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2003中國證券市場前瞻:明年行情好於今年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8日 15:52)

  中國證券報消息:2003年中國宏觀經濟將會繼續向好,在資本市場規模擴張快、居民儲蓄水平高、上市公司業績可望繼續回升的情況下,結合股市週期來看,明年1-2月可能出現拐點,2003年上證指數正常的波動範圍將為1254.9—1853.5點,最大的波動範圍可能在1083.2—1982.8點之間。

  明年股指波動幅度大於今年

  由於上證指數與深證綜指的相關性極強,我們僅對上證指數歷年的年平均值進行統計回歸計算,結合近五年的最大正離差,判斷明年上證指數的年平均值將可能是1604點(以上證指數計算,下同),略高於2002年的平均值1575.9點;並以近五年平均的正離差249.51點和負離差349.10點,得出2003年上證指數正常的波動範圍將為1254.9點到1853.5點之間;而以近五年最大的正離差378.85點和負離差520.79點,得出2003年上證指數最大的波動範圍將可能是1083.2點到1982.8點之間。

  總的來説,2003年深滬A股市場的行情將會好于2002年,而其波動幅度也將大於2002年的幅度(截止目前為410點),正常的波動幅度將為598.6點,最大的波動幅度將可能是899.6點而調整後的R2值是0.78;且與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的結論相吻合。

  值得説明的是,2003年深滬A、B股市場的實際走勢受政策的影響仍會較大,特別是重大的政策。就已出臺的政策看,上市公司國有股、法人股向國內民營企業、上市公司管理層和外資的轉讓方式、定價與轉讓速度將對二級市場部分機構的資金流向産生重大影響。QFII的實施對二級市場的資金供給和投資理念的影響也將在2003年逐步顯現出來。

  明年1-2月份將出現拐點

  1、我國股市的市盈率和市凈率都不算高

  當前,社會上總是有一些人認為,中國股市的投機性太強,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我們的市盈率和市凈率都太高了。其實,從國際上權威機構以國際標準計算公佈的截至2002年12月13日的全球主要股市的市盈率和市凈率(見表三)可以看出,無論是綜合指數、還是成份股指數,不管是與成熟市場、或是與發展中市場相比較,我國股市的市盈率和市凈率都不算高;特別是市盈率指標。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上市公司業績的不斷改善,我國的市盈率將會快速下降,而國外有些證交所的市盈率甚至是負值。

  隨著證券市場法律法規建設的不斷豐富和完善,特別是近年來規範和監管措施的日見成效,國內股市以前存在的不規範行為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規範,加上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不斷完善和財務會計制度的嚴格執行,股市“泡沫”已基本上得以清除。這樣,就為2003年證券市場的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

  估計2003年我國證券市場將呈現雙向擴容態勢,在中外合資基金、開放式基金、保險資金、社保基金和證券公司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力量進一步增強的同時,股票一級市場也將繼續保持適度擴容,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的上市步伐將有所加快。同時,隨著加入WTO影響的日益顯著,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將進入實質階段,金融創新也將可望取得局部突破。然而必須慎重對待的是,當前影響證券市場的一些敏感問題,例如非流通股流通(包括國有股減持)、B股市場定位、創業板、CDR、QDII和指數期貨推出等問題。

  總的來講,證券市場供求關係的平衡發展,應該是決策管理層調控股市的政策著眼點之一。其中,國有股的轉讓和外資購並參股上市公司等問題宜充分注意“公開、公平、公正”,成本的一致則是問題的核心。

  2、從股市週期來看,2003年1-2月可能會出現“拐點”

  從經濟景氣循環和股市週期來看,在中國都存在著一個4年(即50個月)左右的週期。

  如1990年、1993年、1997年和2001年的股市都出現了一個相對的最高峰(見圖1)。從2001年6月至今正在運行第19個月,大約31個月後,即2005年7月前後(見圖2),中國股市是否會迎來下一個長週期的高點?果真如此的話,那麼就應該還有一個類似於今年1月份的大級別的循環低點出現。根據對中國股市有史以來的統計分析,我們認為這個“拐點”將可能會出現在2003年1-2月份,這也與明年3月“人大”召開前後各方面都希望股市和人心相對穩定的理想狀態相吻合。

  四大因素支持股市發展

  1、宏觀經濟繼續向好

  可以預計,2003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2002年的良好發展勢頭,保持高位運行。國內生産總值有望增長8%左右;固定資産投資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全年全社會投資將達到50,900億元,增長16%左右;外貿進出口總額保持較高增長,高於世界貿易的平均增幅;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率可能快於2002年,達到10.3%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有望由負轉正,社會商品零售價格下降幅度逐步縮小,全年基本上與今年持平,通貨緊縮的勢頭將會得到一定的控制和緩解。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將進一步增強。

