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王樂義:科技興農 勇於創新 > 正文

農民的“財神”

央視國際 (2006年01月20日 09:51)

  不論走在鄉間阡陌,還是坐到村邊地頭,鄉親們都不時跟王樂義打著招呼。剛剛查看完新品種的生長情況,王樂義黝黑的臉上綻滿笑容:“這幾個品種是託人從國外捎來的,試驗成功後就在全村推廣。”

  自王樂義帶領17名黨員幹部試驗冬暖式蔬菜大棚以來,村裏的黨員幹部就成為全村致富的“標桿”。有風險的事,黨員幹部總是&&承擔。回憶起10多年來走過的路,王樂義感慨道:“現在並不需要黨員幹部去流血犧牲,而是需要我們給鄉親們闖條路、帶個頭,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王樂義發明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不僅讓三元朱村走上了富裕之路,也給全省乃至全國的農民脫貧致富帶了個好頭。為了讓更多的農民富裕起來,他曾拖著病殘之軀,坐吉普車一年跑了4萬多公里,在壽光建起了5130個大棚。年底大棚豐收了,他卻累得住進了醫院。自1991年起,他從壽光走遍了全省,又走遍山西、吉林、新疆等全國11個省市區,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給千家萬戶。他曾在延安頂著39度的高燒為1000多人連續講課4個半小時,無償幫助那裏發展起數萬畝大棚蔬菜。他曾先後13次遠赴邊疆,讓大棚技術在天山南北落地開花,結束了新疆每年8個月吃外地菜的歷史。

  對外地的學習參觀者,王樂義總是敞開大門,熱情相待。只要在家,他都是親自到田間地頭講解。天南海北的人都知道“三元朱有位免費教技術的村支書”。對收到的大量信件,王樂義將每封信編上號,認真回復,從不敷衍。

  “王樂義是咱農民的‘財神’”。無論他走到哪,農民都用最“土”的説法褒獎他。

  綠色領跑者

  儘管各地的大棚菜都已發展起來,但三元朱村卻仍然引領著全國大棚蔬菜的潮流。對此,王樂義的回答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1991年,他費盡週折在北京農科所找到無公害蔬菜專家王憲彬。1992年,無公害蔬菜在三元朱村開發成功。1995年,壽光形成了以三元朱村為中心的20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這一年,他們到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優質蔬菜新聞發佈會,建起了壽光到北京的優質蔬菜“綠色通道”。2001年,三元朱村的300畝大棚被農業部授予國內首批“無農藥放心菜生産基地”,他們的菜擺進了北京的大型超市。

  10多年來,王樂義創新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止。村裏先後同中國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17個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挂鉤,長期聘請9名專家教授做顧問,進行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開發。氣體施肥、立體種植等130多項新技術相繼研發成功,太空椒、黑寶石李子等320多個名優菜果品種迅速推廣。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王樂義帶領全村率先走上了農業産業化之路。他不僅在村裏成立了專門搞蔬菜加工、營銷的公司,而且註冊了“樂義”牌商標,走出了“公司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模式,全村發展起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有機質生態型無土栽培蔬菜2000畝,産品走俏國內市場及日本、俄羅斯等國家。

  即將落成的國際農業科技培訓中心是王樂義的又一得意之筆。他告訴記者:“在這裡,農民不出國門,就能學到最先進的農業技術。從這裡走出去的農民不再是技術員,而是與國際接軌的農業專家。”

  從傳授蔬菜種植技術到培養“跨國農民”,王樂義堪稱綠色領跑者。

責編:朱亞菲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