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技新聞


【高考】盤點2002年高招四大亮點  
08月05日 17:45

    隨著各大高校錄取工作告一段落,2002年度高考招生馬上就要降下帷幕。就在這高考硝煙即將散盡的時刻,對本屆高考招生進行一個盤點和回味就顯得格外的意味深長。本次高考招生,尤其注意對創新型人才的期盼和嘉許,為更多的個性人才脫穎而出提供了更多的契機。

    就在緊張的考試剛剛結束的時候,由教育部舉辦的21世紀世界大學校長論壇就在北京開幕了,這一群賢畢至、規模空前的大學校長聚會,對中國的高等教育前景作了燦爛的憧憬。所有的這些均顯示:2002年的高招,將給中國的高等教育改革留下獨特的一筆財富。

    亮點一:3+X——初步打破單一性

    今年,北京、河北、山東、江西、廣西、重慶、雲南、貴州、西藏、甘肅、寧夏、新疆、青海等13個省、市、自治區2002年首次進行高考3+x科目設置改革。至此,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在高考中開始鋪開“3+x”科目考試方案。雖然所有省市都把“3”(語文、數學、外語)定為必考科目,但是各省區市根據自己不同的教育情況,而選擇不盡相同的“X”考試科目和模式,以往全國一張卷的局面一去不返了,這種菜單式的組合考試使高考科目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這無疑是本次高考的一大亮點。

    世界上的高校招生考試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模式:一、統考模式,即以中日韓為代表的東亞選拔模式,這是一種單一的考試標準,高校招生以統一考試的分數為錄取標準,以分數決定勝負;二、聯考模式,這種考試方法以美國為代表,考生參加聯考,但是各高校在自主招生的時候,聯考分數只是作為參考,另外還要結合考生的平時成績、社會實踐進行選擇。三、畢業考試模式,以歐洲和印度為代表,考生參加高中畢業考試,合格之後即為高中畢業生,然後拿著畢業證、畢業成績、平時成績和綜合考評呈送自己選擇的大學,由大學自由評定是否錄取。東亞考試模式是一種由傳統的科舉考試演變而來的人才錄取方式,一考定終身,以一次考試的分數作為評判考生素質的惟一標準。這種考試模式明顯不利於用於衡量人才的綜合素質,特別是不利於考察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要求改革“一張卷考遍全國”的呼聲越來越高。今年的高考命題方式大規模地採取了“3+X”模式,並且允許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區自主命題,宣告了全國一張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在本屆高考中,廣西還進行本科、專科分開考試,自治區可以自主進行二次高考,7月7、8、9日的本科考試未成功的考生,可以自願參加9月1、2、3日的專科考試。這樣就給考生增加了一次高考的機會,有利於進一步打破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模式弊端。對各大高校客觀全面地考察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參照係。

    亮點二:素質——轉向文理匯通

    世界高等教育正在朝著超越學科界限的綜合化趨勢大舉邁進,而我國傳統的高考還是採取文理科獨立運行的考察模式,文科生不熟悉理科基礎,理科生對歷史、地理非常陌生。這種文理隔膜的考試模式使得我國的高等學校不得不在大學階段給新生補文理基礎課。

    今年高考嘗試採取文理綜合卷的形式,督促中學重視文理匯通的新型教育模式,對基礎教育改革必將産生示範性的牽引作用。

    今年江蘇實行“3+文理大綜合”,文理大綜合包括對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學科的考查;廣西文理也不再分科,除必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外,考生須在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和文理大綜合等7門中任選2或3門參加高考。由於廣西實行本、專科分開考,本科的X=2,專科的X=1,學生還可以自選一科考,實際上是3+X+1的形式。這種綜合考卷打通了文理界限,讓學生將文理知識融會,這樣有利於考察考生的綜合素質。也是多年的分科之後,將文理重新組合,進行全面的知識考察,這也有利於對考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考察。

