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第一年顯現積極效應:我國經濟運行分析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25日 09:42)
中國經濟時報消息:
我國入世已近一年。入世對中國經濟影響的討論已經逐漸從預測、判斷轉向對客觀現實影響的觀察和分析。“入世第一年,機遇大於挑戰。入世對中國的影響,看長遠效應,不是第一年就有很大的機遇,第一年就有很大的挑戰。”(石廣生,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專題採訪,2002年10月18日)。這一評價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入世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實際影響,與目前社會各界的基本看法和總體判斷比較吻合。
我國經濟穩定增長和穩步運行 顯現了入世的積極效應
(一)出口快速增長是支撐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形勢跟蹤課題組研究認為,我國入世的正向效應有所顯現。中國由於穩定的政治環境、快速發展的經濟、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及生産配套能力的增強,吸引了許多跨國公司將其生産和採購轉移進來,外商投資企業在出口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1-8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17.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2個百分點;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7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9.2%。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國家加快了出口退稅進度,加大對企業出口的信貸、稅收、國際結算和保險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採取措施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並有效應對國外反傾銷等貿易壁壘,進一步放寬對企業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準入限制,形成了較為良好的有利於出口的政策氛圍。同時,抓住美國、亞洲經濟出現階段性強勁復蘇的好時機,擴大了對這些地區的出口,1-7月我國對美國、香港、東盟和韓國的出口分別達到了21.3%、23.4%、24.9%和17.7%,有力地彌補了對歐盟和日本出口的不足。
國家統計局分析認為,出口的快速增長是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表現出逐季回升的態勢。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為716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7.9%。其中,一季度增長了7.6%,二季度增長了8%,三季度增長了8.1%。前三季度我國共實現出口額2326億美元。其中,一季度出口增長9.9%,二季度出口增長17.9%,三季度出口增長28.7%。這個速度是近幾年來最高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企業景氣指數等指標,持續在高位上平穩攀升,説明微觀經濟主體對宏觀經濟和自身發展趨勢的信心增強。國民經濟多數指標的表現已經預示著經濟開始由政府政策主導增長的階段,轉入了政府政策與市場活力共同推動增長的新階段。
(二)外商加大對華直接投資力度,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再創歷史新高
外經貿部發佈信息,今年1-9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4771家,比上年增長33.4%;合同外資額683.8億美,增長38.4%;實際利用外資額395.6億美元,增長22.6%,實現了主要規模指標增長均在兩成以上,實際投資額再創歷史同期新高的紀錄。全球最大的企業戰略管理諮詢公司之一的科爾尼公司最近發佈的FDI信心指數表明,我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富吸引力的直接投資目的地。跨國企業正在大舉進入我國,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我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和地區性的研發中心、運營中心。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明顯增強,這一趨勢在明年會表現得更為明顯。
(三)入世將提升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運用“中國經濟的多部門、多區域的動態模型”,根據中國入世的相關文件,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進行了模擬測算。模擬結果表明,在不考慮服務貿易對外開放的情況下,與中國沒有入世的基準情景(即中國不做任何貿易自由化改革的情景)相比,2010年,中國的GDP將提高2.1%。需要指出,這些定量研究都只考慮了入世後根據比較優勢而重新配置資源所導致的配置效率的提高,基本沒有考慮入世後所引起的投資、技術、競爭和體制等因素變化推動的增長,而與依據靜態比較優勢而發生的資源配置效率變化相比,這些變化更為深刻和長遠。考慮到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內生增長效應”,估計在未來10年內,入世將使中國的GDP年增長率比基準情景提高0.5個百分點左右。
入世對中國經濟體制的影響
