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規頻出 外資並購由概念走向現實(圖)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10日 11:40)
央視國際消息(中國財經報道):12月6日,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中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新成員是表現最好的一個國家。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即將迎來一週年的時候,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用兩個“最好”來形容這第一年:在國際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外經貿發展最好,作為世貿組織新成員中國表現最好。
今年1到10月份,我國進出口貿易額達到了5002億美元,同比增長19.7%。其中:出口2625億美元,同比增長20%。石廣生預測,今年的進出口額可能超過6000億美元,在世界貿易排名的位次有望由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
吸收外資方面,今年1到10月新簽合同外資金額增長35%以上,實際吸收外資比去年同期增長20%。2002年中國有可能第一次成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中國證券市場對外資的進一步開放更加引人關注,而重組和兼併作為資本市場永恒的主題從來沒有間斷過它一輪一輪的高潮,12月1日《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等系列法規的正式實施,正促使外資加速搶灘中國股市,外資並購正由概念走向現實。那麼中外上市公司如何看待這個通知規定?外資股將會對中國資本市場産生哪些影響?
外資並購對中國資本市場和被並購企業影響積極
據了解,中國目前有上市公司1200多家,根據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統計表顯示:到今年10月,國有股達2767.79億股,法人股達686.29億股,外資法人股為53.12億股。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我國證券公司發展的數量和規模已經較大。
問:為什麼像深發展這樣的國內金融業上市公司,他們非常希望能夠吸引一些國外戰略投資者?國外戰略投資基金的加入究竟會給國內金融上市公司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美國高盛公司董事總經理胡祖六:我國的金融業,尤其是商業銀行因為歷史的原因,普通存在資本金不足、不良貸款比例很高這麼一種情況。所以他們迫切需要補充資本金,吸引國外投資基金進行參與投資,這樣是能夠補充他們資本金的非常有效的途徑。除此以外國外投資基金參與時並不是一個小的被動投資者,而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積極投資者,它的參與會對整個公司的治理架構、管理戰略等發生很重要的影響。
問:國外的戰略投資人對於中國上市公司的金融服務類企業的高度重視和加入,會對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胡祖六:任何一個資本市場成熟與否,就看並購是不是能夠大量地發生,並購意味著這個公司的控制權能夠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轉讓和爭奪,對公司的治理、改善,對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對整個提高公司的市場價格,提高股權回報率都非常重要。這是發達資本市場的一個標誌,現在我們允許國外投資基金參與收購股份,以後通過並購條例的頒布和執行,那麼我想在未來的三五年,中國會出現並購的熱潮,這樣對我們的資本市場是個重要的里程碑。
面對外資並購政策出臺 外商為何保持謹慎樂觀
我國資本市場邁入一個開放的新階段,對外資而言,無疑是更具有吸引力。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強勁;而另一方面,摩托羅拉、可口可樂等大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中國正在成長為一個跨國並購市場。有關業內人士就認為,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極有可能成為外資並購的排頭兵。
僅去年,外商在華投資額就超過了10億美元。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又為外商提供了一個新的投資機會。
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長根:我覺得《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等系列法規的正式實施是很好的一件事,我們知道外國公司對中國市場還是非常看好的,也非常希望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進入到中國市場進行投資。
《中國財經報道》的記者走訪了幾年前就計劃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的聯合利華公司。這個位列全球500強企業的大型跨國公司,其産品涉及家庭及個人護理用品、食品和冰淇淋。早在1923年,聯合利華就在中國設立了第一家企業——中國肥皂有限公司,到目前為止,它在中國的投資額累計達到了10億美元。對於這次中國A股市場的變化,聯合利華也非常關注。
聯合利華中國對外事務董事曾錫文:我們會很認真地研究這些新政策。而且我們認為,中國A股市場中的公司也是藏龍臥虎,所以也有很多可能值得聯合利華進行合作。
曾先生告訴記者,作為跨國公司,他們十分注重本土化戰略,其中本土融資渠道的開拓就是重要方面之一。儘管一直以來希望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的聯合利華,對這次A股市場的變化非常關注,他們也坦言對收購我國A股市場的國有股和法人股一事,還在觀望。
問:如何看待一些外商對這件事情表示出一種用官方的語言叫做謹慎樂觀?
