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節目內容

清十二帝疑案(二十三)宣 統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8日 10:37

   (視頻)

  主講人簡介: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燕步集》共四部;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編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至六輯和《袁崇煥學術論文集》等十一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論文二百五十余篇。

  內容簡介:

  光緒帝被囚瀛臺,慈禧太后另立皇位繼承人。

  溥儁與溥儀誰喜誰悲?

  立嗣、廢儲、再立,面對垂死的封建王朝,獨裁太后無力回天;

  登極、退位、復辟,身處劇烈的社會變革,清朝末帝溥儀心願難隨;

  國民、戰犯、公民,昔日的大清皇帝最終成為自食其力的共和國公民。

  獨攬朝綱、任人為親的慈禧太后,在光緒帝臨終之際,慌忙選擇溥儀作為大清王朝的接班人。將一名三歲的幼童推上皇帝寶座,這其中有何緣由呢?

  作為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是跌宕坎坷的,他的感情生活也是複雜神秘的,清王朝的兩點歷史巧合頗為神奇,也留給後人許多想像的空間

  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閻崇年將引領我們回首風雨飄搖的宣統王朝,講述末帝溥儀的跌宕人生。

  (全文)

  今天講清十二帝最後的一位皇帝,宣統皇帝,宣統皇帝在清朝這十二個皇帝當中,我想有五個特點,一是十二個皇帝當中最後的一位皇帝,二是登極時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帝。三是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四是沒有廟號謚號的皇帝。五是沒有皇陵的皇帝。所以我説宣統皇帝在清朝的十二個皇帝當中,有這麼五個特點。

  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成為大清國的皇帝其實是歷史的偶然。在光緒帝去世前,皇儲並非是溥儀。

  上一講我們講到光緒,講到“戊戌政變”,“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就想著廢掉光緒,光緒又沒有兒子,程序上怎麼做,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懿旨,由載漪的兒子溥儁做“大阿哥”,將來繼承同治為嗣,兼祧光緒皇帝為嗣,就是既繼承同治又繼承光緒,並且傳話,第二年大阿哥和光緒之間要搞一個儀式,就是光緒皇帝要舉行禪位大典,同時舉行大阿哥登極大典,這個時候,發生了義和團事件,載漪就是大阿哥的父親,支持義和團,説義和團是益民而不是亂民,義和團衝到了東交民巷使館區,殺了日本駐華使館的叫杉山彬,還殺了德國公使克林德,事情鬧大了,接著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在慌亂之中帶著光緒西逃,載漪和大阿哥溥儁隨駕西逃,慈禧在逃到大同的時候,懿旨載漪為軍機大臣,又往西走,走了不遠,慈禧變卦了,説義和團和八國聯軍這場亂子,禍首就是載漪,革去載漪軍機大臣職務,遣戍新疆,第二年就是光緒二十七年,慈禧回鑾,回鑾的路上,還沒到北京呢,慈禧宣佈大阿哥溥儁的父親載漪有了過錯已經進行了處罰,他的兒子不應該再做大阿哥,就廢除“大阿哥”這個名號,回到北京之後,這個大阿哥溥儁就不能在皇宮裏了,歸宗,還歸到載漪名下,這樣“大阿哥”就廢了。

  廢了以後慈禧年齡越來越大了,光緒又沒有兒子,慈禧和光緒的關係又不好,光緒被囚在中南海的瀛臺,到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光緒病重,慈禧就又傳下懿旨,讓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將來入繼同治皇帝,兼祧光緒皇帝。