入世對中國産業的影響能否盡可能地利大於弊,避免重大不利局面的出現,在根本上取決於國內改革的進展。一些分析認為,中國入世時的承諾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涉及市場開放的承諾,包括貨物貿易市場與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第二類是涉及入世後中國出口方面的承諾,包括出口支持手段與出口商品在國外的待遇。第三類是中國為保障落實前兩類承諾而做出的直接涉及體制方面的承諾。這類承諾涉及面相當廣泛,包括國民待遇、透明度、貿易制度的統一實施、司法審議、外貿權、進出口許可程序、國家定價、落實TRIPs與TRIMs有關規定、標準與技術法規等諸多方面。
由上述承諾可以看出,除了第二類承諾中有些不直接涉及國內經濟體制外,絕大部分承諾實質上都直接涉及到中國經濟體制的調整與改革。落實這些承諾,已經並將繼續對中國現行經濟體制産生多方面的重要影響。
(一)法制化建設得到加強
據不完全統計,按照WT0要求,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有數千條法規需要修改或廢除。僅以上海為例,上海的行政審批項目關係到經濟方面總共有2027項。目前已經精簡1000項以上的審批。又如,作為企業主管部門,國家經貿委為了適應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按照法制統一、公開透明的原則,不久前已經發佈24號令廢止了13件部門規章,最近又對2001年以前頒布的113件部門規章進行了清理,打算再廢止其中19件,同時對其中38件進行修訂。與此同時,根據入世的需要,國家經貿委也在抓緊修訂和完善一些新法規:《外商投資企業從事直銷業務規定》正處於立法階段,《化肥關稅配額管理暫行辦法》、《煤炭出口暫行管理辦法》等經貿規章正在起草之中,《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管理暫行辦法》準備年內報國務院審議,《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在徵求有關方面意見後打算明年報國務院審批。
(二)政府決策過程趨於陽光化
以國家經貿委為例,它每年制定政策法規幾百件,以往都是採用“紅頭文件”的形式逐級傳達,只有各地經貿委及中直企業才能看到,而一般的企業和機構根本沒有獲取政策信息的渠道。從今年開始,國家經貿委正式向國內外公開發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公告》,刊登了國家經貿委制定發佈的政策、規章、通知以及其他有關信息,為社會各界及時、全面、準確地了解、掌握國家經濟貿易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性信息提供了便利。
(三)政府開始運用WTO法規來保護國內企業利益
今年以來,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和國內企業的有關要求,共受理反傾銷申訴案件12起,涉案成員14個,其中5起已做出最終裁定,2起做出初步裁定,其餘5起正在初步調查中,為國內企業挽回經濟損失約60億元。繼成功啟動汽車行業和化肥行業産業損害預警機制後,6月,我國鋼鐵行業産業損害預警機制也正式啟動。
(四)行政管理職能部門相應調整
根據入世後的新情況,經國務院批准,産業損害調查局和公平貿易局等新的職能部門相繼成立。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和國家質檢總局合併,對來自國內和國外的産品實行同樣、公正、客觀、規範的檢驗檢疫標準和技術標準,改變了國內國外兩套標準的做法,符合國際通行的慣例。2002年6月,國家經貿委首次批准成立中國汽車行業協會反傾銷諮詢服務中心,業務上接受國家經貿委産業損害調查局指導。最高人民法院10月正式實施《關於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第一部有關人民法院審理與世貿組織規則相關的國際貿易行政案件的重要司法解釋,對於人民法院依照國內法承擔世貿組織規則和我國入世法律文件所要求的司法審查職責,將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入世8個月來,政府在應對貿易爭端上進退有度,表現出日漸成熟的行政手法,而相關企業已經逐漸拋開過去那種消極的心態,開始以理性而積極的姿態走上前臺,以平和的心態坦然應對世貿組織框架下的貿易爭端,在國際貿易中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爭得有利的貿易地位,正在獲得廣泛的認同。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正在影響著政府和企業在貿易爭端問題上的立場和看法,進而改變著諸多貿易爭端的結果。9月6日,外經貿部、農業部、質檢總局和衛生部等四部委的高層官員出現在同一個新聞通氣會上,關注日本對中國蔬菜的歧視性待遇,並希望日本能夠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公平地對待中國的出口産品。四部委聯手錶態,固然體現出中國對事態的重視,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個信號,即中國應對貿易爭端已經開始擺脫過去那種各自為戰的局面,政府著手構建的一套互相支持的爭端解決應對機制進入了運行軌道。
(五)間接影響不可小視
由於經濟體制本身的系統性,中國落實入世承諾而對涉外經濟體制進行改革時,也要求其他相關體制的改革相配合。更重要的是,入世將使中國更深地介入激烈的國際競爭,為了適應這種環境並在競爭中受益,中國的經濟體制質量在總體上必須要有新的提高。所以,與入世對經濟體制的直接影響相比,其間接影響要廣泛深入得多。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對人們觀念的衝擊。茅于軾等專家認為,應對入世要準備調整自己,而不是讓市場調整來適應自己。避免大國心態,認為自己什麼都能幹,自己什麼都要幹。同時,要明確要不要保護?保護什麼?入世以後,政府不實行保護似乎沒有盡到責任,但問題是保護什麼?比如説,入世後中國糧食生産沒有優勢,糧食進口會大幅度增加,糧食價格會降低,是不是政府應該保護糧食生産?像過去那樣用高於市場的保護價鼓勵農民種糧?值得思考。 (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 張蘇平 丁丁)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