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中國經濟十大預測報告之七] 證券市場開放與創新將有新突破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09日 13:32)
上海證券報消息:2003年的證券市場將呈現雙向擴容態勢,一方面,市場機構投資者力量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股票一級市場將繼續保持適度擴容。同時,隨著入世影響的深入,證券市場開放將進入實質階段,證券市場金融創新也有望取得局部突破。而市場一些敏感問題,如非流通股流通問題、B股市場的定位問題、創業板市場的推出問題等,明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可能性不大。對二級市場而言,A股市場的波動幅度可能加大,市場熱點也有望趨於集中,投資理念將逐步轉變,新的盈利模式將初現雛形。
一、機構投資者力量進一步增強
1、基金仍將快速擴容,産品與管理將有創新
2003年,管理層“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思路不會改變。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將陸續建立,開放式基金將獲得更多投資者的青睞,繼續佔據基金髮行的主流,首批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將進入實質性運作,基金市場的競爭將日益加劇。為了迎合對低風險産品的巨大需求,基金管理公司在推出新的基金産品時,將更強調基金品種低風險的特性。2003年,業績表現好的基金與表現差的基金的差距將更加明顯。一批市場形象良好、廣受投資者認同的基金將脫穎而出;而業績持續不佳的基金將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
2、券商融資渠道將進一步拓寬,上市與發債將成融資新渠道
從融資渠道看,現有的同業拆借、國債回購和抵押貸款,均屬於短期融資渠道,無法滿足證券公司的中長期融資需求,增資擴股和發行金融債則是券商進行中長期融資可行的渠道。其中,增資擴股又包括定向募集和公開招股上市兩種方式,長期以來國內證券公司幾乎都採用定向募集這種方式進行長期融資,尚未有券商利用公開招股上市的方式進行融資。目前,券商公開招股上市與發行金融債已得到管理層的鼓勵和支持,未來將成為券商重要的中長期融資方式。
3、保險資金間接入市規模繼續擴大、直接入市的可能性增大
2002年10月,全國人大審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根據修改後的《保險法》,儘管對保險資金的運用有適當限制,但是“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的規定使得保險資金在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方面仍然可以有所作為,其中包括對資本市場的直接投資。2003年保險資金通過購買證券投資基金而間接入市的規模將繼續擴大,同時隨著證券市場的日益規範,風險逐步降低,保險資金直接入市的可能性也在逐漸增大。
4、社保基金入市進程加快
社保基金將是2003年證券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力量,社保資金入市的進程將加快。社保基金將選擇基金管理公司作為基金管理人而間接入市,並且有望在2003年內正式運作。目前社保基金賬戶上共有800億元的資産,按照規定,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股票的比例不得高於40%,如此推算社保可入市資金近320億元。
5、私募基金走向規範化
近期,國家加快了證券投資基金的立法步伐,具體條文有望在明年最終推出。證券投資基金法的推出將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基金業發展中的基金運作不規範、基金管理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健全等問題,並使私募基金最終浮出水面而走向規範化,並在規範中取得發展。
二、股票市場將繼續保持適度擴容
從2003年資金需求考慮,首先新股擴容壓力較大。目前已有幾百家擬上市企業進入輔導期,通過發審委的擬發行公司也不在少數,眾多企業都在排隊等待進入證券市場。其次,2002年下半年由於受管理層提高增發、配股門檻的限制,增發、配股與上半年相比大大減少,2003年可能會有較多的企業申請增發和配股,與此同時,企業可轉換債券的融資規模會有所增加。從目前市場形勢分析,以民營企業、券商、保險公司、銀行以及大型國企等發行上市為代表,2003年中國證券市場預計A股籌資規模在1000億元附近,將比2002年增加近20%。我國證券市場存在較大雙向擴容空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大勢所趨。管理層會一如既往利用供求關係調控市場運行節奏。所以,在雙向擴容大方向已經明確的基礎上,供求關係是管理層調控股市的政策的著力點之一。2003年,管理層將會本著在改革開放中推進股票市場穩定發展的態度,決定股票擴容速度和節奏。
三、證券市場開放進入實質階段
1、證券仲介機構開放步伐加快,外資加入國內證券公司,合資和合作基金將大量出現
