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二帝疑案(三)順治(上)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0日 16:41)
(視頻)
主講人簡介: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論文集有《滿學論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燕步集》共四部;
專著有《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編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一至六輯和《袁崇煥學術論文集》等十一部。先後發表滿學、清史論文二百五十余篇。
內容簡介:
公元1643年, 五十二歲的皇太極帶著遺憾離開了人間。清史稿説他有兩個遺憾,第一個遺憾是儲位未定,第二個遺憾是大勳未集。
他親自遷都北京、統一中原的宏偉志願化為了泡影。皇太極的這兩個遺憾,就留給了他的兒子順治來完成。
順治在位期間,是清朝268年行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它上乘太祖 太宗之遺業,開創大一統江山的新紀元,為後來的康雍乾盛世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説,才智過人的莊妃在皇位繼承的關鍵時刻使出殺手锏,才使自己的兒子福臨成功地繼承了皇位。然而登基後的順治與母親之間的關係卻極為微妙。從立後到出家,順治的每一個決策都使得他與母親背道而馳。
這也正是他悲劇人生的開始。
“孝莊太后下嫁”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説法不一,疑雲重重。疑雲之起,源於由於張煌言《建夷宮詞》:
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裏爛盈門;
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野史中記載了許多諸如此類的言語,但在清史稿中卻並未提到。既文獻根據,也無檔案依據。宮闈隱秘,後人難知。
究竟孝莊太后與多爾袞之間是否存在情感糾葛?孝莊太后是否下嫁多爾袞,這又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千古曆史之謎!
為何多爾袞一夜之間,被焚骨揚灰,成了死不足赦的罪人?
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閻崇年引領我們一同走進順治的真實世界,感受他的悲劇人生。精彩內容,盡在《百家講壇》
(全文)
今天我要講的是順治。順治他是六歲登極,注意這個“極”字,好多的書都寫成了基礎的“基”,嚴格説來應該是那個極端的“極”。登極就是他的這個位置最高了,到了極端了。他六歲登極,十四歲親政,在位18年,24歲去世,順治這一朝18年。大體上可以分為兩段,前7年是攝政王多爾袞攝政時期,第二段大約11年,就是順治親政時期。順治是清朝入關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順治朝的歷史我總結了一下,有六大功績,六大弊端。
哪六大弊政呢?第一,剃髮。多爾袞下令,所有的人都要剃髮,當時這個剃髮是個大事情。孔子説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剃,不剃怎麼辦呢有一個説法叫做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你要留下頭你就要把頭髮剃了,你要不剃髮就要把你頭給割掉,再反抗鎮壓,反抗再鎮壓,最後漢人屈服了,就剃髮了。
第二易服,換成滿洲的服裝。
第三圈地,在京畿地區大量圈佔土地,他一個説法叫做圈佔無主荒田,實際上有主,跑馬圈地,把大量農民的土地無償佔有,圈佔了。
