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收聽收看中心主任:金文雄 |
我就希望我們這個《百家講壇》節目應該是越辦越好,應該是辦成傳播中華文明的空中的講堂,傳播文史知識的一個課堂,空中課堂,説的大話一點就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基地,或者進行文化交流的一種平臺。 |
|
北京社會科學院院長:朱明德 |
我覺得我們的學者如果成了被追的星,而不是那些淺薄的曇花一現的星,就是我們有知識的學者能成為星的時候,那就是民族的希望、民族的幸運。 |
|
教育專題部主任總結發言 |
我們的責任把這個平臺建設好,讓我們的專家在這個平臺通過我們的屏幕向50萬、500萬、5000萬觀眾講我們的歷史,講我們的故事,講我們今後的前景。 |
|
《清十二帝節目》製作組組長發言 |
《百家講壇》有著一群堅守寂寞的人,有著一群執著與信念和理想的人。三年多來,我們共同見證著《百家講壇》的成長,《百家講壇》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今天所以我們可以很自信的將學者使電視深刻,電視使學者膚淺這句話改為學者使電視深刻,電視使學者有為。 |
|
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閻崇年 |
近100年來,幾代人要求渴望對清史、清帝、清宮有一個公正的客觀的評價,特別是近20年以來,在戲説成風氾濫的情況下,更是渴望要求對清史、清帝、清宮做一個客觀的公正的評價。我把這個叫做久旱望甘雨。我們中央電視臺10頻道推出了《清十二帝疑案》就恰恰適應了幾代人的文化上的渴求和需要。 |
|
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研究處處長:王 甫 |
《百家講壇》是教學類節目,又是一個講演類節目,在我們看來,能夠創造這樣的收視效果和滿意度效果,可以説是一個奇跡了,也可以説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值得研究的個案。 |
|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揚體 |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聲音講,國家的富強靠科技的實力,不錯,一點都不錯誤,科技的實力又靠什麼呢?要靠文化基礎,要靠一個民族他的整體的文化素養。我們現在百家講壇和我們的10頻道正在做的就是這個工作,文化素養是一個人的守護神,應該説也是一個國家的守護神。文化素養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點點滴滴做起。 |
|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教授:周思源 |
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媒體,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新聞類、娛樂類等幾類節目會有比較高的收視率,而學術性比較強的節目,天生就只配默默耕耘,而百家講壇打破了這個神話。從2003年以來,百家講壇的收視率節節攀升,令人刮目相看。這説明,學術類節目同樣可以做得非常好,很受大家的歡迎。 |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 |
我希望百家講壇也好,整個10頻道也好,整個中央電視臺也好,除了在完成滿足我們人民群眾不斷需要的娛樂之外,一定要成為我們國家的文化重鎮。 |
|
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 |
《清十二帝疑案》能夠有成功的原因就在於他有大量的戲説的碎片,有大量清史知識的累積,雖然這種是碎片化的,有的是良莠不齊的,但是它為人們積累了相當多的信息和興趣的準備,而你通過一個正史的方式整合他的時候正好和人們的需求相吻合。 |
|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 鴻 |
《百家講壇》今天的繁榮或者今天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這樣的狀況對於大學來説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影響。實際上我們這個欄目做的事情是讓媒介有學術化,同時讓學術媒介化。 |
|
北京師範大學影視傳媒系主任:于 丹 |
我覺得這樣的一個疑案的把握,可以説是這個系列最大的成功。那也就是説,我們把野史的很多資料有效嫁接到了正史裏面,我們用這些個資料去接近大家即有的經驗系統,再用大家意料之外的正史的經驗系統去給大家一種解讀,這應該是大眾傳媒裏面可以廣泛借鑒的一個經驗。 |
|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毛佩琦 |
我們怎麼樣從紛繁複雜的材料當中抽取最凈化的,就是用最簡單的語言、用最樸素的表述方式來告訴老百姓,這是最難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一個很短的表述,但卻是是最複雜的自然科學的觀念,不是你有學問就説的是很很高深莫測,不是,恰恰是非常簡單,什麼叫爐火純青?什麼叫做好鋼繞指柔?就是他已經參透了其中的精華、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