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技新聞


【教育】瞠目學生高消費:切莫把“望子成龍”變為“養子成蟲”!  
08月01日 10:15

    可能你也有過相似的經歷:哈爾濱市的楊先生日前帶著女兒來到一家文具店,女兒看上了一個十分漂亮但價格不菲的某名牌卷筆刀,理由是同學也有一個類似的卷筆刀。楊先生本不想買,女兒就耍起脾氣,大哭起來,最終以楊先生拿出100多元買下卷筆刀才告收場。

    這100多元錢可能對你算不了什麼,但這樣的結果對你孩子的將來並沒有什麼好處。專家認為,家長應該在小事上嚴格要求,塑造孩子健康的消費觀念。

    
學生消費高 家長有責任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最近在哈爾濱市中小學調查時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吃、穿、用等消費上沒有太多差距,看上去十分“平等”。但根據哈爾濱市民的收入差距來看,這種表面上的“平等”是不正常的,一些孩子的消費已經超出了部分家庭的支付能力,許多家庭孩子的日常消費也遠比大人的消費多。

    一位姓李的學生家長舉例説,現在孩子每週都要上公園或動物園遊玩,一次要花費200多元,這錢不花好像就對不起孩子似的,家長只好緊一緊了,別人家孩子都挺好的,咱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不能委屈了孩子。他承認,這實際是一種嚴重的攀比心理,是整個社會風氣造成的,確實對孩子的將來十分不利。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劉惠林認為,許多家長自身沒有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現在家庭基本都是一個孩子,他們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費上比別人差,怕孩子産生自卑心理,實際上是自己在攀比,怕比別人差,所以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一樣吃好穿好,從而助長了孩子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不利於孩子健康消費心理的形成。

    劉惠林認為,家長首先要從自身做起,消除攀比心理,在日常消費中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讓孩子在消費時充分考慮家庭的收入狀況,合理需求,合理支出,知道自己的消費要建立在自己勞動的基礎之上,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消費觀念。

    
大學生“瀟灑”的背後


    身著價值不菲的流行服飾,出入燈紅酒綠的迪廳酒吧,假期去外地的風景名勝區旅遊,為女朋友的生日一擲千金,換手機跟換衣服一樣隨便……這樣“瀟灑”的生活並不是年輕白領的專利,如今城市裏的一些大學生的消費已經達到了這樣的水平。但是“瀟灑”的代價是昂貴的,沒有勞動收入的他們是從哪拿到足以供自己消費的錢的呢?

    有一部分家境富裕的學生完全靠父母提供的零花錢就可以為自己的“瀟灑”買單,但是這樣的“學生貴族”畢竟只是少數,大多數人父母的錢袋都沒有那麼鼓,於是因為“瀟灑”而不可能“節流”的他們不得不想辦法“開源”。

    儘管大多數為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而要在經濟上“開源”的大學生都選擇以誠實的勞動換取金錢,但是“走偏門”賺來路不正的錢的也大有人在,其中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不乏其人。南京某大學中文系的女生齊曦(化名),就是因為喜歡在男朋友面前擺闊,當家裏提供的生活費不足以維持自己所追求的高消費生活的時候,就開始偷竊同學的錢物。最後,當她在作案現場被當場逮住時,她已經偷竊了價值總計2萬多元的錢物,構成了盜竊罪,不僅被學校開除,還被追究刑事責任。她的母親聽到這件事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泣不成聲地説:“怎麼會呢?我一年給她一萬五的生活費,怎麼會不夠用呢?”像齊曦這樣的例子在高校裏並非個別。

    “瀟灑一族”打工的目的純粹就是為了得到供自己“瀟灑”的金錢,這往往導致他們在打工時喪失是非觀念,為了賺錢而不擇手段。一位長期做保健品推銷工作的大學生説:“我並不相信我所代理産品的功效,然而我的工作就是讓客戶相信它,所以為了得到佣金,我就得先騙自己,再騙別人。”而另一位靠組織分發産品宣傳單賺錢的大學生説:“最重要的是找活幹而不是幹活,所以我的工作主要是跟廣告圈的人交朋友,活怎麼幹以及幹得怎麼樣我基本上不管。”當被問及“這樣賺來的錢花得踏實嗎”的問題時,這位大學生答道:“沒有錢花才不踏實呢!”

    喜歡“瀟灑”的大學生學習往往不怎麼樣。一份相關性調查顯示,大學生學習成績的下降與其生活費水平的上升相關程度非常之高。有關人士認為,對於大學生來説,由於用於日常生活的費用很難超過一定數字,那麼生活費水平越高就表示“額外消費”越多,而“額外消費”佔用時間越多,用於學習的時間就會相應減少,學習成績必然受到影響。

    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説,學習才是他們的主業,然而有些人在物欲的誘惑下迷失了方向,盲目追求“瀟灑”的生活,導致影響了自己的學業乃至前途,這樣的代價實在太過昂貴。

    
“慷慨”未必是關愛


    商家總説: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的確,如今中國城市不少家庭的孩子消費就超過了家庭年消費總額的50%。

    據有關機構一份亞太地區消費理念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內地有50%以上的家長,每週都會給孩子一些零花錢,條件好一些的家庭每月動輒給孩子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的零花錢。而在亞洲其他國家有34%的父母是不給子女零花錢的。中國家長在這一方面的相當“慷慨”,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孩子的高消費。更令人擔憂的是,孩子用零花錢的多少來炫耀家庭經濟實力、社會地位,從而滋長了虛榮心。

    一位在福州某中學擔任班主任的資深李教師説,他教的班上,不少學生配了尋呼機,個別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甚至還帶有手機。成人的通訊設備為何被孩子使用?這位老師一了解,原來是家長們為了監督孩子放學儘快回家及聯絡方便之用。李老師無奈地説,可這玩意兒大多時候卻成了孩子聚會遊玩的方便用品及盲目攀比的代替品。

    李老師介紹説,一些家長還習慣於用金錢、禮品“賄賂”刺激孩子努力學習。他們班裏的不少學生就和家長簽有一份協議書,上面清楚記錄一場考試得到何種名次,可以得到何種獎勵。獎勵的金額自然隨著考試的重要性程度和名次排序而水漲船高。一些家長甚至認為,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物質刺激是鼓勵孩子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的有效措施。

    一些教育界人士對此深為擔憂,他們認為,家長在金錢觀念和正確引導孩子消費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宜用成人化的消費方式套孩子簡單的思維,這容易造成青少年消費心理的畸形發展,使他們養成互相攀比、愛慕虛榮的不良習氣,從長遠看,不利於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實,有時一心想“望子成龍”到頭來卻往往是“養子成蟲”。家長總希望在自己的保護傘下為孩子營造安逸舒心的成長環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但在教育上可別大意了,過於“精心呵護”、“過分嬌縱”未必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益,切莫讓自己的關愛淪落為“賄賂品”。



責編:曲歌 來源:新華社


相關新聞
【教育】從兩份開支表透視學生的消費觀(08月01日 10:08)
賺100元花110元 大宗消費讓上海人“入不敷出”(07月29日 15:21)
哈爾濱兒童消費出現“早熟”現象(05月31日 11:23)
不應鼓勵孩子持卡消費(05月30日 17:32)
中國消費者協會提示:兒童消費要講科學 (05月30日 10:55)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