第四佔房,入關之後八旗官兵及其眷屬住在什麼地方?第一住在紫禁城裏頭,皇帝住在紫禁城裏頭,第二皇城。多爾袞攝政王住在皇城裏頭,就住在原來明朝的南宮,後來改成普度寺,就南池子裏面。皇城攝政王多爾袞和為皇家服務的機關的一部分人員住皇城,八旗官兵及其眷屬住哪兒呢?住在內城,原來內城的漢人一律遷出,遷到外城,就是崇文門和宣武門以外。那八旗怎麼辦呢?就分城居住,兩黃旗住在北面,就是安定門和德勝門以裏,兩白旗住在東面,就是東直門和朝陽門以裏;兩紅旗住在西面,就是西直門和阜成門以裏,兩藍旗住在南面,就是宣武門和崇文門以裏,漢人搬遷的時候他命令很急,雖然給一點搬家費,根本不夠買房子的錢,扶老攜幼搬家,哭聲震天,這是他的第四大弊政。第五大弊政就是投充,一些漢人投充到八旗名下作為他們的奴僕。第六就是逋逃,有些人不甘於那種生活,奴僕的生活,就逃亡,逃亡就抓回來,開始的時候法律非常嚴酷,逃亡抓回來殺,鄰佑和甲長大家知道保甲制,一甲十戶,一戶跑了他鄰居還有九戶,鄰佑和保甲開始殺,後來是流放,非常之嚴酷。所以這六大弊政易服、剃髮、圈地、佔房、投充、逋逃。後來政策上有一些調整,但畢竟是順治朝的六大弊政。
當然順治朝又有六大歷史功績,第一遷都北京,保護故宮。這個意義很重大,我們回想一下,所有大一統的王朝,秦始皇以來,所有大一統的王朝,沒有一個把前朝皇宮保留下來,周朝滅了商,沒有用朝歌,它又回到陜西去了,秦朝統一之後,也沒有用原來的都城,到咸陽去了,漢朝滅了秦,也沒用,唐朝也是這樣,宋朝也沒有用唐,宋朝的宮殿是搬到汴京現在的開封,遼金一直到元,明朝也是開始明朝沒有用元朝大都,它在金陵建都,後來才搬過來。所以在秦始皇以來,歷來大一統的王朝對原來的宮城或者毀、或者焚、或者拆、或者遷,蒙古軍隊攻下京都之後,把原來京都的宮殿化為一片焦土,所以原來一片繁華地,空見春風長綠蒿,長了荒草。順治把明朝的宮殿保護下來,我們今天才能看到明朝的宮殿和清朝宮殿的格局。這是第一,遷都北京,保護故宮;第二攻佔南京,統一中原;第三免除三餉,興利除弊;第四和善蒙古,治理西藏;第五懲治貪污,整頓吏治;第六興文崇教,親善漢人。
順治在位18年,我們總體來看,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就是順治他個人、家庭、事業、民族、社稷,同這幾個方面關係密切的,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是順治同母后的關係;順治同皇叔的關係;順治同愛妃的關係;順治同和尚的關係;順治與洋人的關係。
現在我們先講第一,就是順治同母后的關係。大家都知道了,順治的母親原來是莊妃,現在習慣叫孝莊文太后,孝莊是死了以後給她一個謚號,所以電視劇就説:“我孝莊……”,你活著還不知道你死了之後給你的謚號是什麼呢。這就是違反歷史事實。孝莊了不起,她身歷五朝,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她是受到五朝之尊寵,統攝兩朝之養考,就是她撫育了順治和康熙兩代皇帝。應當説孝莊太后是清朝一位很傑出的女政治家。這一年是天命10年,1625年,天命十年,1625年莊妃嫁給了皇太極,有人説,影視,小説也説,説是莊妃特別受寵愛,我看不儘然,我舉兩個例子吧?
第一個例子皇太極在崇德元年,他封了一後四妃。在這個四個妃子裏面,莊妃入宮最早,但是位列第四。位列第一個叫關雎宮宸妃,就是《詩經》的關關雎鳩,關雎宮宸妃是莊妃的姐姐,入宮那年都26歲了,老女了,而且還結過婚,她比莊妃進宮晚14年,但是她排第一。位列第二個是麟趾宮大貴妃,這個貴妃原來是蒙古林丹汗的遺孀,叫囊囊福晉。位列第三的是衍慶宮的淑妃,也是林丹汗的遺孀,叫竇土門福晉。這兩個人都比莊妃進宮晚15年,但是莊妃排第四,這是第一個例子。
第二個例子莊妃14歲就結婚了,生了個順治,順治在皇太極的11個兒子當中,排行排第九,這從側面反映一個問題就是莊妃不是那麼特別受寵愛的。從以上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莊妃在皇太極的時候並不是特別受寵愛的。那皇太極最寵愛的是誰呢?最寵愛的就是關雎宮的宸妃,就是莊妃的姐姐。皇太極在外面打仗,聽説宸妃,他的愛妃病重,趕緊騎著馬就返回來,戰場勝敗不管了,一看宸妃,宸妃這時候斷氣了,史書記載,説皇太極見了飛鴻,見他妃子死了,慟甚,非常悲痛,哀悼不已,甚至迷惘。皇太極不吃飯,不睡覺,就迷迷瞪瞪的,別人勸他你別尋死覓活的,就可見他最寵愛的是關雎宮的宸妃。但是莊妃這個兒子順治當了皇帝了,她當然就做了太后了,大家想想看,這個時候還有個大太后呢,就是莊妃的姑姑,她實際上等於二太后,一個年輕的寡婦,帶一個6歲的孩子做皇帝,可見之艱難。
