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節約創造價值:“拒絕” 投資為了什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7月07日 19:33 來源:CCTV.com

  主持人張冬: 是廊坊北京和天津交界處的一個小城市。從北京開車到廊坊只需要40分鐘,所以這裡也被稱為北京的後花園。也正是因為廊坊特殊的地理位置,許多想投資辦廠的人看好這裡,有人投資當然是好事,可是最近,我聽説了一件怪事,有一個投資幾個億的大項目想落戶廊坊,但是卻遭到了拒絕,這是為什麼呢?

  

廊坊:不算小帳算大帳

  在廊坊市西環附近有一個永興小區,這裡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70歲的石大媽在這裡頤養天年。

  記者:“您住這兒多長時間了?”

  廊坊市民石大媽:“剛一年多。”

  記者:“這個地方原來是什麼您知道嗎?”

  石大媽:“原來我聽説是化肥廠。”

  石大媽説得沒錯,這個小區原來就是一家化肥廠,這是一位有心人在2002年3月4號

  拍下的照片,當時化肥廠周圍塵土飛揚,連天空都是灰濛濛的,不僅污染嚴重,這個化肥廠耗水多,耗能也大。就在照片拍下幾個月後,廊坊市政府下決心整治這裡的環境,把這個化肥廠關閉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外地一家化工廠看中了這裡的土地和設備,當即拍板,準備投資7個多億,原地上馬一個新的化工項目。

  他們給廊坊市政府打了一個投資報告,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話就是:投資7個億,計劃每年上繳利稅幾千萬元。可是這份報告遞到廊坊市環保局局長張衛東的手裏,卻被卡住了,一個賺錢的大項目擺在廊坊面前,為什麼卻被拒之門外了呢?

  廊坊市環境保護局局長張衛東:“那麼究竟我們叫停這樣一個項目,對於我們地方的財政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是有利還是有弊呢,最近我們通過交流和資料的這個翻閱,看到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在外國有個企業,化工企業呢這個停産搬遷以後,那麼為了治理停産以後造成的這塊土地的污染,投入了200多億美元,才能夠基本上把這塊土地恢復到原來的這種生態功能,還有一個國家一個化工企業搬遷以後為了恢復這塊土地的生態功能,在地上打了很多敞口的井,進行晾曬,按專家預測,就是説要通過200年的時間,才能夠把這個造成的污染能夠消除掉。所以這麼看我們叫停的這個企業,我們認為還是做對了。”

  假如當初接受這個化工廠的投資申請,也就沒有石大媽居住的這個綠樹成蔭的小區了,而廊坊也要花更多的錢來治理環境。在廊坊,像這樣拒絕投資項目的事並不是第一次。

  廊坊市固安工業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劉旭:“製作輪胎的北京的一家搬遷企業,總投入也兩個多億,佔地面積大概是200多畝,這個項目也被我們拒絕了,首先我們一個考慮的是他佔地面積比較大,投資密度不是那麼高,另外還是考慮它的污染。”

  一為節約土地,二為保護環境,這幾年來廊坊放棄了不少類似引進投資的機會,幾年下來,廊坊市先後拒絕了五十多個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項目,總投入有三十多億元。在市土地局工作的黃建川深深感到,如今土地供應的門檻越來越高。

  廊坊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黃建新:“在供地上設置了供地的門坎,每一塊地在供應之前都要組織專家諮詢論證,按照不同的項目確定它的用地面積,對這個投資強度比較低,用地面積比較大這樣的項目儘量控制。”

  主持人張冬:30億元的投資對於年財政收入46億元的廊坊來説應該是個很大的誘惑,拒絕這個誘惑,許多人都説廊坊人吃了虧,可廊坊人心裏算的是大帳,我們來看一幅照片,這是廊坊市區幾公里長的一條臭水溝,人稱廊坊的“龍須溝”。可在今天,臭水溝也能創造價值。

  

臭水溝也能創造價值?