2002年6月,證監會頒布《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和《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並從2002年7月1日開始實施。2002年10月份,經證監會批准,首家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國安基金管理公司獲准籌建。首家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的獲准籌建標誌著加入WTO的承諾已正式付諸實施。2002年11月29日,證監會、外經貿部就實施《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和《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的有關問題聯合發出通知,明確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具體設立程序和業務監管機關。預計2003年,獲准籌建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而外資參股證券公司獲准設立的時間估計也不會等太長。
2、QFII進入實際操作,QDII(推出可能性不大
證監會與人民銀行于2002年11月7日聯合下發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隨後,國家外匯局根據《暫行辦法》有關內容,制定併發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暫行規定》,就託管人管理、投資額度管理、賬戶和匯兌管理以及監督管理等規則進行了細化。自此,與QFII相關的法規建設已基本完成,2003年QFII機制將全面啟動。
與QFII相比,QDII的資金流向是流出,短期而言對境內證券市場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QDII推出會更為慎重。而QDII機制的推出需要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共識,有較多複雜的技術性問題尚待研究。因此,QDII需要在QFII機制啟動運行一段時間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後,才有可能推出。2003年啟動QDII機制的可能性不大。
3、外資購並參股上市公司全面啟動
2002年以來,外資購並不斷發生,與此相關的政策環境也日漸寬鬆:先是2002年3月外經貿部頒布新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領域和股比限制。2002年10月,證監會頒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上述法規與《證券法》一起,構成我國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法律體系。並購法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對外資購並上市公司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同年11月,三部委聯合發佈《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的國有股和法人股,並加以規範管理。而十六大報告更是明確指出,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佈局和結構,改革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這將進一步推進上市公司國有股向外資的轉讓。因此,2003年外資購並將全面展開。
四、國有股轉讓將加速
由於國有股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和全流通是一項探索性工作,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牽涉到相關各方的利益,在較短的時間內,難以制定出系統性的、市場廣泛接受的實施方案。因此,管理層不會貿然採取措施來觸動國有股減持或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軌這一極為敏感的問題。
儘管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國有股在2003年不可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隨著《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上市公司持股變動信息披露管理辦法》、《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其他與上市公司收購有關的配套文件及一系列規範並購重組的法律法規陸續發佈實施,尤其是十六大提出的建立新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將為國有股的轉讓創造法律和制度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説,國有股減持和流通的前提是産權清晰化,在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將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問題將得到解決,並將大大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有利於減少行政干預、提高資本運營效率,有利於國有資本從競爭性行業中的退出、吸引民間資本和外資的進入,國有股權可以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給民營資本和外資,也可以通過MBO方式轉讓給上市公司管理層,國有股轉讓有可能大大提速。
