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央視南線報道:戰雲籠罩下的約旦邊陲小鎮

央視國際 (2003年03月03日 23:46)

  CCTV.com消息(CCTV埃及站 劉茁野報道):作為伊拉克危機西線報道人員,我臺記者劉茁野在三月初離開設在約旦首都安曼的臨時大本營,租了全套的人員車輛和設備,西行350公里,開赴約旦--伊拉克邊境一探虛實。據説已經有少量美軍人員部署在那裏,剛剛引進的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已經開始"值班",往來邊境的人員還説看見有阿帕奇武裝直升飛機在起降,但是約旦官方對此守口如瓶。這也可以理解,無論從經濟還是人口上講,約旦都是個小國,如今正面臨著兩難的抉擇,對日益逼近的戰爭,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都不好旗幟鮮明地表達。所以美國大兵既來,自然不會大張旗鼓,只好"悄悄地進村,打槍地不要"。記者採訪當在禁止之列。

  奔赴邊境

  起程之前,赴邊境採訪的申請在約旦新聞部遭到了拒絕。這早已在預料之中,但工作不能就此放棄。新聞部官員也是記者出身,十分理解我,並不反對我憑運氣闖關一試,只是要我"風險自擔,責任自負",於是我們起程上路。片刻間汽車駛出安曼城,進入茫茫的戈壁沙漠。

  中東地區各國的地貌都以沙漠為主,而約旦的沙漠卻獨具特色,與眾不同。在公路兩旁的沙漠上,整整齊齊、十分均勻地鋪著一層黑褐色的石頭,放眼四望不見邊際。石頭大小差別不大,排列間隔也基本一致,有如鬼斧神工,天造地設一般。路上偶見一兩個貝都因人的羊皮帳篷,成群的綿羊就在這石縫之間尋覓著零星的青草,專心致志,對隆隆駛過的車輛不屑一顧。兩年前走同一條路去巴格達採訪,在伊拉克一側的沙漠中也見有這樣的羊群,但如今,在重兵圍困的那一側,在佈滿戰爭陰雲的天空下,吃草的羊兒還能那般一門心思、無憂無慮嗎?

  前面就是邊防檢查哨了。持槍的軍官看了我們的證件就指指來的方向,意思是回安曼去。他説,每天都有記者來這裡,也都是從這裡返回安曼。這種情況以前我也多次遇到。無論是在戰亂時的南黎巴嫩,還是巴--以激烈衝突的地區,交界地帶總有這種擺擺手讓你走人的時候,因此也練就了一種本事:軟磨硬泡。果然無奈之下他給上司打了電話,我也對著電話態度誠懇地央求。還好,我們終於獲准進入緊靠邊境的小鎮魯維希德採訪,但條件是有這位士兵陪同,嚴禁拍攝錄象。

  又經過三次盤查、登記之後,我們來到了小鎮魯維希德。出乎意料的是,這個與伊拉克相隔咫尺的小鎮面臨即將爆發的大戰,並沒有多少緊張與恐懼的感覺,而更多的是忙碌的氣氛。

  小鎮魯維希德

  小鎮不大,不過數千居民。多數人是放牧羊群的農牧民。這裡與首都安曼隔著數百公里的戈壁沙漠,多年來人們過著寧靜而安詳的日子,自給自足,與世無爭。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約旦接納了100多萬的伊拉克難民。而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估計,一旦戰爭再次爆發,還會有大批難民涌入約旦。現在約旦政府已經做好了應付的準備。這裡是進入約旦後的第一個鎮子,因而被確定為難民安置地點。屆時將會有大批帳篷在這裡搭建起來,還有很多人會租住在小鎮居民的家裏。於是小鎮居民開始忙碌了。

  進入小鎮,你會看到很多人家都在忙著整理房屋,打掃衛生。這些房屋都是準備出租給難民安身用的。幾天的時間,這些簡陋房屋的身價已經翻了幾番。下車打聽一下,一間沒有粉刷過的舊平房月租金是250約旦第納爾,合300多美圓,而裏面只有簡單的水電設施,沒有衛生間。在一套稍微向樣一點的房子裏,有簡陋的傢具,還有一台電視機,可以收看約旦電視臺等很少幾個頻道的節目,桌上一部電話機據説可以打國際長途。一問價格,不由得我一吐舌頭:月租金1400美圓。這個價格可比在安曼城裏租房子還貴得多,就算住個大飯店也不比這貴多少了。原來是物以稀為貴,小鎮就這些房子,再簡陋也總比住帳篷強,而作為難民想去其他地方也是不允許的。精明的小鎮人待價而沽。

  房主承認自己的房價是太高了,但他完全相信,自己不愁找到房客。他告訴記者,可能難民未必舍得花這筆錢,可別忘了,到時候還會有很多象你們這樣的記者來呢,而且國際救援組織也會在這裡設立辦事機構的。看來他真是個十分關注局勢的明白人。這位房主已經打定主意要發點戰爭財了,他表示,如果這套房子租出去了,他就立即搭個帳篷自己住,騰出自己的住房同樣"優先"給那些失去家園的阿拉伯兄弟。

  小鎮上有個破舊的小飯店,據説已經廢棄多年了,現在也有不少工人在進進出出地忙碌。老闆説,雖然這個飯店很小,只有 16個房間,可他已經花了幾千個第納爾來修繕它了,單等"那邊"炮聲一響,他便開門納客。他熱情地邀請我説,如果我現在定房的話,他會給我很多優惠。我説,如果你幫我辦了採訪許可,我會高價住你這裡。他很認真地告訴我,約旦政府就要在這個鎮上設立新聞中心了。根據他的聰明勁,我猜想這回他的錢是賺定了。

