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五十不言退——三個女當家 (10月20日)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20日 16:59
主持人:張越 本期人物:
張麗君——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省政協委員;
劉 蕓——成都市川劇院院長、二度"梅花獎"得主、省政協委員;
張庭玉——成都歌舞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省政協委員;
節目概要:年屆五十當文化單位的一把手,三位女性各敘汗水和淚水。
具體內容:
張越: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半邊天》節目。從今天開始,由我們《半邊天》欄目發起的《2003飄柔女性記錄》系列節目就要開始播出了。也就是説,我們將用兩個月的時間,四十期節目,每天為您講述一個女人的故事。
張麗君:夢並實現着讓古老的武侯祠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我們知道,現在全國各地各個城市文化系統的官特別難當,但是成都不是這樣,他們的文化系統特別熱火。川劇火火的演,京劇火火的演,連一個地方的博物館每年的贏利可以上千萬。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成都文化系統,什麼歌舞劇院、京劇院、川劇院、話劇院、博物館,各個單位的一把手全是女的。所以他們一開幹部會的時候,就像一個女子俱樂部。
解説:成都真的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城市。時間再短,你也會記住川菜的美味;時間長了,你沒法不被這裡能幹的女人所感動。
位於城南的武侯祠本是三國時期男人們聚義重情的紀念地。兩年多以前這裡上任了一任女館長,創下了門票年收入兩千萬的工作業績。成都文化局的女當家們有時間常常在這裡聚會。
(女當家們在聚會中)
嚴曉琴(成都市文化局局長):這次會上提出了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五年之後要建成西部人居環境最佳、創業環境最優、綜合實力最強的西部最特大的中心城市。所以文化方面的任務非常重。文化體制的創新,下一步大家還要探索……還不行,現在我們的改革還不到位。
解説:年屆五十擔任文化單位的一把手,眼前的從容浸透了太多的汗水和淚水。
張麗君,夢並實現着讓古老的武侯祠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唐大玉,17年來挂帥木偶劇院,在國內外演出5000多場。
張庭玉,押上自家的汽車、房子,承辦一場晚會,贏得了大家的信任。
劉蕓,兩度梅花獎得主,讓古老的川劇在青年人中得以傳承。
董雯,一年內打贏四場官司,讓國粹京劇在蓉城有了令人羨慕的家園。
喬玲,讓四川人演的話劇《死水微瀾》在全國拿了兩個大獎。
巾幗不讓鬚眉,不用揚鞭自奮蹄,在她們身上體現得最充分了。
(女當家們在聚會中)
嚴曉琴:你那個地方錦裏一條街,什麼時候完成?
張麗君(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今年的政府目標任務……
嚴曉琴:必須完成。
張麗君:土建工程是要完,碧草園9月23日要完。我説20日我就要檢查,一定要完,哪怕停人不停工。
解説:碧草園是老建築改造,錦裏一條街是新工程上馬,為此,張麗君累得半年發了三次燒。2001年夏天,張麗君當上武侯祠博物館館長剛半年,一場百年不遇的大風刮倒了武侯祠148棵古樹,壓壞了諸葛亮殿。張麗君躲在家裏大哭一場。
張麗君:哎呀,我運氣不好啊,我怎麼一上任就遇到這個特大風災呢?人家就沒遇到呢?結果一個老畫家打電話,張麗君你在幹什麼?我説我倒楣的不得了,我就跟他講了這個事。他説:"不要怕,一個人如果不在大風大浪中鍛煉體現不出你的價值!遇到了這個災害自然災害嘛,又不是人為的,你怎麼去戰勝這個困難?"我想他説得對。
解説:千年古樹以生命的代價喚起了成都市民對武侯祠的關注。成百上千的人和單位為武侯祠捐款,張麗君和她的同事們下定了在災難面前同心協力從頭做起的決心。
首先,根據保護為主,拯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針他們修好了受損的古建築。又修建了污、雨水地下排疏系統。然後從千里之外買來能與武侯祠千年文化配套的巨石、古樹安種在祠內。張麗君下河尋石遠到河北,進山買樹跑過福建整整忙了兩年。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從杜甫的詩中,可想當年武侯祠就有一定的規模。但是劉備、諸葛亮君臣説什麼也不會想到,一千七百多年後,蜀國的後代將他們的祠堂建成了人們交流三國文化最好的主題公園、旅游休閒的好地方。
(工作中)
張麗君:你們要注意到他溝挖在哪個地方,樹栽在哪個位置。要到你那兒去,這次你們在整個修建過程中污雨水一定要把它弄好,我們等一下到現場去,現場去看一下現場。跟到現場來一起説,行不行?
