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加注重人的感受  深圳重新定位“現代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19日 19:47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深圳8月19日電(記者 李南玲、車曉蕙)“現代化”一直代表著中國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和追求,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深圳最近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對“現代化”進行重新定位,從過去追求經濟速度為主,變為更加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人的感受。

  過去25年中,深圳每年經濟平均增長速度高達28%,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的大城市,“深圳速度”曾作為學習的榜樣備受推崇。但近年來,一味追求速度的增長模式卻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現代化應該不光是GDP的增長,還應該包括人居、生態、文化娛樂等老百姓切身感受的東西。”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沈毅説。

  按照原有計劃,2005年深圳就會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但去年年初,深圳市政府宣佈將該計劃向後推遲五年,並就現代化的一些指標體系進行了重新修訂。參與修訂這些指標的沈毅説,從經濟上看,目前深圳已經可以達到“基本現代化”的要求,但同時人們又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一方面社會財富迅速積累,另一方面資源被過度利用,生態受到破壞,社會管理存在諸多不協調的問題。

  “作為個體的人的生存條件,並沒有隨GDP的增長而成正比的改善,深圳修正過去偏重於經濟增長的思路,重新定位‘現代化’的努力方向,顯示這個在中國改革開放中一直充當‘排頭兵’角色的特區城市,正在對舊有的發展模式進行反思和調整。”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院長樂正評價説。

  深圳市著手修訂了原來的“現代化”指標:以登記失業率、人均公共館藏圖書數、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等指標來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在“人”身上的體現;以高峰時段城市平均車速、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公共交通分擔率、社會服務英語普及率等指標來反映城市功能對“人”的服務;以每平方公里土地生産總值、綠化覆蓋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等指標來衡量“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百人電話用戶數”、“廣播電視覆蓋率”、“城鎮居民千戶擁有電腦數”、“千人國際互聯網用戶數”、“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等指標則被刪除了。專家分析指出,深圳作為一個資源嚴重匱乏的城市,應當提倡節約型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不是用電越多、私家車越多、人均住房面積越大就越現代化,而是節能水平越高、公交分擔率越高、居住環境越舒適、空氣質量越好,才是“現代化”追求的目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深圳市正在制定相應的政策和經濟措施,一方面實行量化的辦法考核和約束政府部門,另一方面則通過實施一系列産業政策引導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沈毅透露,這套即將推出實施的調控考核體系涵蓋41項指標,包括“宏觀效益”、“生態環境”、“創新動力”、“和諧社會”四方面,強調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更多效益,維護生態和諧,增強社會活力,改善民生。

  在此次對“現代化”的重新調整定位中,深圳市特別提出要注重各種人群的感受。這座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戶籍人口只有165萬人,而全國各地來深圳務工、居留的人員達800多萬人。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説,正是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和勞務工,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創造著深圳的輝煌。深圳不僅要關愛戶籍人員,還要關注外來務工人員的生存條件。目前,深圳特區內勞務工的最低工資位居全國首位,勞務工被納入社會保險覆蓋範圍,今年5月還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勞務工醫療合作體系。(完)

責編:李婷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