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我國三次産業結構將徹底改觀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13日 13:24)

  中國證券報消息: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先導、基礎産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全新格局。這為我國今後20年三次産業的結構調整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專家們認為,隨著我國工業化的逐步實現,以及城鎮化步伐的加快,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的三次産業結構將進入新的變動期。這一時期的變動比前20年更為猛烈,三次産業的比重將出現明顯的變化。過去常説的“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畸形發展,服務業水平低下”的格局將徹底改觀。

  專家們指出,改革開放20多年來,尤其是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我國基本上進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基本實現了産業結構調整與合理化階段的任務。這一階段我國三次産業的演變規律,是第一産業比重下降,而第二、第三産業比重上升。國民經濟總量增長從主要由第一、二産業帶動轉為主要由第二、第三産業帶動。以此為起點,我國開始進入産業結構升級與高級化的新階段。

  高新技術産業,是産業的制高點,是中國産業發展的先導力量。通過實現高技術産業化,科技實力將切實轉變為巨大的生産力。我國高技術産業的發展要“從大力發展新興産業和加速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兩條線展開。一是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迅速提高以信息技術産業和生物技術産業為代表的高技術産業的整體實力,形成其競爭優勢;二是將傳統産業的技術改造和戰略性重組與信息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以提高傳統産業市場競爭力和整體實力為目標,促進傳統産業優化升級並拉動對高技術産品的市場需求。

  農業,國民經濟最為基礎的産業。目前我國農業最大的問題一是從業人員富餘,需要有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出去;二是農産品數量過剩,而質量相對較差。整個農業的基礎地位並不牢固。在未來10到20年內,農業發展的重點,一是要把大量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提高勞動生産率,主要是通過加快城鎮化步伐來解決;二是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提高農民的組織程度,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這兩個方面將大大強化農業的市場競爭力。

  製造業,中國經濟的一大引擎。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認為,至少在21世紀的前20年,製造業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儘管現在工業化社會向信息化社會過渡,但製造業的存在意義並不會下降。對於中國,我們的工業化尚未完成,不可能強行超越工業化階段追求和發達國家同樣層次的産業結構,仍面臨工業化的艱巨任務。應該承認,中國已成為製造大國。因為,在很多領域,就産量而言,我們都名列世界第一。但我們的産品品種少,檔次低,附加價值和技術含量低又是公認的事實。電子信息産品是我國出口的主力,但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都要進口。中國所要做的是,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

  服務業儘管在已經過去的20多年中有很大的發展,但是其發展的根基並不穩定。按照世界産業變動規律來講,在工業化中後期,服務業應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而中國大致就在這個階段。在未來10到20年之間,服務業的發展既要擴大總量,更要提高質量。市場取向的改革,將為服務業注入強大動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擴大開放,將進一步激發服務業發展的活力。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將為服務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預計僅“十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左右,佔GDP的比重將由2000年的33.2%提高到36%;服務業從業人員年均增長4%以上,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將由2000年的27.5%提高到33%。

  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到了需要依靠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新的産業格局的形成,不但會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資源,加快經濟增長的速度,更為重要的是它對於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趙承)

責編:楊飛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有關專家認為産業整合將成並購主流 (2002/11/04/ 10:19)
  • 電子信息産業:我國外貿出口第一大産業 (2002/10/22/ 22:55)
  • 倪光南:中國軟體産業三五年內有望趕上印度(2002/10/21/ 16:22)
  • 國家計委確立100項高新産業示範工程(2002/10/13/ 08:44)
  • 【走向輝煌】旅遊:新世紀的中國朝陽産業 (2002/10/08/ 20:45)