    本次高考試題的命題,比以往的歷屆高考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特別是在作文考試中,更加鼓勵學生發揮創造性,並相應地注入了人文內涵。比如説,今年全國卷的《心靈的選擇》,和北京卷的“規則”,都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抓住了年輕人思想新銳、關注社會的特點,使考生人人都能暢所欲言。專家們認為,這樣的作文題對於考察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參照價值,對敦促基礎教育關注人文教育傳統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亮點三:高校——更加關注質量

    在經過連年的擴招之後,高考已經不是中國年輕人的獨木橋。

    在招生基數已經比較龐大的前提下,今年各地擴招的幅度已經有所減緩。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有527萬餘考生參加全國普通高校計劃招生考試,比去年增加了73萬餘人,計劃共錄取275萬,比去年的260萬增加了15萬,全國錄取比例為52.2%,比去年的57%有所下降。

    各個高校對於擴招的態度也明顯變得謹慎起來。據今年北京市教委高教處對50所高校所做的調查顯示,63.8%的學校對擴招持肯定態度;14.9%的學校認為應持慎重、穩妥的態度,擴招規模應適度,認為本科應該擴招,但專科應減招或少招。今年夏天,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這三所國家頂級大學的本科生招生人數都與去年基本持平。而武漢大學則主動縮減了1000個招生名額。

    名牌大學不再主動擴招,顯示各高校不再以規模效應為榮,而希望通過提高教學質量來取勝,這是符合於國際上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在近日表示,人大的本科招生規模將繼續保持目前的狀態,學校將把工作重點放到鞏固教育質量上來。

    按照“十五”計劃的預計,到2010年時,我國高校的毛入學率要達到15%,基本達到世界高教大眾化的平均水平。

    而經過大幅度擴招之後,驟然增加的生源也使得各高校的師資和後勤紛紛告急。今後,我國的一批重點大學將進行結構轉型,在穩定招生規模的前提下,將著力建設一批研究型大學,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2002年,也將是中國高等教育由追求數量效應走向注重質量效應的一個轉捩點。

    亮點四:錄取——引進高新技術

    今年,除了因為河南省技術與設備的限制外,全國其它省市高校招生全部採取遠程網上錄取。

    在遠程招生中,考生電子檔案是高等學校網上錄取新生的依據,它包括考生報名信息、體檢信息、志願信息和成績信息等四部分。這樣一來,實行遠程網上錄取的院校就不必再派聯絡員到各省招生現場參加錄取工作,各省教育考試院也不必再給各院校提供在錄取場地的操作終端。以前進行現場錄取的時候,所有環節要經過人工完成,檔案要一份份翻,文字要一筆筆寫。成千上萬份檔案就堆在一個大屋子裏,招生人員要從其挑出二、三志願的檔案來,然後進行比較和選擇,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而且也難免會出現紕漏。而現在檔案的上載、下載、依據分數從高到低進行錄取這些過程都全部通過專門的軟體來完成,這無疑將大大提高了招生的效率,防止隨意性行為和人為錯誤的發生。這種異地錄取方式同時也節省了以往各大專院校往全國各地派招生人員的那一大筆費用。未來———為創新型人才創造優越環境創新,創新。是這次北京世界大學校長論壇被引用最多的詞。

    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鮮明地提出:中國的大學最缺少的就是創新型人才。

    “應該給中學生和小學生更多的創新空間。”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指出,“孩子們這也不敢問,那也不敢想,如何能創新?”

    陳章良提出:今後的高招應該多給那些愛説不的學生以更多的機會。

    透過這些大學校長們的殷殷期盼,人們能夠明顯感覺到:一個多維度更寬鬆激勵創新專注素質的人才時代正在到來。(工人日報:周興旺 李坤)



責編:曲歌    


相關新聞
【高考】教育部嚴格紀律確保公平公正 考生家長吃上高考錄取定心丸(08月05日 15:46)
【高考】廣東明天起高考錄取 幾年內錄取率不會大幅提高(08月05日 15:09)
【高考】昨天是北京高招錄取第一天 高職考生錄取結束(08月05日 14:32)
【高考】 今年各地高考錄取分數線不均衡(08月02日 10:47)
【高考】福建省敲定高招錄取時間 8月6日開始(07月29日 12:37)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