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技新聞


【高考】眾説紛紜:考生家長應否為高考查分付費?  
08月07日 17:50

    背景新聞:各地高考查分 火爆“高考經濟”

    緊張的高考評卷工作結束之後,各省市紛紛推出通過打聲訊電話、發短信及上網等方式查高考成績的“服務”。在很多省市,傳統的聲訊電話查詢每次收費多在2元左右。其中,廣西、天津還另有新招。廣西考生必須首先辦理某家銀行發行的狀元卡,然後才能撥打每次收費1.5元的指定查詢電話。天津考生登錄“招考資訊”網站查詢分數時,首先要花錢購買“招考資訊查詢卡”。

    《金陵晚報》報道:今年的查詢高考分數首次由電信、移動和聯通三家通信巨頭聯手推出。有關人士粗粗匡算了一下,僅僅是為“先聽為快”,今年全省的考生和家長將在10分鐘內給商家“充值”200萬!無怪乎高考查分成了通信商爭奪的“大肥肉”。

    另據《北京青年報》報道:高考查分第一天,記者從160聲訊臺了解到,截止到18點,160台接聽了8萬多個查分電話,新浪免費高考成績查詢信息頻道開通僅1個小時,訪問量達30多萬人次。

    【觀點碰撞】

    
誰給“歸口經濟”收益權——人民日報


    “兩隻小老鼠”的比喻,是“歸口經濟”的生動寫照。筆者想問的是,諸如考生成績這樣的“大糧庫”,是專供“兩隻老鼠”“享用”,還是允許“普天同享”?在“歸口”過程中,是誰把公共資源乃至是個人花錢購買的資源,搖身一變成為個別單位贏利的工具和本錢?如果這些東西被個別單位據為己有,那麼考生當初支付的“報考費”的名份是什麼?他們的權益如何體現?依筆者所見,這些資源即使不屬於出資者個人所有,那也應當屬於公共資源,而不能成為某個部門可以隨便“轉讓”的、為個別企業“獨享”的賺錢工具。

    近年來,我們正在努力轉變政府職能,改革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因為這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也是遵守WTO規則的需要。那麼,如此“歸口經濟”,是否有“指令經濟”之嫌?是否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為投資者和消費者提供了公開、平等的市場環境?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查分的錢哪去了——工人日報


    曾幾何時,高考分數是要公開發榜的,提前查分需要“走後門”。如今,後門不用走了,花錢就行了,這算不算社會進步,很難説。但是,在考分查詢的諸多生意中,有關部門究竟分得了多少利潤,這些利潤究竟有沒有進入個人或者小團體的腰包,並不見得有本明白賬,我們終歸應當弄個清楚。

    治官事則不營私家,在公家則不言貨利。利於私,必不利公,公與私不兩勝。既然古人尚且知道這樣的道理,我們的有關部門理應給社會做一個好的表率。倘若真能夠從考分查詢中“多收三五斗”的話,還是捐給希望工程或是特困家庭更好。

    
高考查分 鬧心的“歸口經濟”——江南時報


    明白了,掏咱百姓錢的“元兇”就是“可親可敬”的招辦。分數歸口,暴利也就歸了口,這不是什麼“高考經濟”,應該叫“歸口經濟”。對於這樣的經濟類型,我們有兩點疑問:一、招辦是否有權這樣做?近兩年,為了維護招生秩序,各級教育部門都強調招生紀律,其中就有學生分數不得外示他人(部門)一項,省級招辦把分數交給三大商業部門,這樣做妥否?還有,高考分數屬於個人隱私,個人的准考證號並不保密,分數交給電信業去公開後,這個隱私還保得住嗎?二、“歸口經濟”用到哪兒去了。經濟圈裏有個“誰投資、誰受益”的規則,“歸口經濟”看似招辦努力的結果,實是廣大考生養了“雞”,被招辦得了“蛋”,這樣的做法合理嗎?想考生們從招辦哪怕領回一張紙、一支筆都交了不低的費用,分數收益難道不該歸考生所有?

    用教育網站能讓考生免費查分,借電信網能獲“歸口經濟”,招辦心靈的選擇讓我們憤怒,希望有權部門管一管讓人鬧心的“歸口經濟”。

    
不必“鬧心”高考查分費——江南時報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享受信息服務,當然要付費,這是市場經濟的規律,然而有人卻因此而感到“鬧心”(見江南時報昨日A11版)。對此筆者實在有些不解,商品是按質論價,信息服務這一無形商品無疑也不例外,在上述四種查分方式中,第一種最方便快捷,所以它的服務質量堪稱最高,按照按質論價的原則,它的服務費用也該相應較高。從報道來看,大部分考生都選擇了這一方式來查分,説明了考生對這種服務質量的認可。在商家獲得鉅額利潤的背後是花鉅資擴容線路、增加設備並安排專業人員值班,這些成本是否也應該“粗粗匡算”一下呢?應該説高考查分商家打了一個漂亮仗,是無可非議的經濟行為。

    對於高考分數的發佈方式,我們的教育部門也是在不斷地完善。從當初的郵寄,到後來的特快專遞,再到如今的考生的多種選擇,充分考慮到了考生及家長的急切心理,這些改進體現了人性化色彩。多種選擇對應的是多種需求,如果不急於知道考分的大可以等待學校分數單。

    每年的高考教育部門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考生能夠及時獲知高考成績正是由於教育部門穩定高效運轉的結果,這背後是許多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勞動。眾所週知,目前國家的教育經費還嚴重不足,他們都是在很困難的情況下工作的,所獲得的報酬也與付出的汗水很不相稱。作為高考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作為考分信息的提供者,他們似乎更應該獲取部分查分費。這樣做,不僅是向他們表示感謝和敬意,也是經濟規律的體現。

    未説完的話……

    打聲訊電話查成績的“服務”,確實滿足了那些急於知道高考成績的考生和家長的需求。然而,考生家長應否為高考查分付費?高考付費查分也屬“歸口經濟”?查分的錢又究竟到哪去了?觀迎您繼續關注我們的“高考專題”。



責編:曲歌 來源:人民網


相關新聞
部分地區開通高考查分系統 (07月23日 08:11)
【高考】為何自願讀“高四”——高考錄取中的怪現象(08月06日 15:34)
【高考】招生市場不規範行為多 求學警惕“招生陷阱”(08月06日 12:24)
【高考】北京:高招錄取今天開始 招辦主任手機全關(08月06日 09:28)
【高考】今年高招 27個狀元報北大(08月06日 09:10)
【高考】盤點2002年高招四大亮點(08月05日 17:45)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