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技新聞


【教育】由哈佛博士風波質疑:文憑是否就等於水平?  
08月06日 16:06


    
哈佛大學


    據新華網8月6日報道:一個人的能力,是否取決他在國外讀到了博士學位?企業和學校需要的,是英雄不問出身低,還是一定要糾纏于“哈佛博士”的情結?百萬年薪的歸屬,引發“假學歷”的爭執,那麼“百萬年薪”的本身,是不是也要遭到質疑呢?個人的學歷是要對供職單位負責,還是要對公眾負責?學歷是不是一個人的隱私?作為媒體是否有權利去對個人的學歷孜孜不倦地追根究底?如果能力已經得到所在企業的認可,那麼學歷是不是還要給公眾和媒體一個交代?

    山東外事翻譯學院原副院長陳琳先生,因為自稱“哈佛博士”,給自己惹來了大麻煩,有報紙質問:我們憑什麼相信你是哈佛博士?進而一場針對陳琳的“文憑打假”運動全面展開。當然,我們無意參與論證陳琳這個哈佛博士到底是真是假。我們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對陳琳“哈佛博士”身份的真假如此感興趣,卻對他到底有沒有與身份相稱的真才實學一點也不在意?

    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在我們這個社會,在我們的一些人中,主流價值取向是這樣的:一個人有沒有真才實學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沒有一張像樣的證書。或者説,在形式與內容之間,我們更樂於傾向形式。若此,我們只能説這是我們的大悲哀,因為,我們的關注偏離了方向。本來實質更重要,但我們眼睛盯住的卻是形式。

    媒體對陳琳進行了一番近乎福爾摩斯式的調查,其責任心令人稱道。遺憾的是,雖然報道通篇看來都像在證明陳琳“哈佛博士”貨真價實,但是報道仍給人一種否定的傾向。其實,我們認為陳琳是不是“哈佛博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水平如何。

    我們的遺憾就在這裡。現在,沒有人在意陳琳的實際教學能力或翻譯水平怎麼樣,他們認為只要將陳琳的身份弄個水落石出就萬事大吉了,至於他實際水平怎麼樣,那是無關緊要的。我們認為不然。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本事,他擁有“哈佛博士”的證書又有什麼意義?如果一個人有一身真本事,即使他沒有上一天學又能怎麼樣?

    我們由此想到假文憑在中國的氾濫,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太在乎那一張“紙”了,如果我們對一個人的取捨全憑一張紙而來,我們必定會將他的能力、學識、修養、經驗等置之不理或等閒視之,這無異於將他往文憑需求的坑裏推,假文憑大行其道也就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文憑和學識、能力之間並不能畫上等號,這是一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遺憾的是,我們仍然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論證給人們看。齊白石沒有進過學堂,按常理説應該是一個標準的文盲,但是,他在國畫上的造詣幾人能比?曹雪芹也不是什麼文學科班出身,《紅樓夢》這樣的偉大著作幾人能寫?相反,中國歷史幾千年,金榜題名者無以數計,光狀元就出了好幾百號,真正出色者幾人?

    我們當然不能蔑視文憑,但是我們同時也不能崇拜文憑。當我們今天津津樂道于“文憑打假”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事實上已經陷於“文憑崇拜”的陷阱?

    高考招生已開始,必定又有一大批孩子被拒絕在大學門外。這又讓人想起每年7月份我們習慣對高考落榜的孩子説的那句話:“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考不上大學並不要緊,要緊的是不能氣餒,只要努力,前途總是光明的……”事實上,我們卻在製造著文憑的神話,沒有文憑就別想在這個社會出人頭地。實在不知道對那些沒有大學文憑的孩子,這種冠冕堂皇的説教到底有何用處。

    新聞鏈結

    經過近兩個月的輿論風雨,陳琳這位中國第一個畢業于哈佛大學肯尼迪管理學院的博士學者,漸漸地開始回到正常的生活狀態。回首過去的風波,他向公眾坦陳自己的內心世界:“其實,我真的很想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些事!”——〔全文〕



責編:曲歌 來源:新華網


相關新聞
【教育】哈佛博士陳琳與“山譯”翻臉 相互指責不講誠信(08月01日 11:29)
【教育】網絡文憑≠大學學歷——我國網絡教育喜憂參半(08月05日 18:03)
留學歸國人士學歷認證逐漸升溫(07月25日 13:15)
【教育】 真文憑上網公佈 假文憑無處遁身(07月31日 16:00)
【教育】文憑腐敗不可忽視(07月31日 15:08)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