痛苦,但同黑人所遭受的種族歧視一樣,我始終是一個從童年時就強烈地感受了反猶太主義的歧視的人。

  然而斯皮爾博格在《紫色》中嘗試的藝術電影手法,顯然沒有其在商業影片中展現的電影手法更令人尊敬。更為糟糕的是,斯皮爾博格對於黑人給予的極大同情使得這部影片失去了起碼的冷靜。

  《紫色》公映後遭到了一致的攻擊,有的影評人甚至挖苦斯皮爾博格説,這部電影每個鏡頭都裝扮的花裏胡梢,每個場面都被弄得極其誇張,導演對於黑人婦女激情洋溢的表現,再一次肯定了原著作者所要挑戰的價值觀念。

  對於這些評論,斯皮爾博格感到懊喪和反感。顯然主要原因在於他精心拍攝的這部藝術電影並沒有打動關注這部電影的人。《紫色》票房成績一如既往的優秀,並且獲得了十一項奧斯卡獎提名。但是最後這部電影卻沒有獲得一個奧斯卡獎項。為此深感憤怒的華納兄弟公司甚至在一家專業刊物上發表廣告聲明説,本公司為《紫色》的導演斯皮爾博格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而感到憤慨和驚愕。

  《紫色》之後,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斯皮爾博格又開始拍攝了一系列商業片,但這些影片都沒有實現這位導演追求的目標,那就是拍攝一部具備個人風格的有創建的藝術片。

<<上一頁下一頁>>
第9頁
(編輯:小文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