  廊坊電視臺幾年前拍過這樣的畫面,橫貫廊坊市區的一條污水渠,據説人在幾百米外就能聞到它發出的臭味。1998年,廊坊市政府和一家房地産開發公司合作,這家公司看中了臭水溝,一下子投資6個億,把它改造成了現在的步行街。

  廊坊市步行街開發商程功:“經過論證,經過設計以後,公司進來以後,把這個渠,明渠變成暗渠,這樣在這個渠的基礎上,在這個渠的長度上建設了新世紀步行街。”

  臭水溝也能創造利潤,這在以前是廊坊人想都不沒想過的,2004年這條步行街的經營收入達到13.7億元,財政收入3570萬元;今年上半年銷售額超過7億元,財政收入1900多萬元。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廊坊市最得意的“作品”。

  廊坊市步行街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王立宇:“通過幾年的開發建設,步行街由過去的一條污水渠,變成了廊坊一個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一個城市的亮點。”

  既節約了土地、又治理了污染、還吸引了投資、創造了收益,步行街的項目一舉多得。廊坊人在算著這樣一筆賬:項目在天上飛,在地下跑,它要選擇好的環境落地;如果城市環境好了,企業自然會來,反過來,城市環境好了,也可以對項目“挑剔”一些。

  投資商于志文:“從我到廊坊來現在已經六年了,在廊坊投資,這六年來,我們深深感觸到廊坊的變化,投資環境非常好,我們培育電子城,電子城整個的面積是4500平方米,我們經過五年的努力,把這個地方培育成了廊坊的IT市場。”

  近年來,廊坊市一直堅持對高耗水、高污染、高耗能的項目説不,就在廊坊拒絕了大量

  的投資後,也吸引到了許多既節約土地又環保的大項目。

  廊坊市市長王愛民:“我們不算小帳算大帳,算大帳是合算的,科學發展是唯一的出路,你要是照顧長期的利益你就要擋住當前的這種誘惑。當時我們有一個印染廠,這個印染廠投資也要十多個億但是它的佔地是要幾百畝,四五百畝,但是我們把這個項目擋了以後,現在進來是一個IT産業,這個企業是全國的龍頭,它的投入是在將來要在100億,它的産出將來在600億,所以我們擋住了幾十個億的投入來了上百億。”

  主持人張冬:有人説,廊坊市長王愛民是個挺挑剔的人,對土地的審批、對項目投資的投資挑來選去,甚至常常用到“拒絕”的字眼。説到這,最近我們的記者在採訪中,聽到了一種新的提法,“拒絕垃圾資本”,那麼什麼是垃圾資本?拒絕這種資本是怎麼一回事呢?

  

資本怎麼也有“垃圾”?

  財經時報副總編鈕文新:“它需要大量的用地,然後它的耗能特別高,它排出的污染特別的多,競爭又非常的激烈,競爭激烈的直接結果就是導致它的利潤率非常低,像這樣的資本實際上就是不經濟的資本,為什麼,因為你今天掙到了一塊錢,也許你未來要花兩塊錢去還原這樣一個環境,原來我們給很多優惠政策,你來辦廠可以啊,我還給你土地優惠,我甚至給你多少年的免稅,像這樣的一個時代,我覺得在中國已經過去了,我們應該能夠進入第二階段,也就是説應該拒絕這些垃圾資本進入中國。”

  實際上,隨著宏觀調控、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中國的産業結構調整正在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國家環保總局的副局長潘岳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講述了一件他深有感觸的故事。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也是在北方,也是在我們附近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市,我就不點名字了。那麼有一個市由於它上了一個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而且沒做環評,我們停了它。他來找我,他説求我,為什麼要求,因為那個市的GDP原來比他們低,現在超過他們了,他們這個項目如果要是上來,他們就能夠反過來再去超它。所以他們腦子裏全是GDP的增長是他們唯一的動力,那麼這個GDP是什麼樣的內涵,什麼樣的含量,和用什麼樣的代價換來的,我覺得應該特別認真的研究。”

  潘岳提醒企業家,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有可能變成全世界最大的經濟發動機,也有可能變成全世界的最大的污染源,選什麼,是全世界所有人的責任。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我希望國外的這些投資或者説外交財團的投資能是綠色的,可持續的,循環的,節能的這些産業和技術,與此同時,他們也要兌現對發展中國家多少年的,説要給經濟支持,資金支持,技術支持,幫助他們實現跨越式發展,不走那個傳統的工業化發展的老路,産生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費的老路,能實現跨越發展。希望他們拿出行動出來,來兌現他們的承諾。”