  中午,我們一行人,連帶陪伴我們的軍官在小館裏吃了頓簡單的飯,價格卻超過了安曼城裏的中餐館,我們都在抱怨。那位軍官可能連日來受害最深,也罵罵咧咧義憤填膺地告訴我,他每天值勤時買的"肉夾謨"(這是我給那種阿拉伯食品起的名字)漲到了兩塊錢一個,而以前才五毛錢。"這戰爭真不是好事",他憤憤地説,於是我判斷出他家必不在這個鎮子上。

  欲將卡車做坦克

  一條大道橫貫東西,小鎮被一分為二。這就是很有名氣的安曼-巴格達大道。這一千公里長的沙漠公路是約旦的生命線,因為約旦的石油全都來自伊拉克,靠的就是往返于這條大路上眾多的油罐車,因此這條路又被稱作"石油大道"。

  小鎮是油罐車司機進入伊拉克前進行最後休整的地方,也是他們從伊拉克運來石油後最先停靠的地方。因此小鎮兩側滿是小商店,百十輛載重幾十噸的油罐車停在路邊,綿延將近一公里,十分壯觀,眾多的司機在這裡或喝茶,或抽水煙,或如廁,放鬆自己。

  返回安曼前,司機帶著我們去加油。這時候我才注意到,原來路邊還有很多很多家"汽油貿易站":那些既買汽油,又賣汽油的小店舖。而真正的加油站在這裡是沒有的。伊拉克的汽油非常便宜,往返約旦和伊拉克之間的出租車通常有特製的巨大油箱,會利用載客的機會在伊拉克一側的加油站加滿油然後賣給這些"貿易站"。往來的油罐車也時常和他們進行私下的合作,利用邊境兩邊巨大的差價賺錢。我曾經打探過伊拉克的油價,中國人往往無法具體説明,只能形象地告訴你:在約旦加一次油的錢,如果在"裏邊"加油,讓汽車跑半上半年還有富裕。連年的制裁不但使得伊拉克的石油用不完又賣不出,也讓外界覺得伊拉克是個異類,於是經常往返于中東地區的"江湖"人士習慣稱之為"裏邊",而進出伊拉克就有了這樣的口頭語:又進裏邊去了?我剛從裏邊出來。乍一聽,以為是位失過足的人剛從監獄裏放出來。

  見我們的汽車開過來,那唯一的店主兼店員就湊上來問要加多少錢的油。然後轉身從店裏提出一個油桶,上面插著長長的鐵管,那便是簡陋的手動抽油器了。見他一隻手扶好,另一隻手搖起轉柄,油就汩汩地流進油箱。沒有計量器,估摸著差不多就行了。

  加油前我抱著攝象機跳下了汽車,因為我看到那店主提著油桶出來,又打開蓋彎腰查看汽車油箱時,手上始終夾著一支煙,還不時地抽上一口。這在當地並不希奇,早上從安曼出來時,加油站的員工也是這麼幹的。

  在車下,趁加油的空當,我和停在一旁的油罐車司機聊了起來。他知道我有個阿拉伯名字就特別高興,告訴我,他叫艾哈麥德,家住約旦一個小城裏,每週一趟往返約旦和伊拉克之間運送汽油。他説,我真的不願意這場仗打起來,要是打仗了,這條路一斷,約旦的石油可就成問題了,約旦的經濟就麻煩了。你看看,這路上哪天都有上千輛的車在運油。我們幹的都是又臟又累的活,可是我們能讓老婆孩子吃飯上學,要是油路斷了,我們家的生計也就斷了。

  這時候,另外一個司機湊了過來,看來倆人挺熟悉。一打聽,他也叫艾哈麥德,當然後面的一長串名字是不同的。這是位從伊拉克過來的司機,家在距離巴格達很近的一個記不住名字的什麼地方。他説,誰都知道,布什打仗是為了這個(他指指自己的油罐車),我寧可把油白送給約旦,也不會賣給他們。要是真打起來,我就把這輛"坦克"(油罐車的英語發音)換成一輛真的坦克跟他們拼,反正也是活不過這場戰爭了。現在我們伊拉克人都被判了死刑,就看美國什麼時候行刑了。他的話讓我心裏沉重得喘不過氣來。

  返回安曼的路上,有消息傳來,土耳其議會剛剛否決了政府有關允許美國軍隊部署的決議。在這種局面下,美國是否會向約旦施加更大的壓力?

  眼前又看到了沙漠中貝督因人的帳篷和他們的羊。我默默地祝願這些溫順的綿羊能一如既往無憂無慮地在那裏吃他們的草,而不要憂鬱地活在戰爭的陰雲下,一如他們在伊拉克的同類。

責編:趙國臣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記者觀察:約旦不想當美國“炮架”(2003/03/03/ 22:59)
  • 央視南線分析:約旦以務實外交求夾縫中生存(2003/03/01/ 18:30)
  • 央視南線分析:約旦以務實外交求夾縫中生存(2003/03/01/ 18:30)
  • 央視伊危機南路報道:約旦中國勞工安然無恙(2003/02/27/ 09:25)
  • 美軍進入約旦駐紮 "倒薩西線"已悄悄成形 (2003/02/25/ 08:24)
  • 約旦強調阿拉伯首腦會議應致力於消除戰爭 (2003/02/21/ 04:06)
  • 以色列解除對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全面封鎖(2003/02/18/ 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