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不想當美軍活靶子 雇傭兵不願幫伊拉克打仗
——〔日〕高部正樹 李劍編譯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25日 13:50)

  環球時報消息:如果美國真的對伊拉克發動攻擊,世界輿論一致認為美為“刀俎”,伊為“魚肉”。但伊拉克不會坐以待斃,為了最大限度地反擊美國,伊拉克正四處招兵買馬,其網羅的對象不僅有世界各地的狂熱支持者,還包括雇傭兵。雇傭兵響應伊拉克的招募嗎?他們怎麼看待這場戰爭?近日,“久經沙場”的日本雇傭兵高部正樹對外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伊拉克招募雇傭兵的內情。

  平坦的沙漠地形對美軍武器來説非常理想

  9月初,我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我在波斯尼亞作戰時的戰友,也是我們那個戰鬥分隊的隊長,叫薩芬埃爾克。他單刀直入地問:“伊拉克正在招募軍人,想去嗎?”我和其他雇傭兵之間討論伊拉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有趣的是,這些人得到的消息基本上都來自埃爾克,很顯然,他從中扮演著掮客的角色。“如果去,對方付多少錢?”“他們付美元,大概一個月6000左右,當然了,像咱們這樣有經驗的老手,如果同意為他們訓練預備隊的話,會得到更多的報酬。任務也很簡單,就是對關鍵設施進行保護。如果你願意,進入伊拉克的一切手續包在我身上。不用擔心,那兒並不是地獄,維裏奇知道。”送走埃爾克,我想到了維裏奇,他是克羅地亞人,曾經也是個雇傭兵,我們在一起時經常聽他講在海灣戰爭中英勇抗美的故事。

  第二天我撥通了維裏奇的電話,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我非常需要這位“海灣英雄”。當我説到希望他提供幫助時,他頓住了,過了好長時間才聽到他的聲音,“説實話,老朋友,我們當時確實作好了各方面的準備,但最終還是錯過了那場戰爭。那是1990年12月,中間人找到我們,由於報酬實在太誘人了,所以包括我在內的5個人都答應到伊拉克參戰。但就在即將進入伊拉克的前幾天,約旦突然關閉了約伊邊界,我們沒辦法,只好尋找其他路線,就在這時,海灣戰爭打響了。現在想起來,真是上帝保祐,沒讓我們參加那場可怕的戰爭,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在電視上看到的情景:被燒焦的伊軍士兵的屍體貼在坦克外殼上。雖然在波斯尼亞我們無所畏懼,但在伊拉克則完全不同。它的地形對美軍的武器來説真是再理想不過了,到處是平坦的沙漠,也許你還沒見到美軍就已經被凝固汽油彈燒成灰了。再説,他們找你去是不會讓你保護薩達姆的,你的作用就是用豐富的實戰經驗來訓練士兵,用一技之長來操縱高科技武器或者以特殊身份迷惑美軍,最後的出路不是被俘就是被殺,所以給你一個忠告,要想活下去,離伊拉克越遠越好……”

  雇傭兵將被配備在精銳部隊的防禦圈之外,削弱美軍,保護主力

  埃爾克説雇傭兵到伊拉克的任務就是對關鍵設施進行保護,但這好像不會是我們的工作。因為一些重要的地方,如總統府、司令部、情報機構、電視臺等都將是美軍首輪空襲的重點目標,我們作為步兵,防空能力幾乎為零,所以根本就談不上對這些設施進行保護。而一些隱蔽的戰時指揮所、軍政要員的藏身處都會對外嚴格保密,保障他們安全的將是精銳的總統衛隊而不可能是雇傭兵。在城市防禦中,尤其像巴格達這樣的城市,防禦主力應是共和國衛隊,雇傭兵中的狙擊手也許會參加巷戰,大多數人將被配備在精銳部隊的防禦圈之外,起到削弱美軍,保護主力的作用。

  現在的伊拉克可謂四面楚歌,北部山嶽地帶有庫爾德反政府武裝和“危險”的土耳其;東邊是“靠不住的鄰居”伊朗;南面是與美國走得很近的沙特;西邊是“和事佬”約旦。雖然各國現在都表示不支持美國打擊伊拉克,不讓美軍使用本國領土發動戰爭,但事到臨頭,就很難説了。因此,伊拉克很難把兵力完全集中在科威特一側,這就要求它必須擴大兵源,而招募雇傭兵是最實際的做法。招來的狙擊手可以參加巷戰,大量殺傷美軍;軍事教官可以幫其訓練部隊;身經百戰的老兵能組成戰鬥力極強的突擊隊。戰局一旦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部分極端的伊斯蘭雇傭兵將會對美軍的後方基地和以色列目標發動致命的一擊,也就是用安裝了化學彈頭的導彈發動襲擊,以造成局部恐慌,為薩達姆撤退贏得時間。

  “佣金少了一半,危險增加了10倍”

  與同行在一起,我們又談到了伊拉克。有人説:“如果把10年前的海灣戰爭看成一個40歲的男人打一個10歲孩子的話,那麼現在‘他們’都變了,變成30歲的男人打8歲的孩子了。”還有人説:“佣金少了一半,危險增加了10倍,看來聯合國的經濟制裁還真管用。”

  從接到消息到現在已經一個月了,在我認識的人中還沒誰表示要去伊拉克,原因很簡單:從錢的角度來説,這樣的佣金在“業內”是比較可觀的,但危險實在是太大了,去了基本上就是給美軍當活動靶子。另一方面,“911”改變了我們很多人的看法。“911”之前,很多雇傭兵看不慣美國的霸道行徑,都説要去支援伊拉克,但美國開始反恐戰爭後,大家的想法變了。從事我們這種職業的人都有一種煩惱,就是打完仗沒有一點榮譽感。

  正規軍的士兵傷了是英雄,死了是烈士,而我們死了都不能讓人知道,以前很多人可以用“我們從事的是正義事業”這句話來安慰自己,但現在如果去伊拉克,不僅不能讓人知道,還會被扣上“恐怖分子”的帽子,這讓不少“熱血青年”望而卻步。(摘自10月16日日本《SAPIO》雜誌)

責編:陸玨如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美國拿"伊拉克終結草案"向聯合國"逼宮"(圖)(2002/10/25/ 09:08)
  • 伊拉克高官:美決議草案等於對伊“宣戰”(2002/10/23/ 17:57)
  • 伊拉克呼籲海外流亡者借大赦機會歸國(圖)(2002/10/23/ 09:53)
  • 伊拉克犯人慶自由 巴格達監獄水泄不通(圖)(2002/10/22/ 13:51)
  • 科威特收到伊拉克返還的首批國家檔案(圖)(2002/10/22/ 13:33)
  • 美國提交對伊問題新決議 伊拉克頒布大赦令(2002/10/21/ 13:03)
  • 揭開薩達姆心腹 伊拉克二號人物的神秘面紗 (2002/10/17/ 17:22)
  • 布什列舉美國要求伊拉克應履行的義務(圖) (2002/10/17/ 14:24)
  • 布什會晤沙龍 要和平解除伊拉克武裝(圖) (2002/10/17/ 10:28)
  • 沙特:打擊伊拉克經聯合國授權沙也不會參與(2002/10/15/ 14:42)
  • 美英專家開始調查烏克蘭向伊拉克出售雷達案(2002/10/15/ 10:42)
  • 美國有關伊拉克問題的新提案令人關注(圖) (2002/10/14/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