莊妃用什麼辦法鞏固她這個地位,保住自己的權利,女人也得有一點辦法。 那怎麼辦呢?那她只有依靠一個人,就是攝政王多爾袞。莊妃做了太后之後,和順治母子之間經常發生摩擦,她的摩擦,我想第一點就是她叫順治讀書。順治是六歲的孩子比較貪玩,母子倆就經常摩擦。第二,順治大一點就要結婚了,皇后是他媽給指定的,他媽的侄女,順治不喜歡,不喜歡也不行,順治就要把這個皇后廢掉,他媽不同意,不同意讓大臣討論,大臣説不行,説你廢的理由是什麼?順治説兩個字:無能。無能怎麼能廢掉一個皇后呢?還是廢掉了,把這個皇后打入冷宮,一直到順治病危的時候,想要見順治一面的時候都不行,廢了以後再立一個皇后,順治還是不喜歡,跟他媽媽還是衝突,在皇后問題上跟他媽有矛盾。第三他愛妃方面跟他媽媽也有矛盾,他喜歡董鄂妃,愛得死去活來,他媽媽也干涉,母子又發生矛盾。矛盾最激烈就是第四個,順治要出家了,皇帝不做了,要出家做和尚,這在當時來説成何體統,他媽媽當然堅決反對,母子之間還是有矛盾,順治跟他母親關係不是太好。
有什麼證據,我想舉一個旁證材料,這個《清史稿 后妃傳》,有一段孝莊太后的傳,這麼重要一個人物就是四句話,第一句話,就是上繼位,就順治當了皇帝了,尊他的母親為太后,這是例行公事。第二句話,贈,他外祖父叫和碩親王,他外祖母叫做賢妃,他都做了皇帝,把他外祖父外祖母贈一下也算例行公事,第三他母親過生日,他做首詩給他母親送上去,這當然例行公事吧。第四件事情,他母親讓他撰寫叫做《內則衍義》在宮裏頭寫,他並且做了一個序,這也算不上什麼,我數了一下,這四句話,就記載順治跟他母親關係的文字六十個字,一共六十個字。同樣這篇傳記記載康熙和他奶奶,就是孝莊跟康熙關係是七百一十五個字,這從側面説明一個問題,就是順治和他母親的關係不是特別融洽。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就是太后下嫁問題,太后下嫁了沒有?我看一個材料講,説太后下嫁,講了八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就説他的母后為了保持順治的皇位被迫下嫁,這個理由不成立,因為順治的皇位是經過非常複雜激烈鬥爭才而確定的。
第二説滿洲有個習慣,兄死弟娶其嫂這個習慣有,但是這屬於推論,不能作為證據,有這種現象,弟弟娶他嫂子的,但你不能證明多爾袞娶了他嫂子。
第三就是多爾袞自稱皇父,皇父攝政王,這個是個稱呼,尊稱,有人説是他自稱,有人説別人尊稱,不能以稱呼確定他身份,大家知道光緒稱慈禧太后叫皇阿瑪,皇阿瑪是爸爸的意思,那慈禧就變性了,變成男性了?所以這個也不算為證據。
第四就是蔣良騏寫了一部書叫做《東華錄》,《東華錄》裏面有一句話,就是多爾袞有時候到皇宮內院。這個也不能成為證據,他因公也好,或者其他原因也好,找太后商量事情,進皇宮內院,也不能説明皇太后嫁給他了,嫁給他,他就用不著進皇宮內院了,他住一家了,還用到皇宮內院了,反倒證明沒嫁給他,
第五個,有的文章説順治有諭旨,太后下嫁,我可以鄭重地跟大家説,到現在為止,誰也沒看到諭旨,沒看到就不能説明一條史料證據。
第六,人説有一個下嫁詔,太后下嫁的一個詔書,我可以鄭重其事地説,到現在為止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證明他看到了下嫁詔書,檔案裏面沒有,文獻裏頭也沒有。
第七就是説孝莊死了之後,她本來應該到瀋陽的北陵和皇太極葬在一起,她沒有,她葬到清東陵,這一條你不能證明她嫁給多爾袞。因為她事先説過。她説皇太極已經故去很多年了,如果重新把他墳啟開的話,就驚動了亡靈,她很長時間和她兒子順治,孫子康熙生活在一起,這樣她最後和他兒子、孫子墓葬在一起,所以孝莊的陵墓放在清東陵,不能證明她下嫁給多爾袞。
第八個證據就是張煌言,(就是)張蒼水,他寫了一首七絕,叫做《建夷宮詞》,《建夷宮詞》有四句話:上壽殤為合巹尊,慈寧宮裏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就明確説出來了,是太后下嫁了,這是在我們上面講的這些材料裏頭惟一直接説到太后下嫁的,我們對這首《建夷宮詞》做一個分析吧,他標題叫《建夷宮詞》,建是建州啊,這裡頭沒有用後金,也沒有用清,“夷”就是夷狄那個“夷”,明顯地帶有一種民族的偏見。大家還要想,這個時候,張蒼水在江南,南明勢力和清朝是對立的,所以出在異地之口,記在異國,當時因為他算南明,記在異國之文,不能成為歷史的證據,而且是詩詞,詩詞也不能直接作為歷史的證據,因為詩可以誇張,可以比附,最後可以這麼説,太后下嫁沒下嫁,有下嫁的詔書沒有,有人説可能國內毀掉了,這麼大的事情一定要把詔書送到朝鮮,但是朝鮮的書裏面《李朝實錄》裏面沒有記載這個事情,我認為皇太后和多爾袞之間的情愫可能有,皇太后下嫁多爾袞的事絕對無,因為到現在為止,沒有一條過硬的材料證明皇太后下嫁多爾袞。
