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一週年之農業篇:真正的大考已然不遠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1日 14:22)
中華工商時報消息:11月下旬,滿載來自中國河南5000噸食用優質小麥的貨輪在連雲港起航,直運印度尼西亞。被稱為中國優質食用小麥出口第一船的這5000噸小麥,是中國糧油進出口總公司與河南省簽訂的91600噸小麥出口合同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將陸續運往印尼、菲律賓、新西蘭、越南等國家。
一年前,對入世充滿期待的中國人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中國的農業,也正是因為如此,農業談判是中國入世談判中最艱難的一環,而今年中國農業的表現似乎打消了這種種的疑慮。一年來,我國農産品進出口順差擴大。據農業部最新數據,今年前3季度中國農産品貿易順差38.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3億美元,增長了52.3%。農産品進出口貿易順差佔全國順差的29%,比上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
自由競爭和政府保護
WTO對中國農業的要求是自由貿易,公平貿易。自由貿易要求放開市場,具體如降低關稅、增加配額、消除各種非關稅壁壘等;公平貿易要求取消政府的價格扶持,取消政府補貼。但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公平貿易,貿易的核心都是價格。中國社科院農村宏觀經濟研究室李成貴認為,入世第一年,我國農業波瀾不驚,主要原因是我國農産品在世界農業市場上自由競爭的結果。
今年國際市場上主要農産品如小麥、大豆的價格都在上漲。其中由於國際主産區減産,小麥比去年上漲了50%,在中國的到岸價格比國內價格高得多。我國多年來都要大量進口小麥,一是因為國際小麥價格低;二是因為國內缺少優質專用小麥。近年來,我國優質小麥發展很快,河南等省育種推廣出的新品種完全可以替代進口小麥。今年玉米的情況也大體與小麥相似。大豆是我國最大宗的進口農産品,去年我國進口大豆1400多萬噸,相當於國內一年大豆總産量。今年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上漲是最大利好,但我國頒布的《轉基因農業安全管理條例》對大豆進口也産生了很大影響。
此外,今年政府拍賣大宗的庫存陳化糧也拉低了農産品市場價格;同時,由於政府對促進農産品出口也採取了相應的對策,使我國農産品進口減少的同時出口也在增長。
入世前,普遍擔心是政府取消出口補貼,農産品出口會下滑,但政府還是有別的辦法來刺激出口。這在今年玉米出口上體現明顯:原來出口玉米有13%的增值稅,出口退稅可以補回5%,而且出口一噸玉米有45美元補貼。現在,沒有出口退稅也沒有了補貼,但同時也取消了13%的增值稅。另外在農産品運輸上政府也給予價格優惠,可以節省大筆運輸費用。
對於農産品進口配額問題,外經貿部部長龍永圖11月也有解釋,他認為進口配額一年來並未對我國農産品造成衝擊。入世後第一年我國進口小麥配額是846.8萬噸,大米399萬噸,棉花81.85萬噸,人們曾擔心進口這麼多糧食將對中國農業造成極大衝擊。但對於今年相反的結果,龍永圖的解釋是進口配額並不意味著一定要進口,附加條件是要根據市場需要來進口。截至9月份,中國實際進口小麥58萬噸,大米只有16萬噸,都只用了進口配額極少部分;玉米一噸未進,還出口400多萬噸。其中關鍵,龍永圖解釋:據世貿協議,中國農産品進口絕大部分要通過國有進出口公司進行,也就是説國企公司可對進口實行必要的壟斷。
真正的考驗?
國際農産品價格的走高以及政府對農業雙重“閥門”的保護,加入世貿一年中國並未受到大的衝擊。在入世週年時得到這樣的結論還不至於讓我們過於樂觀。今年我國農業還沒有遭受真正的考驗。加入W TO形式上是加入全球市場,實質內容卻是應該通過市場競爭帶來的壓力和動力,促使我國産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和政府有關部門的職能轉變,這才是有效、省力的最終解決方案。
中國農業根本性的變化要源於國內的變化,內源性影響比外源性影響大。這就是各種外因並沒給中國農業在入世第一年造成衝擊的原因。
關注市場表象顯然是不夠的。中國農業有很多該有的內部變化,如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區域佈局、農業産業化經營,就算不加入W TO,上述變化也是當務之急,只不過W TO的外部衝擊會使這種步伐加快。應該説,加入W TO第一年對提升我國農業的生産效益和農産品的質量有積極的影響,但是大的飛躍還值得期待。還有很多要做的事情,比如加快從計劃到市場的轉變、市場建設、質量標準體系和信息化建設。這些都是農業主管部門工作的的重中之重。農業政府管理的改革步伐也需加快,政府管理體制的優化才是W TO帶來的最大優勢。政府更多的要減少控制、增加服務。而服務內容主要包括市場信息建設和技術扶持。
例如質量標準體系和信息化建設就是目前政府部門要關注的重點。今年我國的農産品出口,最大的問題不是配額問題,而是技術性壁壘的問題。今年我國農産品中蔬菜、水果、水産品等出口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技術壁壘,如大蒜對韓國的出口、大蔥對日本的出口、茶葉對歐洲的出口,還有花生、蜂蜜、水産品都遇到技術性壁壘。
這些事件發生的原因除了貿易保護外,更直接的是我國水産品質量監督管理體系與國際市場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並且缺乏先進的分析檢測方法。專家指出:我國安全食品檢測方法和技術上的落後,正嚴重阻礙農産品出口,如不得到改善,這種狀況有全面擴大的可能。
因此,對於中國農業來説,真正的大考尚未到來。(程凱)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