解説:當初,人們不敢想象沒有專業文憑的張麗君能否幹好武侯祠的館長,現在館裏的大事小情員工們最信任她 。
(工作中)
張麗君:就不像原來那樣子,你看到沒有,它原來這個假山弄起來配起就非常漂亮了,效果就出來了。這個山這個石頭,露透都表現出來了。整個裝修每一個地方都要把它做好,還有那個油漆工,上次我跟你們説過那個吊耳接縫的地方,一定要挂膏灰。你們這個一定要注意到,這工作是比較細的工作。那麼你們現在,特別是露瓦的地方,你看那些做的灰,全部都要把它收拾乾淨是不是。
眾人:哪個看到的,哪個看到的?
張麗君:就是一摞?
工作人員:哎,一摞。
張麗君:沒有罐罐?
工作人員:沒有。
張麗君:那個小的呢?
工作人員:就是這枚小的。
張麗君:在中間呀。
工作人員:這個是蜀漢三國的直百五銖,是我們武侯祠出土的第一個三國時期的錢幣。
張麗君:就這個,它上面有文字的吧?
工作人員:有文字,你看這個銖字的下半邊還看得到。
張麗君:看來我們這裡肯定還是有點啥東西。
工作人員:還要挖吧。
張麗君:他們這個他們還要挖,挖的時候要注意到底下還有沒有別的東西。
解説:有着一千七百八十歲的武侯祠地下埋着多少寶貝不得而知。先是諸葛亮在這裡修了劉備墓,後來是人們在旁邊建了蜀丞相的武侯祠。四年前,這裡還只是舊景破廟,人們只能在祠裏逗留半個小時。如果趕上下雨就根本沒有落腳的地方。現在是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中外朋友,來成都必來武侯祠。這裡熱鬧的景象與國內博物館業不景氣的現狀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張麗君:剛才談到的我們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聯絡參加活動的單位,你們一定要把它聯絡好,要落實清楚。你們落實不到的馬上要給我彙報,我親自出馬去找他們談。原來説的是8月20日土建工程全部完成,現在看起來就不行。那麼目前我們的會議室跟香葉軒,整個園林綠化要整完。
解説:武侯祠博物館現在是成都市率先改革的典型,也是文化系統現代管理的領頭軍。
成都近郊的" 菱窠" 是著名作家李劫人先生的故居,曾經荒蕪多年,四年前由武侯祠代管。張麗君僅用半年時間全面維修,重新布展。
張麗君:你是因為什麼出名的?是因為這個李劼人故居,才形成這個樣子。所以我覺得李劼人故居的位置還是要對着路的。現在我們搞博物館還是要考慮它的生存問題。
解説:李劫人先生在這裡生活了33年,創作、翻譯作品,會見巴金、沙汀等中外朋友,這裡最多時藏書兩萬多冊,但李劫人去世後,小院也就荒落了。張麗君曾連續兩個月吃住在工地上,聽説北京有可能撥款,她來不及換裝穿着拖鞋趕到北京求助。修繕工作終於趕在李劫人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前完工。
張麗君:大館帶小館,它利用了武侯祠的人財管理的優勢來管理它。我們通過這麼幾年的管理,李劼人故居,現在你們看見它非常好。
解説:2001年,武侯祠博物館又代管了遠郊新津縣的純陽觀。在幾個地方穿梭辦公,張麗君的工作日記上幾乎沒有休息日。2003年9月23日,是武侯祠建廟1780周年紀念日,游人比往日多了幾倍。細心的人發現香葉軒由小賣部改成了旅游産品超市。此舉是武侯祠在博物館業開的又一先河。自選貨架上,游客們可以任意選購。
張麗君:我這樣開放了以後,我都是三國的東西,比如説:我們的碑帖、對聯,我都是拓片拓下來以後放在這兒,其實也是一個展場,也是一個賣場。我覺得這樣也是三國文化內涵的延伸,我覺得這樣非常好。
解説: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半個月前還在動土蓋房的碧草園已經完工,雕梁畫棟、鳥語花香地迎接客人。張麗君卻累病了,躺在醫院裏打了三天的點滴。
我要發言 我要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