  2、資本市場規模擴張空間巨大

  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其中,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産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從數量上看,到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比2000年翻兩番,意味著國內生産總值(GDP)將從8.9404萬億元增長到35萬億元人民幣,以目前匯率折算,將超過4萬億美元,大體相當於現在日本的水平,這使我國的經濟總量有可能超越法國、英國、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人均GDP從800美元到超過3000美元,大體相當於日本1973年的水平、韓國1987年的水平,接近目前中下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為實現這一目標,從現在到2020年,GDP應保持年均增長7.2%的速度,而過去24年,我國經濟保持了年均增長9.3%的高水平。從現實的角度看,我國經濟增長今年雖達到近8%的速度,但潛在的能力是9-10%,即我國現實的增長率與潛在能力還有1-2個百分點的差距。這一潛能的發掘,正是我們實現目標的現實條件。比如説民眾的金融資産,去年底已達到11.2萬億,第一次超過了國有資産10.9萬億的規模,這是我們發展經濟的重要資源。隨著民眾創業投資熱情的進一步激發,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它一定能創造出更大的需求。故我國具備了這種增長的空間和潛力。

  就我國證券市場而言,雖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直接融資的比重仍然偏低,資産證券化率也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見表一),而國外證券市場一般都在50%以上,成熟市場的資産證券化率更是在100%以上。如美國,僅有2581隻股票上市的紐約證交所的總市值就達122787.85億美元(截至2002年12月13日,下同),其今年第三季經季節調整的名義GDP為105037億美元,資産證券化率為116.90%;加上有3639隻股票的納斯達克市場的總市值22704.51億美元和有660隻股票的美國證交所的總市值1014.87億美元,美國現在的資産證券化率更是高達139.48%。

  為了使金融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力發展證券市場將是可以預期的。從近五年國內證券市場平均證券化率39.05%來看,特別是流通市值的平均證券化率更低達12.62%,為保持與GDP的同步增長,我國股票市場的市價總值至少應年均增長7.2%以上,如果資産證券化率回到歷史最高水平甚至是向國外成熟市場看齊的話,我國的股票市場將會在不斷擴容的同時,其股價水平也會不斷上移,以保證股市擴容的良好環境(見表二)。

  從資産證券化率來看,未來我國資本市場規範擴張的空間是十分巨大的,而如何充分挖掘這一潛力,則需要靠社會各界的不斷努力,包括政府決策者、監管機構、交易所、上市公司和包括機構在內的各類投資者。

  3、居民高水平儲蓄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今年以來,除每年一月份的貸款高峰期外,儘管月環比的增幅有所回落,但是,金融機構人民幣的存貸差卻一直呈現穩步攀升態勢。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差月環比增速截止到2002年10月份,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貸差已高達39365.78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企業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分別達到56693.61億元和84725.13億元的歷史高位。

  居民儲蓄存款其中,居民儲蓄存款同比增長1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2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1048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加3534億元;居民定期儲蓄為57858.67億元,其月環比見圖。

  居民定期儲蓄月環比增長速度從經濟增長理論來看,如此高的儲蓄率對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極有好處,它不僅有利於啟動企業和民間的投資需求,而且也有利於激發居民的消費需求,為我國的經濟增長提供持久的動力來源。

  對股市而言,這些資金對提高我國直接融資的比重、加快大型國有企業發行上市的步伐、解決非流通股的流通問題,包括國有股減持的問題,都將是強有力的支持。一旦股票二級市場的機會來臨,股市盈利的示範效應出現,就會有資金源源不斷地進入股市,就像1996年和1999年的牛市那樣。同時,證券市場的財富效應,也將會使我國的國民經濟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跡。

  4、上市公司業績回升可望支撐大勢見底回升

  從上市公司2002年第三季度季報的統計分析結果來看,滬市上市公司加權每股收益為0.135元,凈資産收益率為5.25%,分別是去年全年0.176元和7.228%的近77%和73%,這説明截止到三季度滬市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與去年相比,略有增長。而與2002年中期相比,第三季度上市公司的收益率表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今年第三季度平均每股收益和凈資産收益率分別較中期的0.085元/股和3.353%,增加了0.05元/股和1.9個百分點,增幅分別超過58%和近57%。截至2002年10月31日,除重慶東源外,深市2002年第三季度的平均每股收益為0.11元,加權平均凈資産收益率為4.28%,加權平均每股凈資産為2.64元,分別較去年全年增長117.15%、108.74%和4.12%。

  由此可見,隨著“八項計提”和所得稅政策等規範階段的基本結束,2002年全年深滬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有望走出持續下降的通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而作為證券市場“基石”的上市公司業績的回升,將有利於降低大盤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並儘早支撐起大勢見底回升。(南方證券研究所)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美國證券市場管理制度迎來改革浪潮(2002/12/18/ 09:18)
  • 觀點:2003年證券市場行情四大猜想(2002/12/11/ 09:51)
  • 《瞭望》週刊:破解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十難題(2002/12/10/ 14:04)
  • 我國證券市場正式引入QFII制度(2002/11/08/ 17:13)
  • 證券市場12月1日起向境外機構投資者全面開放(2002/12/02/ 10:57)
  • 周小川:中國證券市場將逐步擴大向外資開放(2002/11/21/ 21:44)
  • 政策表明:證券市場迎來全方位開放新階段 (2002/11/13/ 10:44)
  • 部分十六大代表:證券市場將有更大作為(2002/11/12/ 14:02)
  • 外資並購 將成為證券市場的持續熱點(2002/11/04/ 08:55)
  • 貨幣政策會考慮證券市場 央行關注股市背後(2002/10/29/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