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今日談:澳網之美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31日 19:25)
CCTV.com消息:昨天,隨著男子單打冠軍的水落石出,飽受世界關注的百年澳網終於圓滿落幕了,不誇張地説,今年的其它三大滿貫賽事,要想超過澳網已經很難了。當然,如果站在澳大利亞人舉辦百年澳網的角度看,要是休伊特拿下了最後的冠軍,他們就再沒什麼遺憾了,但遺憾也是體育比賽裏的一種美,功利地來看,只有一個人才會十全十美,那就是冠軍。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除了冠軍,其他的人頂多也就是十全九美,十全八美,或者不全也不美,當然,正如前面所説,這是從一種比較功利,或者叫比較勢力的眼光來看,就是從“勝者王侯敗者寇”的眼光來看。但是我覺得這種眼光是審美的基本標準,因為生物,包括我們人類的發展規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站在金字塔尖的昂首卓立者,他才有最大的生存機會,這就是體育的最殘酷的美。其他的美都是在這個基礎上衍生而來,比如選手為了追求冠軍這座最璀璨的王冠,他所表現出來的永不放棄的美,剽悍的美,遺憾的美等等,這些選手都必須是在對冠軍的不懈追求之下,才有可能展現其它的美。
這屆澳網的確很美,雖然澳大利亞人沒有看到他們的休伊特最後捧杯,但這並不影響他們也成了完美的一部分。因為澳大利亞人十分清楚:他們寧肯讓他們的休伊特輸在淋漓盡致發揮的薩芬的拍下,也不願意因為薩芬的不盡力,而讓他們的英雄獲得這個廉價的冠軍。在精彩和冠軍之間,他們優先考慮前者。我覺得這是一種大的美。
我們的先哲荀子説過:“不全不粹不足以謂美。”大文豪雨果説:“美是真的頂端,美向四面流瀉著歡樂,放射出幸福的火花,是雅致、和諧、仁愛的總匯。”在澳網裏,我看到了這樣的美。
薩芬首先應該感謝他的父母,把他生在1月27日;他更要感謝澳大利亞人,只要他這天在澳大利亞,只要他比賽,他就能成為一個最幸福的人。我們來看看這個畫面,這是全場觀眾在給薩芬唱生日快樂歌,這該算是世界上最大場面的生日聚會了吧。至少同樣生於1月27日的人們會有限地嫉妒薩芬。如果你看得仔細一些,你能看出來,這是薩芬在去年澳網時的情形,這説明澳大利亞人是多麼的一如既往。我相信更早以前是這樣,在將來也同樣是這樣。看到這樣的情形,不僅和薩芬同生日的人們,甚至全世界的人們都會無限地嫉妒薩芬。
當年劉邦看到威武的秦始皇時,發出了“大丈夫生當如此!”的感慨,今天打網球的看到薩芬的風光能不説“打網球就該這樣!”嗎?澳大利亞人的熱情多少可以給那些,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職業網球手的父母們一些提示:最好把孩子降生在一月二十幾號。薩芬打敗了費德勒、休伊特成功登頂,但是我們還不能斷言這已經意味著薩芬時代的來臨。種種跡象表明,網球男子單打的世界還籠罩在費德勒之下,現在的天下格局依然是“一人獨大,群雄紛爭”,但澳大利亞的陽光已經提前照耀到了2005年明媚的網球世界。
當世界排名一二三四位的男單選手齊聚半決賽時,人們就已經在歡呼:這已足夠是一屆完美的大滿貫了。美國家喻戶曉的網球巨星麥肯羅説:“今年澳網男單四強匯聚了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四位選手,都是贏得過大滿貫冠軍的人。他們年輕、個性鮮明,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具有觀賞性。”
費德勒來自瑞士,薩芬來自俄羅斯,休伊特來自澳大利亞,羅迪克來自美國,真像是一種天意的安排,這種更為廣闊的國際性的結構,讓網球呈現出一種放射狀的發展趨勢。
最新的統計顯示,全世界關注網球賽事的觀眾正在節節攀升,在世界越來越城市化的今天,網球這項陽光運動也越來越成為時尚的寵兒。在其它職業運動正受到禁藥、犯罪以及襲擊球迷等諸多問題困擾的時候,網球卻不斷地把它最靚麗的一面呈現給觀眾。就像沙拉波娃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恰如其分地出現一樣,她填補了自格拉芙、辛吉斯之後將美貌和球藝集于一身的空缺,這是她和庫爾尼科娃的本質區別。
網球一直是西方的主流體育運動,在這項運動中,張揚的個性是顯著的特點,個人冠軍的最高榮譽顯然要比雙打或者團隊有影響得多。在其它賽事中,像摔拍子,咆哮等都被視為極不禮貌的事情,在四大滿貫中卻早已被觀眾所諒解。或許高額的獎金是吸引世界各地的年輕人趨之若騖的一個現實驅動,20多年前,一個保安公司的一個小老闆在看過一場網球比賽後,突發興趣要看看一個網球選手一場比賽的收入,結果發現比他一年的都多,於是下定決心要再生兩個孩子去打網球,再後來就是網壇出現了威廉姆斯姐妹。
但真正的影響是良好的傳統,沒有這個傳統的延續,澳網怎麼可能延續100年的光陰呢?100年的傳統,由那些帥氣十足的小夥和青春靚麗的姑娘們在這個時刻延續香火,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的嗎?
責編:劉鑫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