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書本,深入實際,我們學到了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層,我們更加明確了為人民服務、為基層服務的奮鬥目標。”結束了為期一週的社會實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博士生們發出了這樣的肺腑之言。
作為團中央組織的全國百支下基層博士團的一支,地質大學博士團一行9人於今年7月下旬來到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進行生態環境考察。
塞外古城多倫位於北京正北300多公里的農牧交錯帶,是距首都最近的高原縣城。這裡是京津北部的生態屏障和水源地,也是考察高原沙地生態環境和防沙治沙的好場所,自然引起了這些學地質的博士生們的濃厚興趣。在南沙梁,他們仔細勘測沙地環境;在一個個草原、草甸,他們認真考察生態恢復情況;在海拔近2000米的紅花山頂,他們埋頭采集火山岩……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裏,博士生們實地考察了眾多的沙地、草場、水庫、村落、廠礦,在高原上顛簸跋涉了近千公里,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對於多倫縣的生態環境有了全面的認識。
前些年,由於過度放牧、保護不利等人為因素,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多倫縣的大面積草原遭到破壞,沙化情況嚴重,生態環境出現惡化趨勢。自1997年以來,多倫縣實行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通過圍封禁牧、飛播造林等保護和治理措施加大了防沙治沙的力度。經過幾年的綜合治理,這裡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而可喜的變化。原先被羊群啃為不毛之地的草原又長出了成片的青草,原先肆虐的“黃龍”也被“鎖”住了。衛星遙感圖像顯示,白色調的大片沙地已有許多被紅色調的植被代替。
考察團中的地質大學教師周萍5年前曾來多倫考察過,此次故地重遊,她深有感觸:“多倫的經驗告訴我們,人為因素可以破壞生態環境,而它的恢復靠人為治理也完全可以做到。”
在深入考察的同時,博士們還不忘記用自己的所學為當地人民服務。在多倫縣豐源珍珠岩廠,他們給廠長帶來了許多信息資料,還建議工廠針對市場的變化,抓緊轉産新産品。一方是研究,一方是生産,雙方一拍即合,達成初步意向:在珍珠岩廠建立地質大學實驗基地,學校將定期派研究生來這裡實習、搞科研。從來沒見過這麼多博士的王廠長高興地説:“有了你們的支持,我們的工廠會越辦越好。”通過考察工廠、與廠長交流,無機非金屬專業的博士生亢宇也很有收穫:“科研不應該與實踐脫節,我們往往是出來成果就束之高閣,許多成果沒有得到實際應用。今後我們要深入調查研究,多與廠家溝通合作,做到産、學、研緊密結合,多開發一些與實際結合、受到生産方歡迎的科研成果。”
博士生們還針對多倫的旅遊、交通、網絡等方面的建設發展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多倫縣委副書記趙利華説:“他們的建議很有價值,我們將把這些建議加入到全縣的發展規劃中,把博士生們的智慧變為現實。”
幾天的考察很快結束了,但“同人民緊密結合、為祖國奉獻青春”的漫漫征程仍在博士生們的腳下延伸……(江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