  那慈禧為什麼選中了溥儀,就是宣統繼承皇位?我想還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還是從愛新覺羅的血統説,溥儀的父親是載灃,溥儀的爺爺是奕譞,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個兒子,道光皇帝的第四個兒子是奕詝就是咸豐,第五個兒子就是剛才我們説那個載漪的父親溥儁的爺爺。道光這幾個兒子,對近代歷史影響比較大的就是三個,第一個是老四奕詝,就是咸豐,第二個是老六奕訢恭親王,第七個就是奕譞,醇親王奕譞就是溥儀的爺爺。醇親王奕譞他們家一共出了兩個皇帝,第一個皇帝是光緒,上次我們講了,第二個皇帝就是宣統,老醇親王就是奕譞故去之後,就是由小醇親王載灃世襲的王位,醇親王奕譞他兒子當中除了死的,除了過繼的,死了三個,過繼出去兩個,繼承皇位光緒一個,就剩一個了,就剩載灃了,將來皇位繼承只有載灃這個系統沒有別人了,因為光緒沒兒子入繼了。那麼載灃怎麼和慈禧又搭上關係了?這裡面也有奧妙,慈禧很早就看上載灃了,慈禧的心腹重臣就是榮祿,榮祿有個女兒,叫瓜爾佳氏,慈禧很喜歡就收養在宮中,很喜歡這個女孩子,又視同己出,就把這個瓜爾佳氏指婚給載灃,這個時候載灃他的繼母,他叫庶母,載灃的庶母已經給載灃定親了,納彩定親,那慈禧太后又懿旨和瓜爾佳氏結婚,就很為難呢,這面是訂婚了,這面是慈禧太后的懿旨又不敢違抗,這不兩難嗎?最後沒有辦法,就把載灃已經定親的那門親事退掉,接受了慈禧的這個養女瓜爾佳氏,做醇親王載灃的福晉,榮祿是慈禧晚年的心腹重臣,如同和珅對乾隆一樣,榮祿既沒有學歷,又不是進士狀元,又沒有武功,官升得很快,步軍統領,兵部尚書,軍機大臣,大學士,先是協辦大學士,後來是文華殿大學士,就是首席大學士,榮祿的女兒慈禧認作養女,把她嫁給載灃,生了兒子,就是溥儀,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出來,光緒也好,宣統也好,他們都是在兩個關係的結合點上,就是愛新覺羅氏和葉赫那拉氏兩個關係的結合點上,來選了光緒和宣統,這樣就在光緒三十四年,光緒死的前一天,就決定由溥儀來繼承皇位。

  十月二十日光緒病危,慈禧懿旨,就由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繼承皇位,當天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太監就到了醇親王的北府,就是現在宋慶齡故居那個地方,實際上當時北府比這個面積大多了,這一天晚上醇親王王府家裏頭是亂成一團,當時宣統才3歲呀,溥儀才3歲呀,一個生人,他不管你是軍機大臣,還是太監,你抱他他不幹,他就哭啊,他的奶奶是不捨得這孫子抱走,我在這裡插一句,醇王府有一個習慣,頭生的孩子滿了月之後歸奶奶帶,不歸母親帶,所以溥儀小時候是他奶奶帶大的,乳母給喂奶,奶奶把他帶大,後來溥儀回憶説,晚上就是在王府的時候,晚上溥儀睡著這奶奶不放心,過來看看這小孫子,穿的鞋是木底鞋,她怕這木底鞋“嘎吱嘎吱”響,把孩子吵醒了,光著腳慢慢輕聲地進到溥儀睡覺的小屋,看看這孩子睡得是不是安穩呢,天冷了,被子蹬了是不是給蓋上,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突然就要把孩子抱走,這奶奶一下就昏過去了,整個醇王府是亂作一團,溥儀被抬進宮,到了中南海,慈禧在這時候是在儀鑾殿,3歲的溥儀抱到中南海第一件事情是到光緒的養心殿去叩拜,光緒這時候已經死了,第二天叩拜光緒已經死了,3歲的孩子看到一個死屍停在那個地方,還要哭,就是又哭又害怕,完了以後,又把他抱在慈禧這兒,慈禧是死之前一天的人,看著這麼一個又病又老的這麼一個老太太,又病又老又生疏這麼個老太太嚇得就哭,慈禧哄他也沒有氣力哄了,這是二十一日,二十二日慈禧也死了,光緒的靈是停在乾清宮,慈禧的靈是停在皇極殿,大冷的天把3歲的小溥儀一會兒把他抬到乾清宮在光緒的遺體面前哭,一會兒又抬到皇極殿在慈禧的遺體面前哭,後來溥儀回憶説,又冷又怕,又驚,又嚇,就哭得一塌糊塗,就簡直是折磨這麼一個3歲的孩子,折騰完了之後,到十月初九,要舉行宣統皇帝登極大典,這大典在太和殿,按照規矩皇帝先要在保和殿接見大臣,完了再到太和殿,十一月初九很冷,陰曆十一月初九,折騰半天,把他抬到太和殿的寶座上,3歲的孩子他又坐不穩,也坐不住啊,他父親就單腿跪在寶座下面的旁邊扶著他,哄著他,他不懂啊,下面跪著文武大臣,3歲孩子哪懂啊,他照哭他的。隆冬的寒天啊,他父親急得滿頭大汗,可見宣統登極的這個場面的情況。溥儀有段回憶,我給大家讀一下:“我父親單膝側身跪在寶座下面,雙手扶我,不叫我亂動,我卻掙扎著哭喊:“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父親急得滿頭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沒完沒了,我的哭叫也越來越響。我父親只好哄我説:“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

