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長錄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21日 16:19)
新華網北京11月21日電:在首腦會議上,北約將通過投票接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國家為新成員。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于1949年4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成立。旨在和二戰後的蘇聯對抗。當時的條約規定,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國同它國發生戰爭時,成員國必須給予幫助,包括使用武力。北約最初的成員國包括: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意大利。
在過去的50多年裏,北約經歷了四次擴充,成員國由成立時的12個發展到現在的19個。四次擴大分別為:
第一次:1952年2月18日,土耳其和希臘加入北約。
第二次:1955年5月5日,聯邦德國加入北約,這次擴大促使蘇聯和波蘭、捷克、民主德國、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等東歐7國于同年5月14日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從此,兩大軍事集團開始了在冷戰狀態下幾十年的軍事對抗,直至1991年華約解散。
第三次:1982年5月30日,西班牙加入北約。
第四次:1999年3月12日,原華沙條約成員國波蘭、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約。
北約的第四次擴大是實現其東擴計劃邁出的實質性的一步。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華約解散和蘇聯解體,美國即乘機調整它在歐洲的戰略,提出北約東擴主張,意在將西方在歐洲的勢力範圍東移,以填補蘇聯解體後中東歐地區出現的“真空”,確立北約在未來歐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導地位。
據軍事專家統計,北約在波捷匈三國加盟東擴後,其地面部隊增加了近13個師,坦克、空軍和海軍兵力將各增強15%,其前沿地區向俄羅斯邊境推進了650至750公里。北約的戰術航空兵從波蘭境內已能威脅到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摩爾曼斯克、庫爾斯克和沃羅涅日等重要城市。這次在布拉格舉行的北約首腦會議上,將接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國家為新成員。這將是北約最大的一次擴大,其成員將由現在的19個,增家到27個。
責編:楊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