  主持人張冬:土地的節約和集約,確實任重道遠,在中國,土地資源到底有多寶貴,看看這組數字我們就知道了。

  中國土地面積2/3以上是無法利用的山地和沙漠,可供人類居住和發展的有效土地十分貧乏。

  同時中國又是世界上土壤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目前平均每年有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沙漠,也就是説中國──年就多出一個撒哈拉沙漠。

  從1996年到2004年不到10年的時間內,全國耕地減少了1億多畝;與此同時,大量土地被粗放利用,甚至浪費。到2004年年底,全國城鎮規劃範圍內批出但沒有使用的土地超過了203萬畝。

  説起缺少土地,我就會想到荷蘭,這個靠海的國家由於經濟發展缺少土地,從幾十年前就開始圍海造田,如今香港特區也面臨缺少土地的難題,香港也在圍海造田。除了向大海要土地,我們還能做什麼呢?廈門也是一個臨海城市,由於發展迅速,同樣被土地的問題所困擾,廈門想出了一個“零土地招商”的辦法,零土地就是沒有土地,沒有土地怎麼招商引資?廣告之後告訴您。

  

零土地怎麼招商?

  廈門市是一個土地資源特別寶貴的地方,從今年年初開始提出“零地招商”的策略,所謂“零地招商”,就是在不增加土地,或者説不大量增加土地的基礎上來增加投資,也就是説原來的投資者落戶在廈門以後,原來圍墻以內的土地要充分地利用,不再增加圍墻外的新的用地。

  今年1-5月,廈門市有102家企業辦理了增資,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三成,增加的合同外資金額高達2.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3%,佔今年頭五個月全市合同外資總量將近一半。增資企業利用廠區現有的土地,擴大生産。

  像這樣用地摳門的不只是廈門,在無錫市的濱湖區,一排派整齊劃一的樓房非常搶眼,它既不是一般的商品住房,也不是普通的辦公用房,而是當地剛剛建成的用於工業生産的標準廠房。就在兩年前,這裡還是一片佈局零亂的土地,用地的“大手大腳”和“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生産格局使得十幾家企業竟然佔用了近1500多畝的土地。

  無錫市國土資源局濱湖分局副局長孫衛平:“當時很零亂,分散,浪費了大量的土地,通過整治,全部集中到這個園區的標準廠房裏面,現在500多畝的土地就可以解決這個原來佔地1500多畝的土地,節約了土地三分之二。”

  通過集中建設多層標準廠房,企業集中安置的方式,無錫市砍掉了原來分散在20多個鄉鎮的工業小區。而過去沿襲多年的“招商引資,土地先行”的觀念也開始被打破,面對土地供應的緊張態勢,長三角的許多地區紛紛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借天要地”。

  昆山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莊社明:“我們規定,造兩層廠房的,配套設施稅減半,造三層廠房的,配套設施稅全免,現在我們有的企業造到五層六層以上。”

  用地的“摳門”並沒有嚇跑投資者,在地處長三角核心地區的昆山市,2004年新增了外資企業投資項目253個,增加投資總額15.4億元,畝均投資額比上年增加了一半多,與往年不同的是,這些項目的落戶都沒有新佔土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士錦:“所以我們越是要促進經濟發展,我們更應該注意節約利用土地,越是要促進經濟比較快的發展,越應該注意節約利用土地,或者説這個土地的利用效率越高,那麼就是在土地有限的情況之下,能夠吸納的經濟活動的這種活動總量它的數量和質量就大一些,所以對於一個土地比較稀缺,資源比較稀缺的情況來講,土地和比較富裕的國家比較起來,這種緊迫性,這種現實意義應該説更加突出。”

  主持人張冬:在節約用地的同時,我們其實還應該減少土地的污染。我們節目最後我要説一個數字,我手裏拿的是一塊1號電池,這是一塊廢舊電池,您知道它的危害有多大嗎?一節一號電池埋在地裏,能使周圍一平方米的土地永遠失去實用價值,就是説不能種糧種菜了,因為土地被污染了,人吃了這塊土地上種出來的糧食就會汞中毒,甚至致癌。所以您家裏如果有廢舊電池的話,千萬不要隨便亂扔。

  主編:趙 悅

  記者:胡旭萍 趙君勝 付丹

  《中國財經報道》播出時間:

  週一至週四:22:05——22:25(首播)

  週五: 23:15——23:35 (首播)

  週一至週五:09:38——09:58(重播)

責編:依寧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