第二,講順治同皇叔的關係,皇叔指多爾袞,多爾袞既是順治的恩人,又是順治的仇人,説多爾袞是順治的恩人,因為順治繼承皇位,多爾袞起了一定的作用。皇太極是八月初九病故,過了六天,就是八月十四,要討論皇位繼承,當時主要有七個人,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四位親王,還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濟格,豫郡王多鐸和穎郡王阿達禮。努爾哈赤有遺詔,就是皇位決定的時候,要滿洲貴族來討論。七個人裏面多爾袞兄弟佔了三個,他再拉一票就過半數了。
當時這七個人爭奪皇位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兩個人,第一個豪格,第二是多爾袞,豪格的有利條件是皇太極的長子,年35歲,屢立軍功,有兩黃旗支持。多爾袞的有利條件,他父親努爾哈赤的時候,喜歡他,年齡32,戰功卓著,有兩白旗支持。會前多爾袞找索尼探口風,索尼説,説先帝有諸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多爾袞不是皇子,八月十四,開會討論皇位問題的時候,兩黃旗的清兵持槍,帶著弓箭,環衛宮殿,會上索尼先發言,他建議立皇子,多爾袞説,説你這個資格不夠,你出去,索尼就退席了。完了代善説,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很明確,就是豪格繼位。豪格這時候自己覺得有兩黃旗,兩紅旗支持他,覺得比較有把握,他就又故意謙辭了一下。他説福少德薄,非堪當任。他的意思是我客氣一下,大家再一推我不就行了嘛。這時候多爾袞弟弟就説了,説既然你推辭,那就請睿親王多爾袞做皇帝。多爾袞趕緊就説,説這個事情還得再討論。於是多鐸又提出來了,既然多爾袞謙辭的話,那就請代善來繼位,代善説我年紀老了,身體也不好,我不堪大任,代善也推辭,這樣繼位的事情變成一個僵局了。濟爾哈朗因為是屬於侄子輩,皇太極的堂兄弟,他沒有繼承皇位這種可能,就在中間協調。多爾袞考慮了,他如果強行登極的話,勢必遭到兩黃旗,兩紅旗和一個藍旗的反對,就是五個旗的反對,那讓豪格繼位他又不甘心,怕豪格反過來報復,最後就折衷了。多爾袞説我贊成黃旗的意見,由皇子繼位,皇子當中豪格他提出,他不做了,那就請福臨繼位,福臨年紀又小,我和鄭親王濟爾哈朗我們倆輔政。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就是順治繼位,順治繼位之後,多爾袞就做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之間就發生了矛盾。
第一,多爾袞是居功驕傲,獨擅威權,順治不滿意了。第二,就是多爾袞把豪格給殺了,這個豪格帶兵打仗,為清朝立下了功勞,下西安,戰陜西,定四川,都是豪格。張獻忠是豪格射死的,豪格帶了大軍凱旋的時候,到了盧溝橋,豪格死了,怎麼死的?《清史稿 豪格傳》説,相傳軍隊凱旋到盧溝橋的時候,舉行宴會在宴會當中,用弓弦給勒死的,還有一種傳説就是也是凱旋的時候設了伏兵把他給殺了,總之是多爾袞把豪格殺了,豪格是順治的哥哥呀,多爾袞殺了豪格還霸佔了豪格的妃子作為自己的福晉,當然順治不滿意了,這是第二。
第三多爾袞主要代表兩個白旗的利益,處處照顧這兩個旗的利益,從土地的分配,從幹部的任免,損害了兩黃旗的利益,黃旗不滿,當然順治也不滿了,第四就是多爾袞和順治的母后有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順治也不滿意。我在這裡頭還要説一下,就有一種説法是順治是多爾袞的私生子,我覺得這純屬無稽之談,只是小説家言。
多爾袞感到攝政王做了七年,在順治七年的時候,十二月份死了,死在喀喇城。第二年正月,順治八年正月,順治親政,二月就宣佈多爾袞十大罪狀,順治採取什麼措施呢?籍其家産,籍沒,抄家,罷其封爵,原來封什麼都罷免,撤其廟享,誅其黨羽,多爾袞黨羽殺的殺,放的放,貶的貶,不僅如此,據傳教士衛匡國有一本書叫《韃靼戰記》這裡面記載説:多爾袞的墳被挖了,把多爾袞的屍體拋屍荒野,用棍子打多爾袞的身體,用鞭子來鞭屍,更有甚者,把他頭割下來,身首異地,我們不評論這件事情是不是過分,但是説明一個問題,就是順治對多爾袞之恨可謂咬牙切齒。
(來源:cctv-10《百家講壇》欄目)
責編:蘭華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