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殘疾兒童學前教育十分薄弱,嚴重影響了這些孩子的康復和教育。為此,許多專家呼籲,應及早採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大力發展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
北京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專家錢志亮説,0至7歲是兒童認知的重要時期,如果在這期間對殘疾兒童及時進行合適的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補償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最大程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
“由於早期教育的缺陷,目前我們學校的學生要到6年級才能在思維方式上基本建立語言系統,這非常不利於他們的學習。”北京第二聾人學校王克南説:“如果一發現聾兒就進行語言訓練,他們與正常孩子的差距就不會太大。如果發現不及時,又耽誤了幼兒時期的教育和訓練,以後要彌補將會十分困難。殘疾人的教育必須向前延伸。”
據介紹,儘管我國殘疾兒童早期教育得到相當的發展,特別是20年來聾兒語言訓練康復中心增長十分迅猛,但專家表示,不能過高估計取得的成績。王克南説:“不久前,我們聾校還收下了北京郊區的一位聾兒,都9歲了,還沒有進行任何語言訓練。”
在各種類型的殘疾兒童中,視力、智力殘疾兒童的早期教育更不容樂觀。據錢志亮介紹,到目前為止,我國視力殘疾幼兒學前教育仍處於空白狀態,招收智力殘疾兒童的幼兒園也屈指可數,更不用説針對肢體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等殘疾幼兒的學前教育機構了。
“這與80%的普通幼兒能入園接受學前教育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錢志亮對此十分憂慮。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負責人曲學利也呼籲社會各界應重視殘疾兒童的學前教育。他説,一般而言,聾人、盲人大學畢業生的文化基礎與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相比,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差距的根源就在於殘疾人基礎教育存在問題,而基礎教育的根源又在學前教育。”
在許多農村和邊遠貧困地區,殘疾兒童學前教育的形勢就更加嚴峻。聯合國“中國西部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專家組成員葉立言説:“這些地方沒有專門的學校,殘疾兒童沒有辦法入學。即使在寥寥可數的學校裏,出缺少專門的老師,也只能是看著孩子,難以進行有效的教育。學前教育更是一片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