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NASA拒裝救生裝置 宇航員註定魂歸太空

央視國際 (2003年02月07日 10:28)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2月6日,美國《華盛頓郵報》撰文透露,在1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多次論證後,竟然放棄了在航天飛機上安裝有效緊急逃生裝置的計劃,從而剝奪了此次“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上7名宇航員唯一的逃生機會。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2001年,NASA的工程師們奉命在航天飛機上安裝類似于軍用機上的“彈射”救生裝置,或者火箭“彈射”救生艙展開了為期一年、耗資500萬美元的可行性研究。然而,國家航空航天局最終沒有採納專家的建議。一名NASA發言人2月4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澄清説,在綜合考慮到“救生裝置重量、潛在使用效果和可靠程度均存在諸多問題”後,NASA不得不最終放棄安裝救生裝置。

  此外,增加“彈射”裝置費用昂貴可能也是NASA放棄安裝救生設備的原因之一。因為根據初步估計,在現有的幾架航天飛機上安裝救生艙的費用高達10億美元。而且,NASA認為,安裝如此昂貴的救生裝置,宇航員卻只能得到非常有限的救生保障,費效比實在太低。

  就算如此,NASA還是象徵性的在“挑戰者”號失事後給其餘的航天飛機裝上了一個名為“緊急出口滑梯”的救生裝置。當故障發生時,宇航員可以滑入一個柱狀的救生艙中,及時脫離航天飛機,並依靠自身攜帶的降落傘減速安全降落。

  不過這種“緊急出口滑梯”裝置在這次“哥倫比亞”號失事中並沒有發揮出作用,因為當時“哥倫比亞”號正在以2萬公里/小時的高速重返大氣層,由於和大氣層的高速摩擦,機體表面溫度高達3000攝氏度,此時任何脫離的救生艙都會馬上著火燒燬。地面指揮中心只能眼睜睜看著航天飛機解體。

  《華盛頓郵報》稱,當“哥倫比亞”號在太空發生故障時,NASA曾經想開展太空救援行動,讓航天飛機飛往建設中的國際空間站修復“隔熱瓦”,並等待地面救援。但是當時“哥倫比亞”號攜帶的燃料數量根本無法到達位於高層軌道的國際空間站,因此宇航員只能孤注一擲,重返大氣層,從而釀成慘劇。

  但熟悉航天飛機項目的工程師反駁説,就算“哥倫比亞”號到達了國際空間站,也不可能與空間站實現對接,因為機上根本沒有任何對接裝置!而且,要宇航員在太空中自行修復隔熱瓦的做法根本不現實,因為機上未攜帶有修理時不可缺少的機械臂,此外由於每塊“隔熱瓦”都是單獨成型的,僅憑宇航員一雙手是無法使它們復原的,而航天飛機上並沒有攜帶任何備用的隔熱瓦。

  此外,在專家們眼裏,NASA所稱的派遣地面援助也是極不現實的。因為經過16天的航行,“哥倫比亞”號上的氧氣只能再支持5天左右,而地面上“亞特蘭迪斯”號航天飛機和燃料助推器也只是剛運到了肯尼迪航天中心。根本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裝配並升空救援。NASA發言人也承認,航天飛機起飛可不是像叫輛出租車那麼方便;此外,如果倉促發射“亞特蘭迪斯”號的話,NASA實在承受不了在一週內可能連續損失兩架航天飛機的責任和打擊。

責編:趙國臣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美出動大批警力 搜尋哥倫比亞號絕密部件(2003/02/07/ 08:45)
  • 兩人涉嫌竊取“哥倫比亞”號殘片被起訴(2003/02/07/ 07:14)
  • 美宇航局稱“哥倫比亞”號失事另有原因 (2003/02/06/ 18:35)
  • 哥倫比亞號宇航員最後16天 大量的實驗富有收穫 (2003/02/05/ 10:44)
  • 美集會追悼“哥倫比亞”號遇難宇航員(2003/02/05/ 03:26)
  • 美宇航局官員認為左翼受損是“哥倫比亞”號事故調查重點(2003/02/04/ 21:20)
  • 美華裔科學家痛悼“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 (2003/02/04/ 19:49)
  • 美國派大批人員搜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殘片 (2003/02/04/ 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