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楊城郭 ——煙花三月下揚州(上)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18日 19:26
古城揚州,陽春三月,瘦西湖上畫橋流水,柳色青青。相傳,當年隋煬帝楊廣在開挖運河之時,讓人在河堤兩岸遍插柳樹,並賜柳樹與自己同宗,也姓楊,叫楊柳。從此,揚州有了綠楊城郭的美譽。
説到揚州,話題離不開運河。
將近2500年前,春秋時期的吳王夫差,消滅了長江北岸的一個小小邗國,然後在那裏築城池、駐兵囤糧,挖河道,溝通江淮。築的這座城是揚州最古老的城池,先後用過廣陵、邗江、江都等名稱;挖的這條河叫邗溝,這是運河老祖宗的名字。這條邗溝流淌了1100多年,到了隋代,楊堅、楊廣父子兩代,徵召了360多萬民伕,以250萬條生命和無數資財為代價,開鑿了永濟渠、通濟渠、江南河,拓寬加深了邗溝,形成了各條河渠首尾相接、南北通航的大運河。
隋開皇九年,也就是公元589年,這座淮左名都始稱“揚州”。
大運河讓後世受益無窮,首先得到實惠的是隋亡之後的唐代。
得長江與運河之便利,揚州成為漕運樞紐並由此而興。《資治通鑒》曾記述:“揚州庶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當時已經相當繁榮的“天府之國”益州,也只能屈居第二位。而外國人則將揚州與廣州、泉州、明州一起並列為東方的四大商港。
李唐王朝,揚州盛極一時。
富商顯貴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名流雅士則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古人為什麼要在三月時節來到揚州呢?
原來每到陽春三月,正是瓊花盛開的時候。每朵花大如玉盤,由八朵玉瓣小花簇擁著花蕊,微風吹過,散發出絲絲清香。適逢此時,春日和暖,垂柳依依,漫天飛絮,仿若煙花。蕩舟碧波之上,品茗賞花,自是愜意。而當夜幕降臨,皓月當空,古人又有了“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感嘆。傳説,曾有二十四名美女在揚州一座石橋上月夜吹簫,於是此橋得名二十四橋。而北宋沈括認為二十四橋確有所指,並在《夢溪筆談》中一一列出。無論何種説法,這裡水盛橋多,花前月下,畫舫聽簫,古人因此煙花三月下揚州。
晚唐以後,直到宋、元、明,揚州由繁盛跌入起起伏伏的800年,是盛極而衰,還是時不我予,其中緣由,難以盡述。然而,揚州的筋骨,揚州的神韻並沒有被戰亂烽煙折毀。馬可•波羅在他有名的遊記中,對揚州有過癡情的描述,他仿佛踱進天上人間。到了清代,康乾盛世,煙花三月下揚州,成了又一代文人墨客的時尚。
(編導:寇金 攝像: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