  登極大典剛結束,滿朝文武官底下是竊竊私語,怎麼可以説快回家了呢,怎麼説快完了呢?大清王朝億萬斯年怎麼快完了呢?説這預示著大清王朝的不吉祥,所以這一次登極大典沒有增加文武百官的喜慶歡樂氣氛,籠罩著一片悲哀的氣氛。

  宣統登極到他退位只有三年的時間,他從3歲到6歲,雖然時間不長,朝內朝外發生大事件很多,僅僅《宣統政紀》就寫了一本大書,我想,這三年的時間事情千頭萬緒就是一件大事,就是“辛亥革命”。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孫先生當選為總理,綱領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平均地權,建立民國”。光緒三十二年,慈禧太后準備做一點改革,但是又説,民智未開,老百姓覺悟不夠,還要往後推推再説,光緒三十三年,三十四年,宣統元年,宣統二年,連續爆發了各地的起義,但是,都失敗了,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公曆1911年10月10日,武漢新軍發動起義,勝利了,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歷史上就稱作“辛亥革命”,接著湖南等各省紛紛響應,不久在南京召開臨時會議,推選孫中山先生為臨時大總統,紀年改用公元紀年,廢除宣統年號,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接著就和清朝政府談判,孫先生決定讓袁世凱接任他的大總統,南北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宣統退位。

  宣統退位有一個詔書,這個詔書起草之後,袁世凱看過,隆裕太后看過,最後正式發佈,這個很重要,它大意是這樣的:“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眾化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這麼一個重大歷史變革,用了很輕鬆的典雅的文字把它交代了,底下是條件,當時是有條件的,我把這個條件説一下,第一《關於清帝優待條件》,大意是:“一,清帝辭位後尊號不變;二,每年由民國政府撥給銀四百萬兩;三,暫居宮城日後移居頤和園,四,宮內的執事人員照常留用,以後不得再招閹人;五,原有之私産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我簡單解釋一下,第一條皇帝的尊號不變,還照稱,但限在宮內,有點像日本的天皇,就一直保持下來了。第二條是錢,每年給四百萬兩銀子,供你們生活費。第三,你們住在故宮裏頭,將來再搬到頤和園住。第四,宮裏頭所有的宮女太監服務人員一律不動,但是不許再招太監了,再新招不行了,第五原來的財産由民國政府保護,作為辛亥革命,一場革命來説這五條是比較優厚的。

  宣統退位之後,舊清室那些勢力不甘心,總在想法找機會來復辟,到民國六年,找到了一個機會,這個時候袁世凱死了,大總統是黎元洪,國務總理是段祺瑞,他們倆意見不一致發生爭論,歷史上叫做“府院之爭”,黎元洪就召張勳到北京來,這個張勳他參加過中法戰爭,是個參將,後來就升到副將,他很長時間是跟著袁世凱,天津練兵的時候張勳就跟著,袁世凱的時候,就給他一個官,叫“長江巡閱使”和安徽督軍,一直忠於清朝,他不剃辮子,不剪辮子,所以他被稱作“辮帥”,他那個軍隊也留著辮子,所以叫辮子軍,張勳到了北京之後,6月,因為這時候已經用公曆了,6月30日晚張勳康有為等就進宮,見溥儀,張勳和溥儀有一段對話,張勳説:“共和不合咱的國情,只有皇上復位萬民才能得救。”溥儀説:“我年齡小,不堪當此大任。”張勳説:“當年康熙爺8歲登極做了一番事業。”溥儀就説:“既然如此,我就勉為其難吧。”就定了復辟。第二天,7月1日,就是公曆1917年7月1日,溥儀就是宣統,在太和殿第二次舉行登極大殿,很好,現在留下照片了,溥儀封了一系列的官爵,底下的新的所謂的朝臣也行三跪九叩大禮,這個時候北京城裏有的地方也挂起了龍旗,有的人又穿上長袍馬褂,原來盤在頭上的辮子現在也放下來了。消息傳出,各地反對,外國駐北京的使館也表態,反對,討伐的軍隊就打到北京,張勳只有三千個辮子兵,不堪一擊,兵敗之後張勳就逃到外國的使館去了,藏起來了。

