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劃發展局局長王曉齊就“自主創新”網上談相關問題答網友問
央視國際 (2006年02月27日 15:35)
2006年2月23日19:30-21:30,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主辦的“回顧‘十五’輝煌成就、展望‘十一五’美好前景”網上系列談第三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網上談活動在央視國際網站舉行。>>專題
出席座談的嘉賓有: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産業司司長許勤、國家科學技術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徐建國、信息産業部科技司副司長張新生、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劃發展局局長王曉齊、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穆榮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呂政等。
活動結束後,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劃發展局局長王曉齊就活動中未及回答的問題接受央視國際專訪,對網友的提問給予了答覆。
|
|
|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劃發展局局長 王曉齊 |
網友[什麼名字好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就要重視科研人才,充分調動自行研發的積極性,現今的中央企業在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設計和科研開發方面已經達到了什麼樣的水平?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劃發展局局長王曉齊:目前,中央企業有各類技術人員161萬人,約佔中央企業職工人數的15%,在企業技術創新機構中從事研發工作的有27.6萬人,佔中央企業技術人員的17%。
據初步統計,2002-2004年中央企業投産的新産品22943個,採用新工藝17204項,三年實現重大工藝改進7427項。在2005年國家科技獎中,共獲得各類獎項43項,佔整個獎項的20.6%。中央企業擁有一大批居國內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其中一些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中石油集團的油氣勘探、開採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鑽探深度可達9000米的鑽井裝備,中石化的煉油技術等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再如神華集團年産1000萬噸煤炭礦井,建設周期僅九個月,做到當年建設、當年投産、當年達産;中鐵工程集團在青藏鐵路建設中,成功地解決了高原缺氧、高山凍土和脆弱生態保護三個世界級的難題;東電、哈電集團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為三峽工程左岸電廠提供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70萬千瓦大型水力發電機組;鞍鋼、一重聯合研發製造的連續式熱軋寬帶鋼機組和連續式冷軋寬帶鋼酸洗、軋鋼聯合機組,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改變了這些冶金裝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又如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完成了我國第一張潔凈煤資源分佈圖。中建總公司以成建“高、大、新、特、重”工程著稱於世,在國內和國際上完成了一大批工程要求緊、質量要求高,難度要求大的大型和特大型工程;中國農業發展集團在禽流感、豬鏈球菌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通過科技攻關,及時提供了産品,為我國控制重大疫病作出了貢獻。除此之外,中央企業中還有一批轉制科研院所、設計院承擔了一大批國家科技攻關、技術創新與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為行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網友[不才]:許多大型企業都有自主創新的經驗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創新發明,不涉及行業機密的話,能否請王局長來介紹一下我國企業在這方面的成就呢?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劃發展局局長王曉齊:中央企業中很多企業都有自主創新的經驗和具有高科技會計師的創新發明,如在科技大會上中石化集團的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宗保寧等完成的“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的創新與集成”技術成果,是繼2004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6年空缺的歷史性突破後,獲得200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僅此一個項目就取得26項國家發明專列和4項國外發明專列。
2004年,由鋼鐵研究總院為主,聯合大學、中科院、中央企業共同完成的“低碳鐵素體/珠光體鋼的超細晶強韌化與控制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冶金科技特等獎,該項成果已列入我國《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産業化重點領域指南》。這項成果的應用,可使佔我國鋼産量50%以上的低碳鐵素體/珠光體鋼的強度提高一倍,部分取代現行鋼材,可産生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象這樣的例子還很多,考慮其中有些例子可能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我們將在與企業溝通後,在國資委網站上陸續向公眾介紹有關情況,歡迎大家登陸國資委網站。
責編:王茜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