2003年,國有股轉讓提速為新的重組帶來新機會,並對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産生重要影響。
五、B股市場與A股市場的聯動性將增強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管理層更傾向於把B股市場作為歷史遺留問題去解決:一方面,目前A股市場加速擴容,是國內重點發展的資本市場。而B股市場作為吸引外資的功能定位不復存在,缺乏境外投資者的參與,故若大力發展B股市場,不僅會導致重復建設、功能重疊、資源浪費等問題,而且會引發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這也為以後A、B股合併增大難度;另一方面,由於證監會表示允許並支持外商投資企業A股上市,且目前外商投資企業A股上市已沒有政策障礙,證監會將本著國民待遇的原則,依據現有發行上市標準及程序,受理外商投資企業的A股上市申請,並將考慮對特別優秀的外商投資企業申請A股上市實行保薦期豁免的可能。這進一步動搖了“外企在B股市場發行”的市場擴容預期,使得B股功能定位愈加尷尬、迷茫。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不可能將B股市場一關了事或者立即將其與A股市場合併,那樣會引發整個證券市場巨大的震動,而且很多技術細節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因此,解決B股問題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B股政策定位未明朗前,2003年B股市場的走勢將與A股市場有更大的聯動性,因為目前A、B股已具有了更多的同質性,國內居民的外匯存款已達到800億美元左右,而且境內居民本外幣的資産轉換也有了眾多更靈活的合法渠道。
六、創業板市場推出時機尚未成熟
創業板市場是高風險的市場。由於上市門檻較低,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更多體現為預期收益,市場投機性大於主板。而創業板的推出會對主板市場造成衝擊,因此需要選擇合適時機,慎重推出。就目前經濟環境來看,2003年創業板還難以推出。
首先,“新經濟”泡沫破裂,全球創業投資處於低谷;其次,全球創業板面臨寒冬,投資者信心尚待恢復;最後,創業板市場的實務操作、法規準備還需進一步完備。
七、證券市場金融創新有望取得局部突破
1、統一指數有望推出
目前上交所專門成立指數專家委員會,統一指數年初就在內部試運行,同時今年7月1日正式發佈了上證180指數,清華大學在編制統一指數上,包括其框架和模型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成熟性工作,這為後續推出統一指數打下了基礎,2003年在市場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推出統一指數就只剩下時間問題了。
2、推出指數期貨條件不成熟
首先,指數期貨的標的物一般是統一指數,由於統一指數推出的具體時間還不確定,推出指數期貨的時間更難以確定。其次,指數期貨等要順利推出,至少市場上要有一套有效的做空機制。重大制度建設的時間一般都很長,2003年要順利推出指數期貨缺乏配套制度支持。第三,目前期貨市場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規模還相當小,不管是仲介機構還是投資者的數量都相當有限,人才還遠遠不能滿足期貨市場的大規模發展,當前抗風險能力和運作經驗還相當缺乏。第四,股指期貨和認股權證很可能成為未來我國金融産品工具創新的突破口。但從目前情況看,無論股指期貨是放在期貨交易所還是放在證券交易所,都面臨法律障礙。清除圍繞金融創新的相關法律障礙,仍需相當的時間。
3、交易所基金(ETFs)有可能試點推行
2003年,基金有望在産品創新和業務拓展等方面將取得實質性突破。在監管和交易機制層面上,目前市場呼聲很大的幾個問題,如交易制度的更加合理化------降低封閉式基金的最小交易單位、統一開放式基金的銷售結算平臺;基金收費方式的變革------改變目前基金固定提取管理費的收費模式,在2003年也將有望獲得部分或全部的解決。隨著市場發育的完善和有關限制規則的逐步解除,新的基金品種如保本基金、傘形基金、交易所交易的指數型基金(ETFs)等也將在明年陸續推出,從而大大豐富可供投資者選擇的基金品種。
八、A股市場波動幅度可能加大,市場熱點趨於集中