  我們的教科書,許多的專著,大量的論文都把這次事件叫做“張勳復辟”,我想值得商榷。“復辟”怎麼講?“復”,《史記平原君列傳》:“三去相,三復位。”意思就是恢復;”“辟”,《爾雅釋詁》:“辟,君位也。”就是君位、皇位。那要説“張勳復辟”就是恢復張勳君位或者地位,張勳你不是皇帝,你僅僅是個安徽督軍,有何辟之可復呢?應該怎麼説?我説應該叫“張勳兵變,宣統復辟”。或者叫做“張勳兵變,溥儀復辟”都可以。

  宣統復辟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就是故清皇室沒有想到,帶來個什麼後果呢?就是民國人士認為,溥儀不安分,在民國的範圍裏面,紫禁城裏面還留了一條辮子,於是有些人就産生個想法,要把溥儀從紫禁城裏面趕出去,把他復辟的辮子給剪斷。

  民國13年,1924年馮玉祥到了北京,把他的軍隊改成國民軍,他自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他提出來,要把溥儀趕出皇宮,派了誰呢?派了北京警備的總司令陸鐘麟,帶著人就到故宮,通知溥儀限兩個小時搬出皇宮,溥儀覺得太突然了,也來不及準備,就要求延長,溥儀就要跟醇親王載灃商量,跟有關的皇族商量,這時候電話切斷了,後來陸鐘麟説可以延長二十分鐘,再晚的話就打炮,內務府大臣紹英急急忙忙又跟溥儀商量,這個時候醇親王也來了,溥儀就草草地在協議書籤了字,坐了五輛汽車,從故宮就開出來,一直開到醇親王府的北府,就是現在宋慶齡故居的地方,這就應了他登極的那句話,要回家,這不回家了嘛,快完了,三年就完了。第二年溥儀就到了天津,先住在張園,住靜園,1931年就到了東北,1932年做了偽滿洲國的執政,1934年做了偽滿洲國皇帝,1945年蘇聯軍隊到了東北,日本投降,溥儀作為戰犯就到了前蘇聯,押在了伯力收容所,1950年,溥儀就回到國內,這時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溥儀就收管在撫順戰犯管理所,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週年大慶,溥儀受到特赦就回到北京,1964年溥儀就作為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因為腎癌病故享年61歲,溥儀故去之後,愛新覺羅家族商量骨灰怎麼辦?商量的意見就安葬在八寶山公墓,後來國內的文化環境有了改變,政協給溥儀開了追悼會,溥儀的骨灰就安放在八寶山的革命公墓。

  溥儀這一生一共有五個夫人,第一就是“皇后”,郭博勒氏,婉容,達斡爾族人。溥儀跟她結婚的時候,已經不是宣統皇帝了,是民國的國民了,所以婉容也就不能叫做皇后了。第二就是“淑妃”,就是文繡,文繡和婉容同一天和溥儀結婚,這個時候溥儀也不是宣統皇帝了,所以也不能叫淑妃了。第三位就是“祥夫人”,他他拉氏,後來改姓譚名玉齡,後來跟溥儀離婚了。第四位叫“福夫人”,就是李玉琴,1943年在長春和溥儀結婚,後來離婚了。第五位就是李淑賢,李淑賢是1962年結婚的,後來故去了。

  溥儀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也是我們中華兩千年帝制的最後一個皇帝。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皇帝,到宣統三年,兩千三百一十二年,溥儀是最後一個皇帝,共有皇帝,有人統計是492位,溥儀就是最後一位。

  最後有兩點巧合我説一下,這清史很奇怪,第一個巧合就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興起在撫順,清朝的末帝愛新覺羅溥儀,戰犯管理所就在撫順,這當然是歷史的巧合了;還有一個巧合,清朝的第一個皇后葉赫那拉氏,就是努爾哈赤的妻子,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二回有一段,就説努爾哈赤要修堂子,挖這個地基挖出一個石碑,上頭寫了幾個字:“滅建州者葉赫。”我可以鄭重地説,滿文材料、漢文材料、朝鮮文材料沒有這個記載,純屬於蔡東藩先生編的歷史故事。但是有一點很奇怪,清朝第一個皇后是葉赫那拉氏,清朝最後一個皇后就是光緒的皇后葉赫那拉氏。那宣統他沒有皇后,因為他結婚的時候已經不是皇帝,已經不算了。所以清朝最後一個皇后是葉赫那拉氏,第一個皇后也是葉赫那拉氏。從這個角度來説,蔡東藩的話也還有點意思,這也還是一個歷史的巧合,有人説這是天意,還是人意?我説就是歷史的巧合,清朝十二個皇帝,最後一個皇帝就是宣統,今天就講到這裡。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編輯:蘭華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