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貫徹宏觀調控政策:始終把加強農業放在首位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3日 11:23)

  人民日報消息: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方針政策取得成效,一個重要的標誌是糧食生産出現轉機,農民收入增長加快,農業在宏觀調控中得到加強,農村經濟在宏觀調控中加快發展。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中出現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方面部分行業和地區投資增長過快,新開工項目過多,建設規模過大,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另一方面,由於部分行業的過度投資,土地、資金等要素大量轉向非農産業,糧食播種面積持續下降,糧食産量已跌至4300億公斤。糧食供求年度缺口加大,大米等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大幅上漲,成為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之一。脆弱的農業基礎難以支撐經濟的快速發展。

  針對這些矛盾和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果斷地採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這次加強宏觀調控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中央從一開始就明確堅持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不一刀切,有壓有保,有控制有發展。一方面堅決控制部分行業過度投資,一方面切實加強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切實加強農業,促進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是這次宏觀調控的一個重點任務,也是這次宏觀調控的一個明顯特點。一年來,中央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擴大良種補貼範圍,對農民購買農機具給予補貼,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産稅、加大減免徵農業稅的力度,制定部分供求偏緊的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加大對農村“六小”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更有力、更直接、更果斷支持農業、支持種糧農民的政策措施,其力度之大,優惠之多,均為歷年少見,大大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政策好、市場好、人努力、天幫忙,今年夏糧、早稻增産,扭轉了連續幾年減産的局面,全年糧食産量有望實現4550億公斤的目標。農民增收形勢也發生喜人變化,創下了多年來同期農民收入最高增幅。農業得到加強,特別是糧食生産能力的穩步提高和糧食産量的增加,穩定了物價,穩定了人心,穩定了大局,為有效實施其他方面宏觀調控措施,控制投資過快增長,提供了必要條件。這既是這一輪宏觀調控的重要成果,也為下一階段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基礎。

  儘管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但是總體來看情況並不平衡,有的地方在落實中央政策的過程中,存在著“縮水”和“抽條”的現象,一些地方圈佔耕地的情況仍然存在。農用生産資料、油、電價格上漲增加農業生産成本。此外,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不可低估。我國北方部分地區旱情仍然較重,近期南方又發生了洪澇災害,奪取全年農業豐收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繼續貫徹中央宏觀調控的方針政策,加強和支持農業的決心不能動搖,力度不能減弱,工作不能鬆懈。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産業,也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回顧經濟發展的歷程,每當國民經濟出現結構失衡、比例失調的時候,農業都會受到傷害;凡是農業徘徊不前的時候,也必然制約國民經濟全局的發展。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對農民“多予、少取、放活”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方針,縮小城鄉差距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不能因為夏糧增産了、農民收入增加了就盲目樂觀。各地區、各部門要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中央支持農業、支持種糧農民的各項政策措施,要切實保證基本農田面積,堅決制止濫佔亂用耕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堅定不移地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切實做好防汛抗旱救災工作,真正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全國工作的重中之重,夯實農業基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建立農民增收和國家糧食安全的長效機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良好局面。 (2004年07月13日 第一版)

責編:范小利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