胡祖六:我想外商對這個事情表示謹慎的樂觀,應該是一種非常理性的反映,因為一方面中國政府通過引進這些法規,允許外商參與收購中國大宗的沒有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對此感到很興奮、很振奮。但是從並購條例的出臺,到允許外商參與這個收購條例的出臺,到真正最後要落實的話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也有很多不確定性,還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因為這裡邊涉及到除了法律上、監管上的這些因素之外,還有稅收和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審批等等。
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有限公司總經濟師陳興動:我剛從美國回來,可以看出美國投資界很讚賞中國開放中國資本市場。但是他們同樣也認識到現在的這個管理規定從操作角度來講,可能還有一定距離,你比如説現在首先要把基金放到中國來,並且要在中國鎖定1到3年,如果要全部撤出去,至少要2年半到4年半,所以這麼長的時間把基金鎖進來,對於他們從制度結構,跟目前國際資本市場上運作基金的基本性質是有差距的,就是不太好做。
國泰君安證券公司投行總部總經理李曉春:我們最近聯絡比較多的是來自美國證券市場的一些機構,再有歐洲包括德國、荷蘭也有很大的需求,澳洲有一些機構也希望和我們合作,他們主要關注的領域,可能會在中國的一些傳統行業,包括建材、食品行業、汽車、還有汽車零配件行業。
問:外資對中國資本市場還是充滿了信心,那麼在中國證券市場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究竟哪些公司,哪一類板塊它們具有潛在的投資價值呢?
胡祖六:籠統地説,幾乎是每一個産業、每一個領域或者每一個公司都可能有潛在的吸引力,但從過去我們二十年來走的歷程來説,我們的開放首先是從製造業開始,在製造業對外資準入的限制或者障礙已經越來越少了,建立投資企業、開工廠進行生産已經越來越多,但是服務行業的開放相對滯後,所以我想很多外資對我們的服務領域,包括金融服務領域,如銀行、保險、證券、基金,還有零售、批發行業,外貿、像汽車的融資和銷售等等,這些服務領域可能會有更多的興趣。
最近,新政策的頻繁出臺,預示著新一輪外資並購潮即將會到來。開門迎客,迎進來的也許不僅僅是資金,更多的是技術、是管理,希望外資並購能給市場帶來的更多的是雙贏。
背景資料:中國上市銀行外資並購第一案:新橋收購深發展
深發展並購事件是在《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出臺之前外資並購的一個典型案例。
[事件回顧] 2002年9月27日,對於深圳發展銀行來説,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深發展發佈公告:美國新橋投資集團公司作為國外戰略投資者進入深發展,這是國內銀行首次正式披露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
三個月過去了,新橋進入深發展的進展如何呢?深圳發展銀行辦公室主任胡旭光在接受《中國財經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深發展將會按照有關的披露規定進行信息披露。
記者又與新橋集團取得聯絡,雖然最終未能找到新橋集團在中國的辦事機構,但記者了解到新橋集團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從事戰略金融投資的機構,屬於收購型的投資公司,購買目標是那些當前狀況不太理想但仍有潛力的企業。因1999年注資5000億韓元成功收購韓國第一銀行51%的股權在亞洲一戰成名,不久前在中國網通收購亞洲環球電訊的事件中也有新橋投資的身影。作為中國上市銀行外資並購第一案,新橋收購深發展也成為國內外資並購的典範,牽引著業界的視線。
[業界看法] 國泰君安證券公司投行總部總經理李曉春:像新橋這種金融資本,對中國將來下一步國有企業改革會有非常大的一個促進:第一它可以帶來企業發展所必需的資金;第二會帶來一些新的機制,這些機制對國有企業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銀河證券公司首席研究員左小蕾:深圳發展銀行,他們的重組模式,這種尋找戰略投資夥伴的過程和經驗值得真正有心、有意要重新發展的上市公司借鑒和學習。
深發展正是看中了新橋的經驗,才選擇了新橋作為戰略投資者。而業界分析新橋集團看好深發展則不外乎有以下幾個理由:一是銀行類上市公司對外資特有的吸引力和深發展優良的業績;二是深發展股權結構相對分散,第一大股東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僅佔總股本的8.33%,前五大股東比例為23.07%;其三是深圳在年初向國務院和相關部委申請提前開放服務貿易中近20個領域,其中包括金融業。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