2003年,管理層將繼續貫徹在發展中規範的改革思路,採取多種措施維護股市的穩定,在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同時,加大股市對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因此,從政策取向看,穩定和發展仍然是市場的主基調,市場出現單邊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較小。但是,投資者的預期和信心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得到提高和恢復,因此從市場內在的運行規律看,股指出現單邊上漲的可能性也比較小。綜合考慮政策、市場以及其它方面的情況分析,我們認為,2003年市場仍將以震蕩為主,即使下破1400點,時間和幅度也是有限的。從上漲的幅度看,上證綜指有突破今年1750點的可能。
市場熱點可以關注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外資並購板塊將由零星個股炒作逐步發展成為集團板塊式輪動的主流市場熱點。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中具有外資並購概念的上市公司佔上市公司的比例在10%以上。2003年,具有實質性舉措的外資並購一旦啟動,必將引發市場上外資並購題材板塊的高度活躍。其中航空、汽車、金融、商業等行業的上市公司機會較大,金融類和汽車類會成為外資並購題材的領頭板塊。
其次,國有股、法人股的協議轉讓,將為市場增添新的投資熱點。新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一旦施行,地方國有企業包括上市公司的産權交易、國有股減持將不再需要通過財政部批准。民營、外資企業通過國有股權場外協議轉讓介入上市公司將成為市場新的投資熱點。
再次,隨著QFII的推行,績優藍籌股將成為資金重點流向的板塊。QFII進入國內證券市場是以中國經濟長期和穩定的快速發展為基礎的,重視的是股票的流動性,追求的是價值型投資,因此流通盤大小、業績水平的高低將成為重要的選股標準。
九、新的盈利模式將初現雛形
2003年,日益國際化、市場化的趨勢將使我國資本市場處於更深層次的大變革趨勢中,市場監管者、參與者、投資主體、投資品種、投資策略、投資原則等多方面都將更新理念,尋找與國際接軌的新型投資理念。
入世後,國外成熟的投資理念必然會對目前的投資理念造成衝擊,不僅要求市場格局與之相適應,更需要思想理念的變化。應該説,2002年下半年的股市調整只是適應新理念的一個序幕,2003年才是真正的適應過程,在過去特殊市場環境下長期形成的注重“小、新、低”的投資理念將受到挑戰。面對入世後整個市場格局的演變和趨勢發展,以國內券商和投資基金為主體的市場主力將發掘和把握市場機會、注意公司價值增長潛力、追求價值投資,進而開始價值型投資的嘗試,初步形成追求穩定收益和崇尚價值增長投資的新型投資理念,進行投資方式、投資策略、投資條件的探索。
隨著外資對境內市場的介入程度越來越深,國際上流行的價值型投資理念將逐漸被我國的投資者接受。境內投資者會更加重視上市公司及其股票的投資價值,如以QFII機制參與滬、深A股交易的境外投資機構,多會以境外慣用的會計、核算、風險評估、信貸評級等指標制訂投資策略,因而促使A股上市公司加速向國際標準靠攏。
十、國債規模繼續擴大,企業債券穩步發展
1、國債規模繼續擴大,制度和産品創新仍將繼續
(1)國債發行規模將繼續擴大。2003年積極的財政政策還不會淡出,國債發行規模仍將繼續擴大。國債目前是我國債券市場的主要交易品種,維持高水平的發行規模無疑有利於債券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持續活躍。
(2)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主體將進一步擴大。在市場經過充分調整,利率風險基本釋放的條件下,將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成為以銀行為主體,面向社會開放的場外市場的條件基本成熟。
(3)櫃臺交易品種有望增加。
(4)短期國債和長期國債的發行比重有望適當增加,國債期限結構有所調整。
(5)國債利率結構調整步伐將加快。
(6)在交易所市場與銀行間市場連通上,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
2、企業債市場將穩步發展
(1)企業債券發行市場將逐步市場化。
(2)企業債券的流通市場將會加快發展。
(3)目前對企業債投資的諸多限制將放寬,如商業銀行不得投資企業債券;保險公司購買企業債券不得超過該債券發行額的10%和保險公司資産的2%,等等。這些限制被打破後,企業債券有望順利走向以銀行和保險公司為交易主體的場外交易市場。
2002年一級市場的擴容節奏有所放慢。截止到11月15日,共發行新股61家,籌資總額464.66億元,雖然較去年全年的59家及367.25億元增加了將近100億元,但今年實施配股的公司只有19家,籌資48億元,較去年的126家、430.64億元有大幅減少;另外今年A股增發25家,155.12億元,去年全年是18家,161.36億元,由此從籌資總量上看,今年的資金壓力比去年要小
2002年場內資金流失的情況也相當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供求關係
我國證券仲介機構對外開放承諾
時間段 證券公司所佔比例 基金管理公司所佔比例
2002年4月1日 -- 不超過33%
不遲于2004年12月11日 不超過33% 不超過49%
2004年12月11日之後 不超過49% 向外資全面開放
(上海證券報 國家信息中心 上海證券報 王遠鴻、陳強、李若愚)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